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实时天气 实时天气

巴格达天气_巴格达天气40天

tamoadmin 2024-06-24 人已围观

简介1.阿巴斯港旅游阿巴斯港气候2.北方“沙尘暴”天气具有什么特点3.沙尘暴有多可怕?4.对比亚洲大陆地势东西变化和北美洲大陆地势东西变化对亚洲和北美洲自然环境的影响?5.辛伯达航海历险记(一)极地长寒气候(苔原气候)亚洲大陆北冰洋沿岸,并包括沿海岛屿,大致7月10℃等温线以北属极地长寒气候。这里年净辐射可达15—20kcal/cm2,与森林北界大致吻合。苔原气候带东西延伸,在大陆边缘南北宽窄不等,由

1.阿巴斯港旅游阿巴斯港气候

2.北方“沙尘暴”天气具有什么特点

3.沙尘暴有多可怕?

4.对比亚洲大陆地势东西变化和北美洲大陆地势东西变化对亚洲和北美洲自然环境的影响?

5.辛伯达航海历险记

巴格达天气_巴格达天气40天

(一)极地长寒气候(苔原气候)

亚洲大陆北冰洋沿岸,并包括沿海岛屿,大致7月10℃等温线以北属极

地长寒气候。这里年净辐射可达15—20kcal/cm2,与森林北界大致吻合。苔

原气候带东西延伸,在大陆边缘南北宽窄不等,由于陆地轮廓、地形和沿岸

洋流影响,本带南界与纬度带有显著偏差,亚洲东北部因寒流逼近,地形多

山,海拔较高,苔原气候的南界可伸达60°N;东西伯利亚夏季较暖,7月

10℃等温线向北凸出,使大陆苔原气候变窄;在西西伯利亚,苔原气候南界

与北极圈一致,由于太梅尔半岛向北伸延,大陆苔原气候北伸较远。本区因

受冰洋气团控制,冬季严寒可达8个月以上,夏季短促,最暖月均温也在10

℃以下。本区因临北冰洋,故云量大,阴天多,蒸发弱,湿度大,年降水量

多在100—250mm之间,且多为降雪,由于多吹东北风(风速常达16—

40m/s),故积雪层薄(25—50cm),雪被不均匀,永冻层深厚。本区还是亚

洲大陆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的地区,冬季有永夜现象,夏季的永昼,特殊的长

日照给苔原多少带来些温暖。对比欧洲部分因有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苔原

气候带南北宽度不大,气温、降水也高于同纬度的亚洲东岸。

(二)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苔原气候区以南,包括西西伯利亚(南部除外)、东西伯利亚、堪察加

半岛、中国东北极北部、朝鲜和日本45°N以北等广大地区,是东西横贯亚

欧大陆北部的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带。它在亚洲分布的面积约有700×104km2。

本区北界为夏季最热月10℃等温线(即苔原气候的南界);南界大致以年

均温4℃为界,在西部约与纬线平行,大致与50°N线相当,在东部则沿蒙

古高原北部山脉,从贝加尔湖南侧向东北沿外兴安岭而达鄂霍次克海岸。

本气候区属大陆性冷湿气候,冬季由于极地高压扩张,冰洋气团可经常

侵入,气候严寒,冬季持续6—8个月,最冷月均温-15至-3O℃,绝对最低

温可达-45至-50℃,东西伯利亚的维尔霍扬斯克-奥伊米亚康地区形成北半

球的寒极。夏季气温上升,7月均温一般在10—12℃以上,南部可达18—

20℃,个别的日最高气温可上升到30—35℃。全年仅有寒暖两季,暖夏过后,

就入严冬,气候大陆性强烈。本区严冬虽比其他同纬度地区寒冷得多,但在

暖夏气温却相差无几。全年降水量300—600mm,且由西向东减少,西部约为

300—600mm,东部约为300—400mm,东北部约为200—300mm。冷季降雪,地

面形成的雪被厚度足以防止土壤深层冻结,使植物免于冻死。西部夏雨量和

冬雪量相差较少,但东部夏雨量比冬雪量大,因而冬季积雪的厚度也由西向

东变小。

本气候区的南北宽度并非到处一致,东西差异也较苔原气候区增大。如

以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气候相对比,则亚欧大陆的亚寒带是西窄东

宽,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则是西宽东窄。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地势

和洋流的作用。欧洲地势平坦,又无高大山体足以阴止海洋湿润气团东移,

北大西洋暖流更加强了海洋对气候的影响,因而把欧洲亚寒带气候的南界推

向高纬;但由此向东,直达亚洲东部,一方面因大陆度增强,再加上冷洋流

作用,使亚寒带气候的南界较欧洲偏南。从北亚整体看,本气候区以中部为

最宽,东部因北有苔原南伸,东有寒流冷海,内有北半球的寒极,加上外兴

安岭的影响,宽度有显著收缩。亚寒带气候带的东西差异也很明显,仍以亚

欧大陆来说,在60°E以西,即南北走向的乌拉尔山脉以西,因受大西洋的

影响,大陆性自东向西减弱,降水量自东向西增加。在乌拉尔山脉以东至太

平洋沿岸山脉西坡之间,主要受与北极锋有关的气旋和反气旋活动所控制,

大陆性自西向东增强,降水量自西向东减少,如东西伯利亚1月均温-20至

-40℃,7月为18—20℃,年降水量200—400mm,雪被厚度50—80cm。至于

苏联远东区和中国黑龙江省北部的气候已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年降水量一般

为500—700mm,雪被厚度只有10—20cm。

(三)温带季风气候

中纬度亚欧大陆东岸,在亚寒带气候带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以及温带

半干旱和干旱区以东的地区,包括我国东北和华北、朝鲜、37°N以北的日

本以及苏联远东区的南部属温带季风气候区。本区的北界即亚寒带的南界,

以年均温4℃等温线为界;南界则以全年有8个月的月均温9.5℃为标准,此

即亚热带气候带的北界,在中国,这一界线大致与秦岭-淮河线相当,也大约

与纬向带一致。温带季风气候的西界沿大兴安岭呈东北向延伸直至外兴安岭

东端。在这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

旱气候三者的界线比较接近。亚洲东部的海陆分布和地形结构对温带季风气

候的范围影响很大,如东北-西南向的山脉,能够阻挡季风势力的深入。

本气候区冬寒夏热,夏湿冬干,四季分明。冬季受强大西伯利亚高压影

响,盛吹强劲的西北陆风,十分寒冷,1月均温达-20℃,大陆上寒潮频袭,

土壤冻结,北部有积雪但雪被厚度很小,除日本西部地区冬季有降水外,绝

大部分地区冬季晴朗而干燥。夏季盛吹东南海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形

成大量降水,年降水量达600—1000mm以上,山地东侧迎风坡,年降水量可

达1000mm以上(长白山东南坡),平原年降水量也有500—700mm,而且年

降水的60—70%集中于夏季,形成雨热同季(7月均温达20—25℃),这

就是温带季风气候的最大特点。此外,本气候区的内部也有一定的差异:如

本区的大陆部分为大陆性温带季风气候,其北部冬寒且长,属凉夏型,为东

亚夏季风北部边缘;南部则冬冷夏热,属暖夏型,华北一带已为暖温带大陆

性季风气候;至于日本群岛则大部属于海洋性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山脉迎

风坡降水量超过2000mm。(四)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区之南,主要包括华中及日本群岛的南部,属于亚热带季

风气候。本区北界为秦岭-淮河线,南界为南岭山地,西界为青藏高原东缘(105

°E)。本区气候冬冷夏热,降水丰沛,全年至少有8个月的月均温高于9.5

℃,但绝对最低气温可降至-10至-20℃以下,最高气温平均在34℃以上。冬

季处于大陆高压南伸的前方,高空又有南支急流通过,故气旋过境频繁,云

雨较多,降水量约占全年的10%;夏季随着海洋季风北进和极锋的北退,本

区的梅雨区也从南向北推进,梅雨期一般延续20—30天,梅雨降水量约占本

区六、七两月总降水量的70%;九、十月间沿海一带还有台风雨;可见亚热

带季风气候的降水量比温带季风气候要丰富得多,如长江中下游平原年降水

量约有1000mm左右,迎风山地如牯岭更可达2529mm。

总之,亚热带季风气候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寒夏暑、冬干夏雨、雨热同

季)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无冬、干湿两季、热在雨前)之间的过渡带。

(五)热带季风气候

南亚和东南亚,包括印度半岛、恒河中下游及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中

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以6°—20°N地区为最典型。支配

本区气候的气团,湿季(6-9月)为赤道气团,在塔尔热低压和赤道西风

共同作用下,盛吹西南季风,风力强于东亚的夏季风,带来潮湿多雨天气,

如南亚年降水量的80%甚至90%(印度西部)降于夏季风时期。干季(11-4

月)为热带气团,盛行东北季风,属于热带信风,伴随干燥天气。在西南季

风建立以前,即在雨季来临之前,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老挝及越南北部除

外)是气温最高的时期——热季(一般为3—5月,5月最热),最热月均温

为25—30℃。本区北界相当于夏季热带锋的位置,大致与最冷月均温18℃线

一致。冬夏季风交替、每年分干湿两季、最热月份在温季之前、夏季风强且

有爆发性、降水丰富但变率大等,这些特点是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共同特征。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气候区的雨季与西南季风在本区的建立有密切关

系,雨季开始就是西南季风建立的日子,雨季结束就是西南季风退却的日子,

例如雨季开始的日子在缅甸始于5月中旬,斯里兰卡始于5月下旬,印度半

岛南端始于6月初,然后迅速北推,至6月末西南季风在整个南亚内陆建立,

7月中到达巴基斯坦,此后,西南季风达到盛行时期。西南季风的形成过程

各地也有所不同,在印度它的建立带有爆发性,而在越南和泰国就不象印度

那样有明显的爆发性,例如4月和5月的降水量曼谷为121和147mm,孟买

为3和16mm,但6月的降水量曼谷为218mm,孟买却突增至520mm。西南季

风撤退始于9月1日,东北季风出现于10月中旬,11月初东北季风移至印

度半岛南部,12月移至马德拉斯一带,1月初出现于斯里兰卡中部。热带季

风气候区年降水量1000—1500mm,山脉迎海风侧可达2000mm以上,这里生

长着热带季风林,但在背风侧和内部平原低地,降水显著减少,林木稀疏,

呈热带草原景观。热带季风气候同萨王纳气候相似之点是夏季降水都与热带

辐合带有关,最干月份的降水低于50mm;不同之点是萨王纳气候年内风向的

变化不象热带季风气候那样呈相反的变化。

由于海陆相关位置、面积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内部

具有一定的差异,主要可分为大陆性和海洋性两种类型,前者位于南亚次大

陆和中南半岛内部,由于沿岸山脉对海风的阻挡,加上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的基部紧接广阔大陆,因此气温年较差可达20℃,干季长于温季,而且热季

突出。后者位于菲律宾群岛和中南半岛沿海,这里无论冬夏季风,降水都较

丰富,年较差和日较差均较印度半岛为小,干季尤其热季不如印度半岛突出。

南亚次大陆的热带季风气候与东南亚季风气候相比,在共性中还有自已

的特性。1)每年分干湿两季的基础上,有突出的热季(3—5月),例如马

德拉斯4—8月各月的平均气温都超过30℃。阿尔瓦尔最高温曾达50.6℃。2)

西南季风的建立,比中南半岛约迟1个月。3)雨量变率大,如恒河平原的年

降水量有从150mm到1500mm的变化幅度。

(六)赤道多雨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本区位于马来群岛和马来半岛南部,居赤道附近,全年受赤道气团或变

性热带气团控制,高温多雨,常年如夏。气温常在24—28℃,夜间最低温度

也多在16℃以上,气温年较差比同类型的亚马孙平原和刚果盆地为小,一般

在1.5℃以下,最大不超过3℃。年降水量多在2000

mm以上。因受海风调剂,并无闷热酷暑之感。

本气候区处在亚、澳两大陆和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又都是被温暖海水

所围绕的破碎的山地、岛屿或半岛,这种特殊的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使本

气候区与同类型的亚马孙平原和刚果盆地的气候相比,除具有高温多雨、炎

热潮湿外,还具有较复杂的季风海洋性特征。这主要反映在本区降水量的时、

空分布与季风之间的关系上。

赤道雨林气候区一般年份有两个雨峰,出现在太阳直射点两次经过天

顶、热带辐合带两次过境的时候,也就是春分和秋分时期。可是本气候区的

雨峰不一定出现于春分和秋分而往往出现于季风盛行的时期,降水的地区分

布更为复杂,一般是迎东北信风和西北季风的一侧多雨,岛屿的西部比东部

多雨。

由于亚欧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的南北相对,东半球副热带高压之间的热

带辐合带1—7月的南北位移可达30度纬距,因而不仅形成了亚洲的热带季

风气候区,并使亚、澳两大陆之间的群岛深受随季节而南北移动的热带辐合

带和常年存在的赤道西风的控制。1月由亚洲大陆反气旋而来的东北季风和

从菲律宾以东洋面上来的东北信风,它们的前缘可到赤道。而南半球的东南

信风可达12°S附近。赤道西风带位于赤道以南。此时北面的热带辐合带通

过赤道附近的苏门答腊中部、加里曼丹南部和苏拉威西西北部一带,在此带

上气流辐合上升明显。另在12°S(西段)至15°S(东段)附近,是西北季

风和东南信风以及赤道西风与东南信风的辐合地带,所以群岛西部比东部多

雨。7月,赤道西风气流明显北移扩大,南辐合带也北移,此时除赤道地区

的苏门答腊盛行西南季风外,其余地区受从澳大利亚高压而来的东南季风和

到赤道转向的南风并与西南季风辐合的影响。在过渡季节的4月和10月,赤

道西风中心线在赤道带,北辐合带移至4°N附近的马来半岛中部和加里曼丹

北部,南辐合带移至5°S横穿印度尼西亚各岛,此时赤道地区正受南北辐合

带和赤道西风的影响。

可见,亚洲赤道地区以偏西风为主,赤道以南主要受东南信风(6—8月)

和西北季风(12—2月)所控制,赤道以北受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的影响。

加上山地岛屿的地形作用,使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加大。赤道以北以迎东北

季风的一侧多雨,如马来半岛东岸的瓜拉丁加奴,年降水量3093mm,其中11、

12月降水量均在600mm以上,而夏季各月只有130mm,加里曼丹岛东北岸的

山打根,年降水量3650mm,11、12月各大于500mm,而春季各月只有180mm以下。赤道以南以迎西北季风一侧多雨,如苏拉威西岛西南的乌戎潘当,迎

西北季风,背东南信风,年降水量2878mm,西北风盛行的12月、1月各为

597和676mm,而东南风盛行的7、8、9月,降水减至36、10和15mm,为明

显的干季。赤道附近地区则在季风转换季节多雨,且西岸比东岸降水多,如

苏门答腊西侧的巴东,年降水量4000mm以上,而东部平原的巴邻旁只有

2573mm。即使处于赤道附近,但因背冬夏季风,如苏拉威西岛上的巴罗坡年

降水量只有550mm,成为赤道上的半干旱区。此外,亚洲赤道雨林区也是对

流性暴雨最多地区之一,如位于岛屿背风闭塞的山间高原盆地中的茂物,每

年雷雨天数达332天,有“雷都”之称。

(七)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温带草原气候)

本区位于亚洲温带内陆,东界大兴安岭和太行山,北界即针叶林气候的

南界,南接温带荒漠,西与东欧南部的草原带相连,包括西西伯利亚南部、

中亚哈萨克丘陵、蒙古草原、我国内蒙古和黄河中游等地区,是湿润气候与

干燥气候之间的过渡地带,呈东西向延伸,为亚欧大陆温带草原带的主要部

分。本类型气候的主要特点是由于地处内陆或因有高山阻挡,难得海洋湿气

的影响,年降水量多在250—450mm,主要集中降于夏季,且多暴雨,雨量变

率也大,可能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干燥度在1.5至3.99之间。气候的大陆性

也强,冬季寒冷,1月均温多在-5至-20℃间,夏季较热,7月均温高于20

℃。气温的年较差多在36—37℃。苏联中亚的图尔盖,1月均温-17.8℃,7

月为23.7℃,年均温3.7℃,年降水量249mm,其中夏季为79mm,冬季为52mm,

生长期160—190天。又如蒙古的乌兰巴托也是明显的夏雨型,年降水量

(208mm)的84%降于夏季三个月。

(八)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温带荒漠、半荒漠气候)

苏联中亚的土兰平原、我国西北的内陆盆地、内蒙古西部以及蒙古东南

部,因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年降水量一般在250mm以下,气候干旱,气温

变化极端,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如苏联中亚的温带荒漠,1月均温-15°

至-10℃,7月为25—30℃,年降水量100—200mm。我国新疆的吐鲁番年降

水量只有22.7mm。冬有少量降雪,全年相对日照百分率高(60—70%),冬

寒夏热,气温变化急剧等是本区气候与热带干旱气候的主要差异。如吐鲁番

虽位于43°N,但夏季6—8三个月的月均温都在30℃以上,极端最高气温曾

达47.8℃,极端最高地温竟达75℃,为我国最热地方,有“火洲“之称,年

较差也达43.5℃,比热带干早气候区的阿斯旺的年较差(18.9℃)高出24.6

℃。

(九)亚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从阿拉伯半岛直达印度河下游的塔尔沙漠,都分布有亚热带干旱和半干

旱气候。因为这里广大面积的陆地处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地面存在着山间

高原和盆地,也有助于荒漠气候的形成和发育。这里夏季炎热,冬季较冷,

如巴格达夏季气温可达49℃,冬季最低气温为-8℃。卡拉奇相应为48℃和4

℃。塔尔沙漠以东,因季风作用,亚热带干旱气候的分布逐渐中断。亚洲亚

热带地区与非洲南部相似,地势不象北非那样平坦,而且东部地势起伏悬殊,

也阻止了干旱气候大片地东伸。塔尔沙漠地区由于:1)盛行从伊朗低压南缘

向东扩张的热带大陆气团(Tc),它使赤道季风气流(Em),不能远达北方;

2)西南季风在它北界上的垂直厚度扩张得并不厚;3)夏季,本地区高空为

反气旋形势,低层为显著的热低压,下低上高,不易致雨;因而降水稀少(75

—150mm左右),形成荒漠。伊朗高原主要是由边缘山脉围绕着的山间高原

与盆地,夏季不如印度和阿拉伯等地区酷热,冬季不如中亚地区寒冷,气候

上具有由温带干旱地区到热带干旱地区的过渡性质。

阿巴斯港旅游阿巴斯港气候

小题1:极端天气指的是与历史同期相比出现较少的小概率天气。

小题1:(1)竟,竟然,出于意料之外,能够准确说明极端天气变化确实让人没有想到。

(2)仿佛,好像的意思。表明了寒流袭击与全球变暖表面上好像相悖。小题1:洪水袭击;粮食不足;面临缺水;热浪侵袭;海冰减少。

小题1:主要是数字说明。通过大量的数据,准确而具体的说明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人类造成和将会造成的巨大危害。

北方“沙尘暴”天气具有什么特点

1.阿巴斯港气候

中文名:霍尔木兹海峡英文名:HormuzStrait地理位置:位于阿拉伯半岛和伊朗南部之间,形似人字形,是波斯湾通往印度洋的唯一出口。气候:地处亚热带,属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年平均地表水温为26.6,最热月(8月)达31.6,冷月(2月)达21.8。高温干燥加剧了海水蒸发,但年降水量只有300毫米。洋流:由于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海峡海水盐度增加到37~38,波斯湾为38~41。并且海峡和波斯湾的盐度高于阿曼湾,造成海水密度梯度,导致阿曼湾低盐度海水通过海峡表面流向波斯湾,而波斯湾高盐度海水通过海峡底部流向阿曼湾。重要数据:东西长约150km,最宽处达97km,最窄处仅48.3km南北宽56~125公里,平均水深70米,最浅处10.5米,最深处219米。战略地位:国际石油运输通道波斯湾石油是通往西欧、美国、日本和世界各地的唯一海上通道,是东西方国家文化、经济和贸易的枢纽。其他特点:海峡中有许多岛屿、礁石和浅滩。自古以来,霍尔木兹海峡就是东西方文化、经济和贸易的枢纽。海湾地区成为世界美国的石油宝库,每天有400万吨石油通过海峡运往世界各地,约占世界的1/3美国石油出口。平均每8~10分钟就有一艘海船通过海峡。它是波斯湾石油通往西欧、美国、日本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唯一海上通道。被称为世界的重要咽喉,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霍尔木兹海峡位于亚洲西部,介于阿曼的穆桑达姆半岛和伊朗之间,东临阿曼湾,西临波斯湾(简称阿拉伯湾)。因为它是波斯湾进入印度洋的唯一地方,所以被称为海湾的咽喉。阿曼的穆桑达姆半岛突出于海峡水域,海峡呈弓形。甚至波斯湾的一端以海峡为界,以穆桑达姆半岛西侧的谢赫和马苏德角为界,向北延伸至伊朗海岸以南的亨加姆岛;它与阿曼湾的一端相连,以穆桑达姆半岛东侧的巴德角和伊朗海岸的达马盖山为界。海峡内有格舍姆岛、霍尔木兹岛、亨加姆岛(属于伊朗)、塞拉迈岛、艾内姆岛、穆桑达姆岛(属于阿曼)等。海峡的潮汐并不经常上涨,这主要与波斯湾河口的形状有关。自古以来,霍尔木兹海峡就是一个交通和战略要地。16世纪初,葡萄牙开始入侵,随后成为英国、荷兰、法国、俄罗斯等的重要目标,至今仍为霸权主义者所觊觎。霍尔木兹海峡是通往石油的门户,也是通往盛产石油的波斯湾的门户。它在战略和航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波斯湾沿岸产油国的大部分石油通过这个海峡出口到西欧、澳大利亚、日本和美国。除了伊拉克和伊朗,这些产油国还包括科威特、卡塔尔、阿联酋、巴林和沙特阿拉伯,它们共同承担了西方石油消费国60%的供应。目前,近200艘油轮每天从这些国家运送约2000万桶原油通过海峡。由于它是油轮来往的重要通道,一旦被切断,西方经济将遭遇致命威胁。因此,它被认为是生命线一直是帝国主义列强试图控制的重要目标。这个海峡的传说名称有几种不同的版本。一种说法是,公元1100年,阿拉伯人在海峡的霍尔木兹岛上建立了霍尔木兹王国,因此海峡得名。另一种说法是

后来,为了纪念这位舰队司令,他的名字霍尔木兹亚被当作海峡和无名岛的名字。后来,马其顿的名字慢慢被阿拉伯化,成为今天的s霍尔木兹gt;此外,有些人认为霍尔木兹gt;来自葡萄牙语。506年葡萄牙殖民者入侵后,发现这一带贸易蓬勃发展。在葡萄牙语中,它被称为ORMUCHO,意思是这里有大量的黄金。后来,奥尔穆乔成了这个海峡的名字。在我国,《元史》称为海峡突然触摸远处的孩子,还有《明史》叫突然Lumos分别是海峡名称的不同音译霍尔木兹gt;

2.阿巴斯港天气

伊朗12月平均气温0~12,天气寒冷,白天平均12。建议穿西装、夹克、风衣、休闲服、西装、薄毛衣等保暖衣物,夜间平均0。建议穿棉衣、冬衣、皮夹克、外衣、厚毛衣、皮帽、手套、裘皮大衣。

伊朗12月日平均气温最高的城市是阿巴斯港(26)、布什尔(21)和阿瓦图(19)。伊朗12月日平均气温最低的城市是哈迈丹(-7)、阿尔达比勒(-5)和克尔曼(-4)。

3.阿巴斯港哪个国家

Hurumas,即霍尔木兹,又译霍尔木兹,在今天伊朗东南部的米纳布附近。该废弃场地位于霍尔木兹岛北岸,靠近霍尔木兹海峡,位于波斯湾出口处。它是古代交通和贸易的枢纽,现在已经被对岸的阿巴斯港所取代。

休谟是郑和历史文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名之一它也是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地之一下西洋。据公元《明史外国传忽鲁谟斯传》年的记载,自从郑和下西洋以来,西方国家就已经朝贡了。那些离得远的人还没有作为客人。明朝皇帝朱迪带着这道圣旨命令郑和去其他国家。所谓的很远指葫芦休姆。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

简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krasnoyarskiykray)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亚欧大陆中心,南至西伯利亚南部山区,北至北冰洋,南北绵延约3000公里,东西最宽处面积233.97万平方公里,占俄联邦面积的13.7%,仅次于萨哈(雅库特)共和国,在俄联邦主体中居第二位。东邻雅库特共和国和伊尔库茨克州,南接图瓦共和国和哈卡斯共和国,西接秋明州和托木斯克州,西南接克麦罗沃州,北接喀拉海和拉普捷夫海。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

首府克拉斯诺亚尔斯克面积470平方公里,人口101.4万(2013年),距莫斯科3955公里。

截至2007年1月1日,全区人口290.95万人,其中城镇217.57万人,农村73.38万人。全区有23个市、39个镇、1701个乡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2人。根据俄罗斯最新的人口普查,克拉斯诺亚尔斯克23个村庄的所有村民都是男性。这些村落所在的地方,几乎是世界上最偏远的人类聚集地。有的村子甚至只有一个居民,有的只有四五个人。那里的气温冬天大多在零下40摄氏度以下,夏天非常热。俄罗斯政府发言人说:住在这里的都是真正的男人,这里不适合所有人住。令人惊讶的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是俄罗斯第二大地区,女性总人口超过男性19.3万。大多数只有男人的村庄位于伊美Ianovschi。

(Emelyanovsky)地区,面积7400多平方公里。为什么只有男人住在这些地区还不清楚。俄罗斯的性别失衡也很严重,男女比例为86:100。

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气温变化剧烈,冬长夏短。1月平均气温-北方零下36,南方零下18;7月平均气温-北方10,南方20。年平均降水量为316毫米。

叶尼塞河穿过西部边境。从北到南依次为北极沙漠、苔原、森林苔原和林带。

边疆区建立于1934年。工业以采矿、有色冶金和电力为主,其次是机械制造、林业和化学工业。有俄罗斯最大的水电站和诺里尔斯克矿冶公司。农业主要生产小麦、黑麦、荞麦和大麦,集中在南部。畜牧业以养牛、羊、猪为主。交通、铁路、水运为主。除了首都以外,主要城市有诺里尔斯克、阿巴坎、阿钦斯克和米诺斯克等。

历史

628年7月,以安德烈杜本斯科伊(AndreyDubenskoy)将军为首的先锋部队到达叶尼塞河和卡察河的汇合处,就地构筑工事作为俄军的前哨,为下一步针对叶尼塞河土著的军事行动做准备。它和东边不远的坎斯克市一起,代表了俄罗斯的最南端17世纪对叶尼塞河源头的探险。驻扎在那里的哥萨克人在给沙皇的信中写道:

在这个满是木屋的小镇里,我们艰难地构筑了一道防线。作为您的仆人,我们根据您的意思建立了一套工作系统,以确保我们开拓新的领域,加强我们据点的防御;

根据叶尼塞河,这个堡垒被命名为克拉斯尼亚尔那时候。后来,要塞升级为镇级,改名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

1741年,连接边疆地区与俄罗斯欧洲部分的西伯利亚邮路建成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日后在这个地区发现的金矿和1895年通车的西伯利亚铁路进一步促进了这个城市的发展。

1749年,一块重700公斤的石陨石坠落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以南145英里处。德国博物学家彼得西蒙帕拉斯在1772年发掘了它。这颗陨石在科学史上意义重大,因为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并研究橄榄陨石。

19世纪,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是西伯利亚哥萨克运动的中心。

1822年1月26日,该地区升级为城镇。

823年成为叶尼塞河流域俄罗斯的行政中心,——年成为叶尼塞河县的首府。

19世纪末以前,有一些重工业,如制造业和火车装配业。

俄罗斯帝国时期,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也是政治犯的流放地之一。例如,1825年12月共产主义起义失败后,8名主要***被流放到这里。

1896年,西伯利亚大铁路建成,工商业发达,人口剧增。

十月革命后,苏联工业化进程中,无数的造纸厂、造船厂、大型河港、水电站(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水电站装机容量世界第五、俄罗斯第二)等重工业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建立。

1934年,俄罗斯第二大行政单位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成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成为其行政中心。

斯大林时期在美国的大清洗中,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是古拉格(苏联劳动改革管理局)的主要中心。这一时期最著名的劳改营是Klaslage劳教所(1938~1960),也是因为太多,在周边城镇设立了两个分营。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叶尼塞勒格劳改营仍然在二战的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战期间,许多工厂为躲避战乱从乌克兰和俄罗斯西部迁到这里,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工业的发展。战后还建立了许多为这些工业提供原材料的大型工厂:炼铝厂、冶金厂、再生金属加工厂等等。

20世纪70年代末,苏联开始在城市旁边修建相控阵雷达站。北约指责此举违反了美苏1972年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从1983年开始,美国一直要求苏联取消雷达站。直到1989年苏联政府承认该设施违反条约,当局才开始慢慢撤走设备,直到1992年才宣布拆除。冷战时期,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也是东北空军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一个基地,但这个基地在苏联解体后变成了居民区。

苏联解体后,当地很多大型工厂开始私有化。相当一部分企业已经宣告破产,而那些继续经营的企业则被个别富商或头目所控制。工人失业率飙升,工人经常罢工抗议。

20世纪90年代末,这个地区爆发了最大的经济丑闻。当地政府剥夺了商人阿纳托利拜科夫(AnatolyBaikoff)对克拉斯诺亚尔斯克铝厂的所有权,因为他涉嫌谋杀其经济合作伙伴韦洛尔斯图卢加诺夫(VerlorStuluganov)。然而,这一事件很快被揭露为竞争对手对拜科夫蓄谋已久的陷害。

克拉亚尔斯克当地工厂的所有权之争一直持续至今。原因是几乎所有的前国有工厂都由垄断集团或金融寡头控制。

自1996年皮马什科夫市长上台以来,城市面貌逐渐改善:古老的历史建筑得到保护,坚硬的沥青路面被改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铺路石,曾经靠捕鱼发展起来、日渐干涸的温泉疗养院得到保护或停业整顿。如今,在这座欣欣向荣的城市里,几乎看不到苏联时代的没落和单调。

文化

节日

当地有一些特殊的节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通常在城市日六月。其他节日和文化活动包括在每年六月的最后一个周末举行的节,有传统的民谣比赛。

建设

该市有许多历史建筑,其中最古老的是邱敏大教堂(1785年至1795年),该地区其他重要的俄罗斯东正教建筑有Pledge大教堂

在karaulnaya山上,古老的街道Paraskeba教堂(

108出现在10卢布纸币上的克城大教堂是这座城市最具标志性的建筑。在苏联时期,这个小教堂被废弃和损坏,直到戈尔巴乔夫s经济改革。开始,它回到了叶尼塞河当地教堂的名字,并进行翻新。

20世纪80年代250px关闭前的24层塔楼

这座城市的另一个民间象征是斯特雷尔卡的24层塔楼,自苏联时代以来就没有完工过。这座塔是在改革科赫公司的,然后该项目被迫停止由于混乱的管理。从许多方向都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座塔的轮廓。

西伯利亚铁路在城市附近的一座铁路桥上横跨叶尼塞河。这座铁路桥是一座获奖建筑,由伟大的建筑师LavrProskuryakov设计,建于1893年至1896年间。当时,它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桥。2003年,当这座桥被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描述为:俄罗斯风格的抛物线拱石桥的典型早期代表,是大量现代工程设备和创新理论的试验场,见证了人类工程的进步。

其他著名的建筑包括商人尼古拉加达洛夫的宅邸和罗马天主教浸礼会教堂

市区内有许多战后不久修建的2层木屋,大部分是当时新分配到城市的工人的临时住所。此外,还有许多被城市包围的俄罗斯老村庄,至今仍保持着俄罗斯古典风格:带后院的木屋。其中相当一部分已经破旧不堪,但仍有人居住。

名人

画家苏里科夫、安德烈波兹杰耶夫、瓦列里库德林斯基、托伊沃罗纳尔;

雕塑家鲍里斯穆萨特和塞维多夫兹洛蒂亚;

作家维克多阿斯塔菲耶夫、罗曼索伦采夫、尼古拉盖杜克;

歌剧演唱家彼得斯洛夫佐夫和季米特里霍洛斯托夫斯基。

4.阿巴坎气候

阿巴斯王朝建立时,控制了阿拉伯半岛和美索不达米亚。曼苏尔在美国的统治下,它大规模扩张领土,吞并了埃及、高加索、中亚等地。鼎盛时期,阿巴西王朝的疆域西起摩洛哥,东至印度,北至高加索,南至撒哈拉沙漠,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公里。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阿西西王朝晚期,王朝所能控制的领土不到其鼎盛时期的三分之一,仅控制了从两河流域到印度边境的中西亚地区。

5.阿巴斯港面积

沙尘暴天气主要发生在春末夏初。这是因为干旱地区冬春季降水少,地表异常干燥疏松,抗风蚀能力弱。当有大风时,大量的灰尘会被抛到空中,从而产生沙尘暴天气。

从全球来看,沙尘暴多发生在内陆沙漠地区,主要是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北美中西部和澳大利亚也是沙尘暴的源头之一。1933-1937年,由于严重干旱,北美中西部出现了著名的碗状沙尘暴。亚洲沙尘暴活动中心主要位于约旦沙漠、巴格达和海湾北部海岸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阿巴斯附近的伊朗南部海岸和阿富汗北部平原。前苏联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都是沙尘暴频发(15次/年)的地区,但其中心都在里海和咸海之间的沙质平原和阿姆河沿岸。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中国西北地区沙尘暴频繁发生。主要源区有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毛乌素沙漠。

6.伊朗阿巴斯港口天气

伊朗和迪拜被波斯湾隔开。

伊朗的国土面积也不小。如果迪拜到伊朗对面的阿巴斯港,海上距离大约250公里。迪拜是中东的经济金融中心,也是全球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它被称为贸易资本产于中东和北非。GaWC将其评为当年世界第九大城市。

7.阿巴斯港地理位置

阿斯旺位于埃及南部。其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其气候特点是常年炎热干燥,因为受副热带高压带或来自内陆的干燥东北信风控制。

阿斯旺地处沙漠绿洲,属热带沙漠气候,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冷月1月平均气温15.3度,平均最冷气温8.1度,平均最热气温21.0度。最热月份(7月)平均气温33.6度,平均最冷温度26.3度,平均最热温度41.0度。年平均降水量为1毫米。

8.阿斯旺气候

阿拉伯湾的主要港口有阿联酋的迪拜港、沙特的达曼港、科威特的科威特港、伊朗的阿巴斯港、伊朗的哈格岛港、伊朗的霍梅尼港、伊拉克的法奥港、沙特的PuntaNullah、巴林的麦纳麦和阿联酋的阿布扎比港。

沙尘暴有多可怕?

沙尘暴天气主要发生在春末夏初季节这是由于冬春季干旱区降水甚少, 地表异常干燥松散, 抗风蚀能力很弱, 在有大风刮过时, 就会将大量沙尘卷入空中, 形成沙尘暴天气。

从全球范围来看, 沙尘暴天气多发生在内陆沙漠地区, 源地主要有非洲的撒哈拉沙漠, 北美中西部和澳大利亚也是沙尘暴天气的源地之一。1933一1937年由于严重干旱, 在北美中西部就产生过著名的碗状沙尘暴。亚洲沙尘暴活动中心主要在约旦沙漠、巴格达与海湾北部沿岸之间的下美索不达米亚、阿巴斯附近的伊朗南部海滨, 稗路支到阿富汗北部的平原地带。前苏联的中亚地区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都是沙尘暴频繁(≥15/年)影响区, 但其中心在里海与咸海之间沙质平原及阿姆河一带。

我国西北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 也是沙尘暴频繁发生的地区, 主要源地有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毛乌素沙漠等。

从1999年到2002年春季,我国境内共发生53次( 1999年9次,2000年14次,2001年18次,2002年12次)沙尘天气,其中有33次起源于蒙古国中南部戈壁地区,换句话说,就是每年肆虐我国的沙尘,约有六成来自境外。这是7月2日,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李黄向媒体公布的研究结果。他说,2002年春季,我国北方共出现了12次沙尘天气过程。具有出现时段集中、发生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等3个特点。影响我国的沙尘天气源地,可分为境外和境内两种。分析表明:三分之二的沙尘天气起源于蒙古国南部地区,在途经我国北方时得到沙尘物质的补充而加强;境内沙源仅为三分之一左右。发生在中亚 (哈萨克斯坦)的沙尘天气,不可能影响我国西北地区东部乃至华北地区。新疆南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境内的沙尘天气高发区,但一般不会影响到西北地区东部和华北地区。我国的沙尘天气路径可分为西北路径、偏西路径和偏北路径:西北1路路径,沙尘天气一般起源于蒙古高原中西部或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高原,主要影响我国西北、华北;西北2路路径,沙尘天气起源于蒙古国南部或内蒙古中西部,主要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北部、东北大部;偏西路径,沙尘天气起源于蒙古国西南部或南部的戈壁地区、内蒙古西部的沙漠地区,主要影响我国西北、华北;偏北路径,沙尘天气一般起源于蒙古国乌兰巴托以南的广大地区,主要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大部和东北南部。

对比亚洲大陆地势东西变化和北美洲大陆地势东西变化对亚洲和北美洲自然环境的影响?

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其中沙暴是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他细粒物质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从全球范围来看,沙尘暴天气多发生在内陆沙漠地区,源地主要有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北美中西部和澳大利亚也是沙尘暴天气的源地之一。1933~1937年由于严重干旱,在北美中西部就发生过著名的碗状沙尘暴。亚洲沙尘暴活动中心主要在约旦沙漠、巴格达与海湾北部沿岸之间的下美索不达米亚、阿巴斯附近的伊朗南部海滨,稗路支到阿富汗北部的平原地带。苏联的中亚地区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都是沙尘暴频繁(≥15次/年)影响区,但其中心在里海与咸海之间沙质平原及阿姆河一带。

我国西北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也是沙尘暴频繁发生的地区,主要源地有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毛乌素沙漠等。那么,沙尘暴这可怕的天气是怎么形成的呢?它有什么危害?防治办法是什么呢让我们好好认识下这可怕的天气吧成因: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有利的沙、尘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都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源是沙尘暴的物质基础,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

除此之外,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是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气候背景;地面冷锋前对流单体发展成云团或飑线是有利于沙尘暴发展并加强的中小尺度系统;有利于风速加大的地形条件即狭管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有利条件之一。

物理机制:在极有利的大尺度环境、高空干冷急流和强垂直风速、风向切变及热力不稳定层结条件下,引起锋区附近中小尺度系统生成、发展,加剧了锋区前后的气压、温度梯度,形成了锋区前后的巨大压温梯度。在动量下传和梯度偏差风的共同作用下,使近地层风速陡升,掀起地表沙尘,形成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天气。

沙尘暴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沙尘暴危害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生态环境恶化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的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患呼吸道等疾病的人数增加。如1993年5月5日发生在金昌市的强沙尘暴天气,监测到的室外空气含尘量为1016毫米/立方厘米,室内为80毫米/立方厘米,超过国家规定的生活区内空气含尘量标准的40倍。

。生产生活受影响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几个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恶劣的能见度,容易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轻者可使大量牲畜患染呼吸道及肠胃疾病,严重时将导致大量“春乏”牲畜死亡、刮走农田沃土、种子和幼苗。沙尘暴还会使地表层土壤风蚀、沙漠化加剧,覆盖在植物叶面上厚厚的沙尘,影响植物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农作物减产。

。生命财产损失年5月5日,发生在甘肃省金昌、威武、民勤、白银等地的强沙尘暴天气,受灾农田253.55万亩,损失树木4.28万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36亿元,死亡50人,重伤153人。2000年4月12日,永昌、金昌、威武、民勤等地强沙尘暴天气,据不完全统计,仅金昌、威武两地直接经济损失达1534万元。

。交通安全(飞机、汽车等交通事故沙尘暴天气经常影响交通安全,造成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或降落,使汽车、火车车厢玻璃破损、停运或脱轨。

沙尘暴的危害虽然甚多,但整个沙尘暴的过程却也是自然生态系所不能或缺的部分。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例如澳洲的赤色沙暴中所夹带来的大量铁质已证明是南极海浮游生物重要的营养来源,而浮游植物又可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以减缓温室效应的危害,因此沙暴的影响层级并非全为负面。

或许在另一层面来说,沙尘暴也许也是地球为了应对环境变迁的一种症候,就像我们感冒了会发生咳嗽是为了排除气管中的废物一样。为研究沙尘暴提供塔斯曼海养分以及其他诸多效应等,澳洲曾汇集了许多气候学者。他们发现澳洲沙尘暴的红色石英沉积物也可在新西兰找到,并且还肥沃了新西兰的土地。因此澳洲沙尘暴所造成的养分损失却可造成新西兰土地的养分收获。而像夏威夷当地肥沃的土壤沉积物,根据分析资料也可证明有许多的养料成分也是来自遥远的欧亚大陆内部。正因为两地相隔万里,普通的风无法把内陆的尘埃吹到这么遥远的地方,因此正是沙尘暴把细小却包含养分的尘土携上3000米高空,穿越大洋,再如播种一般把它们撒下来。

科学家还发现,除了夏威夷群岛,地球上最大的绿肺——亚马孙盆地的雨林也得益于沙尘暴,它的一个重要的养分来源也是空中的沙尘。沙尘暴能把盘石变得葱葱郁郁的秘密在于沙尘气溶胶含有铁离子等有助于植物生长的成分。此外由于沙尘暴多诞生在干燥高盐碱的土地上,沙尘暴所挟带的一些土粒当中也经常带有一些碱性的物质,所以往往可以减缓沙尘暴附近沉降区的酸雨作用或土壤酸化作用。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王自发先生曾说:“沙尘暴的确降低了酸雨的酸性。沙尘及其土壤粒子的中和作用使中国北方降水的pH值增加0.8~2.5,韩国增加0.5~0.8,日本增加0.2~0.5。如果没有沙尘的作用,那么,很多北方地区的酸雨危害要严重得多。”也因此,沙尘暴虽然危害甚大,却也是地球自然生态当中的一个必经的过程,因为自人类有史以来,便有沙尘暴的出现。只是我们应该更积极地找寻异常沙尘暴频率发生的机制,以真正解决异常气候变迁对环境的危害性。

辛伯达航海历险记

即苏联的地理学家贝尔格所制订的气候分类。苏联景观学说的创始人Л.С.贝尔格是把地理景观作为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第一个人。1925年他从地理观点出发,将陆地分为两类:低地和高地(海拔1000米以上)。对低地气候,以自然景观为主要标志,以月平均气温为指标,划分出11种气候型(带)。以地理景观带作为气候分类的基础,提出气候地理分类法。在山地气候中除利用11种气候型外,在雪线以上高山地区增加永冻气候。

贝尔格1913年提出地理“景观”概念,认为地表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不同特点的地域(地段)所构成的,每个地域(地段)独特的地形、气候、土壤、植物等自然要素都是有规律的结合,是一个自然综合体,并相互作用。气候是这些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地表的这些地域(地段)概称为地理景观。1931年,贝尔格的巨著《苏联景观地理地带》出版,第一次对景观学原理作了系统阐述,并为景观下了一个更为全面的定义。同时也引起了苏联地理学界关于景观科学概念的争论。这些争论可归纳为三种意见:一、视景观为区域单位即地理个体;二、将景观广泛理解为一般自然地理综合体;三、把景观理解为基本的地域类型,即类型单位。贝尔格分类法的优点在于气候型与自然地理景观相结合,且分出纬度气候带和垂直气候带;其缺点在于没有严格区分大陆气候类型与海洋气候类型,大陆气候的景观型可以划到海洋上去。

参照各种观点,对气候进行类型区分如下:

(一)极地气候(苔原气候)

亚欧大陆、北美洲大陆的北冰洋沿岸,并包括沿海岛屿,大致7月10℃等温线以北属极地气候。这里年净辐射可达15—20kcal/cm2,与森林北界大致吻合。苔原气候带东西延伸,在大陆边缘南北宽窄不等,由于陆地轮廓、地形和沿岸洋流影响,本带南界与纬度带有显著偏差,亚洲东北部因寒流逼近,地形多山,海拔较高,苔原气候的南界可伸达60°N; 东西伯利亚夏季较暖,7月10℃等温线向北凸出,使大陆苔原气候变窄;在西西伯利亚,苔原气候南界与北极圈一致,由于太梅尔半岛向北伸延,大陆苔原气候北伸较远。本区因受北冰洋气团控制,冬季严寒可达8个月以上,夏季短促,最暖月均温也在10℃以下。本区因临北冰洋,故云量大,阴天多,蒸发弱,湿度大,年降水量多在100—250mm之间,且多为降雪,由于多吹东北风(风速常达16—40m/s),故积雪层薄(25—50cm),雪被不均匀,永冻层深厚。本区还是亚洲大陆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的地区,冬季有极夜现象, 夏季的极昼,特殊的长日照给苔原多少带来些温暖。对比欧洲部分因有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苔原气候带南北宽度不大,气温、降水也高于同纬度的亚洲东岸。

(二)泰加林气候(又称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苔原气候区以南,包括西西伯利亚(南部除外)、东西伯利亚、堪察加半岛、中国东北、朝鲜和日本北部,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北部等45°N以北的广大地区,是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带。它在亚洲分布的面积约有700×104km2。本区北界为夏季最热月10℃等温线(即苔原气候的南界);南界大致以年均温4℃为界,在西部约与纬线平行,大致与50°N线相当,在东部则沿蒙古高原北部山脉,从贝加尔湖南侧向东北沿外兴安岭而达鄂霍次克海的海岸。

本气候区属大陆性冷湿气候,冬季由于极地高压扩张,冰洋气团可经常侵入,气候严寒,冬季持续6—8个月,最冷月均温-15至-3O℃,绝对最低温可达-45至-50℃,东西伯利亚的维尔霍扬斯克-奥伊米亚康地区是北半球的寒极。夏季气温上升,7月均温一般在10—12℃以上,南部可达18—20℃,个别的日最高气温可上升到30—35℃。全年仅有寒暖两季,暖夏过后,就入严冬,大陆性气候强烈。本区严冬虽比其他同纬度地区寒冷得多,但在暖夏气温却相差无几。全年降水量300—600mm,且由西向东减少,西部约为300—600mm,东部约为300—400mm,东北部约为200—300mm。冷季降雪,地面形成的雪被厚度足以防止土壤深层冻结,使植物免于冻死。西部夏雨量和冬雪量相差较少,但东部夏雨量比冬雪量大,因而冬季积雪的厚度也由西向东变小。

本气候区的南北宽度并非到处一致,东西差异也较苔原气候区增大。如以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气候相对比,则亚欧大陆的亚寒带是西窄东宽,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则是西宽东窄。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地势和洋流的作用。欧洲地势平坦,又无高大山体足以阴止海洋湿润气团东移,北大西洋暖流更加强了海洋对气候的影响,因而把欧洲亚寒带气候的南界推向高纬;但由此向东,直达亚洲东部,一方面因大陆度增强,再加上冷洋流作用,使亚寒带气候的南界较欧洲偏南。从北亚整体看,本气候区以中部为最宽,东部因北有苔原南伸,东有寒流冷海,内有北半球的寒极,加上外兴安岭的影响,宽度有显著收缩。亚寒带气候带的东西差异也很明显,仍以亚欧大陆来说,在60°E以西,即南北走向的乌拉尔山脉以西,因受大西洋的影响,大陆性自东向西减弱,降水量自东向西增加。在乌拉尔山脉以东至太平洋沿岸山脉西坡之间,主要受与北极有关的气旋活动和反气旋活动所控制,大陆性自西向东增强,降水量自西向东减少,如东西伯利亚1月均温-20至-40℃,7月为18—20℃,年降水量200—400mm,雪被厚度50—80cm。至于苏联的远东地区和中国黑龙江省北部的气候已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年降水量一般为500—700mm,雪被厚度只有10—20cm。

(三)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

冬季最冷月平均温度 0℃左右,夏季最暖月平均温度高于22℃,宜生长山毛榉、橡树等落叶林。农业种植燕麦、小麦、马铃薯、玉米等。欧洲大部分、美国东部、阿根廷等地属这一气候。

(四)温带季风气候

亚欧大陆东岸,在亚寒带气候带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以及温带半干旱区和干旱区以东的地区,包括我国东北和华北、朝鲜、37°N以北的日本以及苏联远东区的南部属温带季风气候区。本区的北界即亚寒带的南界,以年均温4℃等温线为界;南界则以全年有8个月的月均温9.5℃为标准,此即亚热带气候带的北界,在中国,这一界线大致与秦岭-淮河线相当,也大约与纬向带一致。温带季风气候的西界沿大兴安岭呈东北向延伸直至外兴安岭东端。在这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三者的界线比较接近。亚洲东部的海陆分布和地形结构对温带季风气候的范围影响很大,如东北-西南向的山脉,能够阻挡季风势力的深入。

本气候区冬寒夏热,夏湿冬干,四季分明。冬季受强大西伯利亚高压影响,盛吹强劲的西北陆风,十分寒冷,1月均温达-20℃,大陆上寒潮频袭,土壤冻结,北部有积雪但雪被厚度很小,除日本西部地区冬季有降水外,绝大部分地区冬季晴朗而干燥。夏季盛吹东南海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形成大量降水,年降水量达600—1000mm以上,山地东侧迎风坡,年降水量可达1000mm以上(如长白山东南坡),平原年降水量也有500—700mm,而且年降水的60—70%集中于夏季, 形成雨热同季(7月均温达20—25℃),这就是温带季风气候的最大特点。此外,本气候区的内部也有一定的差异:如本区的大陆部分为大陆性温带季风气候,其北部冬寒且长,属凉夏型, 为东亚夏季风北部边缘;南部则冬冷夏热,属暖夏型,华北一带已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至于日本群岛则大部属于海洋性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山脉迎风坡降水量超过2000mm。

(五)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区之南,主要包括华中及日本群岛的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本区北界为秦岭-淮河线,南界为南岭山地,西界为青藏高原东缘(105°E)。本区气候冬冷夏热,降水丰沛,全年至少有8个月的月均温高于9.5℃,但绝对最低气温可降至-10至-20℃以下,最高气温平均在34℃以上。冬季处于大陆高压南伸的前方,高空又有南支急流通过,故气旋过境频繁,云雨较多,降水量约占全年的10%;夏季随着海洋季风北进和极锋的北退,本区的梅雨区也从南向北推进,梅雨期一般延续20—30天,梅雨降水量约占本区六、七两月总降水量的70%;九、十月间沿海一带还有台风雨;可见亚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量比温带季风气候要丰富得多,如长江中下游平原年降水量约有1000mm左右,迎风山地如牯岭更可达2529mm。

总之, 亚热带季风气候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寒夏暑、冬干夏雨、雨热同季)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无冬、干湿两季、热在雨前)之间的过渡带。

(六)热带季风气候

南亚和东南亚,包括印度半岛、恒河中下游及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以6°—20°N地区为最典型。支配本区气候的气团,湿季(6-9月)为赤道气团, 在塔尔热低压和赤道西风共同作用下,盛吹西南季风,风力强于东亚的夏季风,带来潮湿多雨天气,如南亚年降水量的80%甚至90%(印度西部)降于夏季风时期。干季(11-4月)为热带气团,盛行东北季风,属于热带信风,伴随干燥天气。在西南季风建立以前,即在雨季来临之前,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老挝及越南北部除外)是气温最高的时期——热季(一般为3—5月,5月最热),最热月均温为25—30℃。本区北界相当于夏季热带风的位置,大致与最冷月均温18℃线一致。冬夏季风交替、每年分干湿两季、最热月份在温季之前、夏季风强且有爆发性、降水丰富但变率大等,这些特点是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共同特征。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气候区的雨季与西南季风在本区的建立有密切关系,雨季开始就是西南季风建立的日子,雨季结束就是西南季风退却的日子,例如雨季开始的日子在缅甸始于5月中旬,斯里兰卡始于5月下旬,印度半岛南端始于6月初,然后迅速北推,至6月末西南季风在整个南亚内陆建立,7月中到达巴基斯坦,此后,西南季风达到盛行时期。西南季风的形成过程各地也有所不同,在印度它的建立带有爆发性,而在越南和泰国就不象印度那样有明显的爆发性,例如4月和5月的降水量曼谷为121和147mm,孟买为3和16mm,但6月的降水量曼谷为218mm,孟买却突增至520mm。西南季风撤退始于9月1日,东北季风出现于10月中旬,11月初东北季风移至印度半岛南部,12月移至马德拉斯一带,1月初出现于斯里兰卡中部。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1000—1500mm,山脉迎海风侧可达2000mm以上,这里生长着热带季风林,但在背风侧和内部平原低地,降水显著减少,林木稀疏,呈热带草原景观。热带季风气候同萨王纳气候相似之点是夏季降水都与热带辐合带有关,最干月份的降水低于50mm;不同之点是萨王纳气候年内风向的变化不象热带季风气候那样呈相反的变化。

由于海陆相关位置、面积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内部具有一定的差异,主要可分为大陆性和海洋性两种类型,前者位于南亚次大陆和中南半岛内部,由于沿岸山脉对海风的阻挡,加上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的基部紧接广阔大陆,因此气温年较差可达20℃,干季长于温季,而且热季突出。后者位于菲律宾群岛和中南半岛沿海,这里无论冬夏季风,降水都较丰富,年较差和日较差均较印度半岛为小,干季尤其热季不如印度半岛突出。

南亚次大陆的热带季风气候与东南亚季风气候相比,在共性中还有自已的特性:

1)每年分干湿两季的基础上,有突出的热季(3—5月),例如马德拉斯4—8月各月的平均气温都超过30℃。阿尔瓦尔最高温曾达50.6℃。

2)西南季风的建立,比中南半岛约迟1个月。

3)雨量变率大,如印度河—恒河低地的年降水量有从150mm到1500mm的变化幅度。

(七) 赤道多雨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本区位于马来群岛和马来半岛南部,居赤道附近,全年受赤道气团或变性热带气团控制,高温多雨,常年如夏。气温常在24—28℃,夜间最低温度也多在16℃以上,气温年较差比同类型的亚马孙平原和刚果盆地为小,一般在1.5℃以下,最大不超过3℃。年降水量多在2000mm以上。因受海风调剂,并无闷热酷暑之感。

本气候区处在亚欧、澳洲大陆两大陆和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又都是被温暖海水所围绕的破碎的山地、岛屿或半岛,这种特殊的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使本气候区与同类型的亚马孙平原和刚果盆地的气候相比,除具有高温多雨、炎热潮湿外,还具有较复杂的季风海洋性特征。这主要反映在本区降水量的时间、空间分布与季风之间的关系上。

赤道雨林气候区一般年份有两个雨峰,出现在太阳直射点两次经过天顶、热带辐合带两次过境的时候,也就是春分和秋分时期。可是本气候区的雨峰不一定出现于春分和秋分而往往出现于季风盛行的时期,降水的地区分布更为复杂,一般是迎东北信风和西北季风的一侧多雨,岛屿的西部比东部多雨。

由于亚欧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的南北相对,东半球副热带高压之间的热带辐合带1—7月的南北位移可达30度纬距,因而不仅形成了亚洲的热带季风气候区,并使亚、澳两大陆之间的群岛深受随季节而南北移动的热带辐合带和常年存在的赤道西风的控制。1月由亚洲大陆反气旋而来的东北季风和从菲律宾以东洋面上来的东北信风,它们的前缘可到赤道。而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可达12°S附近。赤道西风带位于赤道以南。此时北面的热带辐合带通过赤道附近的苏门答腊岛中部、加里曼丹岛南部和苏拉威西岛西北部一带,在此带上气流辐合上升明显。另在12°S(西段)至15°S(东段)附近,是西北季风和东南信风以及赤道西风与东南信风的辐合地带,所以群岛西部比东部多雨。7月,赤道西风气流明显北移扩大,南辐合带也北移,此时除赤道地区的苏门答腊盛行西南季风外,其余地区受从澳大利亚高压而来的东南季风和到赤道转向的南风并与西南季风辐合的影响。在过渡季节的4月和10月,赤道西风中心线在赤道带,北辐合带移至4°N附近的马来半岛中部和加里曼丹北部,南辐合带移至5°S横穿印度尼西亚各岛,此时赤道地区正受南北辐合带和赤道西风的影响。

可见,亚洲赤道地区以偏西风为主,赤道以南主要受东南信风(6—8月)和西北季风(12—2月)所控制,赤道以北受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的影响。加上山地岛屿的地形作用,使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加大。赤道以北以迎东北季风的一侧多雨,如马来半岛东岸的瓜拉丁加奴,年降水量3093mm,其中11、12月降水量均在600mm以上,而夏季各月只有130mm,加里曼丹岛东北岸的山打根,年降水量3650mm,11、12月各大于500mm,而春季各月只有180mm以下。赤道以南以迎西北季风一侧多雨,如苏拉威西岛西南的乌戎潘当,迎西北季风,背东南信风,年降水量2878mm,西北风盛行的12月、1月各为597和676mm,而东南风盛行的7、8、9月,降水减至36、10和15mm,为明显的干季。赤道附近地区则在季风转换季节多雨,且西岸比东岸降水多,如苏门答腊西侧的巴东,年降水量4000mm 以上,而东部平原的巴邻旁只有2573mm。 即使处于赤道附近,但因背冬夏季风,如苏拉威西岛上的巴罗坡年降水量只有550mm,成为赤道上的半干旱区。此外,亚洲赤道雨林区也是对流性暴雨最多地区之一,如位于岛屿背风闭塞的山间高原盆地中的茂物,每年雷雨天数达332天,有“雷都”之称。

(八)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温带草原气候)

本区位于亚洲温带内陆,东界大兴安岭和太行山,北界即针叶林气候的南界,南接温带荒漠气候,西与东欧南部的草原带相连,包括西西伯利亚南部、中亚哈萨克丘陵、蒙古草原、我国内蒙古、黄河中游和北美中部的大平原等地区,是湿润气候与干燥气候之间的过渡地带,呈东西向延伸,为亚欧大陆温带草原带的主要部分。本类型气候的主要特点是由于地处内陆或因有高山阻挡,难得海洋湿气的影响,年降水量多在250—450mm,主要集中降于夏季,且多暴雨,雨量变率也大,可能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干燥度在1.5至3.99之间。气候的大陆性也强,冬季寒冷,1月均温多在-5至-20℃间,夏季较热,7月均温高于20℃。气温的年较差多在36—37℃。苏联中亚的图尔盖,1月均温-17.8℃,7月为23.7℃,年均温3.7℃,年降水量249mm,其中夏季为79mm,冬季为52mm,生长期160—190天。又如蒙古的乌兰巴托也是明显的夏雨型,年降水量(208mm)的84%降于夏季三个月。

(九)副热带和热带草原气候

本区冬天较温暖,可以栽培小麦、玉米、向日葵及棉花等农作物。伊朗东部属于这一气候。

(十)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温带荒漠、温带半荒漠气候)

苏联的土兰平原、我国西北的内陆盆地、内蒙古西部以及蒙古东南部,因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年降水量一般在250mm以下,气候干旱,气温变化极端,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如苏联中亚的温带荒漠,1月均温-15°至-10℃,7月为25—30℃,年降水量100—200mm。我国新疆的吐鲁番年降水量只有22.7mm。冬有少量降雪,全年相对日照百分率高(60—70%),冬寒夏热,气温变化急剧等是本区气候与热带干旱气候的主要差异。如吐鲁番虽位于43°N,但夏季6—8三个月的月均温都在30℃以上,极端最高气温曾达47.8℃,极端最高地温竟达75℃,为我国最热地方,有“火洲“之称,年较差也达43.5℃,比热带干早气候区的阿斯旺的年较差(18.9℃)高出24.6℃。

(十一)亚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从阿拉伯半岛直达印度河下游的塔尔沙漠,都分布有亚热带干旱气候和亚热带半干旱气候。因为这里广大面积的陆地处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地面存在着山间高原和盆地,也有助于荒漠气候的形成和发育。这里夏季炎热,冬季较冷,如巴格达夏季气温可达49℃,冬季最低气温为-8℃。卡拉奇相应为48℃和4℃。塔尔沙漠以东,因季风作用,亚热带干旱气候的分布逐渐中断。亚洲亚热带地区与非洲南部相似,地势不象北非那样平坦,而且东部地势起伏悬殊,也阻止了干旱气候大片地东伸。塔尔沙漠地区由于盛行从伊朗低压南缘向东扩张的热带大陆气团(Tc),它使赤道季风气流(Em),不能远达北方;西南季风在它北界上的垂直厚度扩张得并不厚;夏季,本地区高空为反气旋形势,低层为显著的热低压,下低上高,不易致雨;因而降水稀少(75—150mm左右),形成荒漠。伊朗高原主要是由边缘山脉围绕着的山间高原与盆地,夏季不如印度和阿拉伯等地区酷热,冬季不如中亚地区寒冷,气候上具有由温带干旱地区到热带干旱地区的过渡性质。高原冬季气温多在5—10℃,夏季气温在南部低地可达30—32℃,最高可达40—50℃,由于本区西接地中海式气候区,故冬季、春季有一定降水,且西部雨量较东部为多,札格罗斯山脉西南坡和厄尔布尔士山脉北坡年降水量为500mm,但内部降水不足100mm,形成了荒漠。

(十二) 热带干旱气候与热带半干旱气候(热带荒漠气候、热带半荒漠气候)

本区位于阿拉伯半岛和伊朗高原的南缘,是北非荒漠带向东的延伸。由于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北信风的影响,气候非常干热,最热月气温为30—39℃,最冷月为10—25℃,绝对最高气温可达55℃以上,夜间有时降低到0℃,气温年较差一般在18℃以下,而气温日较差有时达到35—40℃。本区由于得不到西南季风的润泽,故降水稀少,在荒漠中有的多年不降滴雨(但也有一次暴雨降水几十毫米的记录),因此热带荒漠广布。热带荒漠区与温带荒漠区主要不同之点,在于前者夏季酷热,冬季不寒,是典型的干热气候,沙尘暴经常发生,伴随着高温和非常干燥的空气(相对湿度为10%)。

泛论干旱气候即荒漠气候,是以非纬向地带性占优势的,尽管从温度考虑,南北方向可划分出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的半干旱和干旱气候,然而除个别情况外,它们在地区分布上是连续的,因而很难把它们分开。全球干旱区的分布,在北半球主要集中在10—50°N,南半球则在15—50°S之间,近赤道的干旱区主要见于南美洲的秘鲁沿岸、巴西东北部、东非的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等地。世界上干旱区分布最广的地区是北非西岸—撒哈拉—阿拉伯半岛—伊朗—中亚, 东西长达13000km。亚热带和热带荒漠可统称热荒漠,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日照强,每年日照时间达3500—4000h,相对湿度低于50%,年均温高于18℃,有些地方在25℃以上,地表温度可达80℃,夜晚却可低到0℃。最冷月均温不低于10℃,年较差不大,在18℃左右,日较差相当大,达35—40℃,降水很少,一般低于250mm,有的地方少于100mm,甚至几年滴水不降,并常刮沙暴。温带荒漠即冷荒漠,它的特点是冬季很冷,极端温差可达90℃,最冷月平均3至-10℃,夏季在树荫下温度可达50℃左右。在北半球,温带荒漠与陆地面积广大、远离海洋有关,而亚热带与热带荒漠则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

(十三) 亚热带夏干气候(地中海式气候)

同大陆东岸同纬度季风地区相比,本区气候特点显著不同,这里属于大陆西岸亚热带气候,夏季晴朗、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植被群落为硬叶常绿的灌木与森林。宜于葡萄、油橄榄、柑橘类园艺业的发展。小亚细亚半岛(内陆除外)、地中海沿岸区域、伊朗高原西缘、北美加利福尼亚州沿海、智利中部、澳大利亚西南沿海均属这一气候。

(十三)高原山地气候

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以及各高山地带,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随地势高低而呈垂直变化,形成了高山气候。如青藏高原虽与伊朗高原纬度位置相同,但因地势高耸,气温很低,冬季严寒,而具有高原寒漠、高山草甸、高山草原景观。喜马拉雅山脉以其高峻的地势,也形成了从山麓亚热带至高山冰雪带的典型的亚热带高山垂直气候带结构。

在古代巴格达城中,住着一个叫辛伯达的脚夫,他终日搬运,生活却十分贫困。有一天,天气炎热,他累得大汗直流。当时他从一家富商门口经过,便放下担子,坐在石阶上稍事休息。

 忽然他闻到屋里散发出来的芬芳香味,听到婉转的歌唱声,他不禁悄悄向里窥看,只见里面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庭园,豪华犹如王公的宫殿。他不禁长叹一声,说道:“啊,老天!你真是太不公道了。为什么有的人——就像这房子的主人,就这么幸运,能穿丝绸,吃美味,而像我这样的人,却要终日劳碌呢?”

 这时,屋里有人出来,说主人邀请他进去。脚夫无法推却,便放下担子走到屋里,只见筵席上摆着各式果品、美酒和山珍海味。主人请脚夫坐下,问过他的姓名,便微笑道:“你我同名同姓,我叫航海家辛伯达。刚才我听到了你的感慨。但是,你可知道,我富有舒适的生活是从千难万险中奋斗得来的。我愿意向你叙述一下我离奇古怪的经历。”

 我的父亲原是个大商人,拥有很多金银财宝和房屋地产。他去世时,我还年幼。我继承了他的财产。成年以后,我尽量过享乐生活,吃山珍海味,穿绫罗绸缎,结朋交友,挥金如土。我只知道享受,对其他事都不感兴趣。我本以为父亲留给我的巨款能供我享用一辈子,没料到钱财很快就花完了。没了钱,我就变卖家产,继续挥霍,终于有一天到了身无分文的地步。

 朋友纷纷离去,我孑然一身,无人关心,无人同情。这时我才恍然清醒,心里格外痛苦。

 我决心靠自己的双手去奋斗,去开辟一条新的生路。我拍卖了仅存的家具、衣物和田产,获得三千金币,置办了一些货物,便和其他商人一起乘船作长途旅行,到远方去经商。

 航行了几昼夜之后,我们路过一个小岛。那里风景秀丽,小河淙淙流淌,树林绿荫浓密,花草芬芳四溢,鸟鸣清脆悦耳。船长命令停泊靠岸,旅客们都舍舟登陆,分散到各处,有的点火烧烤猎到的飞禽;有的采摘成熟的野果;有的漫步欣赏景色;有的躺在树荫下的草地上纳凉。

 突然,船长高声大喊:“旅客们,快上船吧!这不是岛,而是一条大鱼。

 它很久以前就漂在这里,日子长了,身上堆满泥沙,长出草木,所以成了岛屿的样子。刚才你们在它身上生火做饭,热气刺激了它,现在它已活动起来。一会儿,它就会把我们带入大海。快扔下东西,赶紧上船来吧。”

 听到这吓人的消息,大家马上向船奔去。可是只有一部分人上了船,其他人还没来得及登上去,那个所谓的小岛便潜入海底,人们被卷进了海浪里。

 我也是落水者之一。我在浪涛中奋力挣扎.最后死死抱住一块木板。我看见载我们来的那条船已在启航,便拼命向它游去,同时大声呼救。可是船已经扬帆而去了。

 这时,暮色笼罩了海面,黑暗吞噬了我的希望。我感到自己只有葬身鱼腹了。此时,我又冷又饿,浑身瘫软,再也无力与波浪搏斗,只好任凭木板漂流。黑夜过去,白昼降临,我一直在海浪中颠簸。第二天也是这样。后来我索性趴在木板上,默默地闭上双眼。不知什么时候,突然,什么东西碰了我一下,我猛然惊醒。啊,我漂到了一个荒岛。我振作精神,抓住岸边大树垂下的枝条,攀上了岸。

 上岸后,我刚要起身迈步,突然双脚疼痛难忍。我抬起脚来一看,原来两脚已被鱼咬得血肉模糊。我当时便摔倒在地,失去知觉。

 我再睁开眼时,已是又一个清晨。我向四周张望,发现附近许多树上挂着果实,一泓清泉从林间流过,我拖着又肿又痛的脚爬过去,摘野果充饥,喝泉水解渴。几天后,我慢慢恢复了力气,我便折根树枝作拐杖,沿着海滨漫步。

 一天,我远远望见一个影子在晃动,便好奇地走了过去。原来是一匹高大的骏马,被人拴在一棵树上。马看到我,引颈长鸣,我吓了一跳,转身想走。这时突然从地底下钻出一个人来,大吼一声,走到我面前,问道:“你是谁?你从哪儿来?你到这儿来做什么?”

[-(@_@)-]

 我赶快回答:“我是远方来的商人,在海上翻了船,漂流到这里来的。”

 那陌生人便拉住我的手说:“跟我来吧。”

 他带我走进一个地窖,给我端来饭食,继而问起我的身世经历,我就把我的遭遇从头到尾,详细叙述一遍。然后我说:“先生,请问你为什么住在这个地窖里?为什么把马拴在海岸边呢?”

 “我们是麦尔佳努国王的马夫,”他说,“每年这个季节月圆的时候,

 我们都把母马带来拴在海边。海马嗅到气味,就会爬上岸,找母马亲热。我们躲在地窖里听候动静。海马和母马恩恩爱爱,再也舍不得分开。海马要带母马下到海里去,可是母马披牢牢拴住,于是海马长嘶大叫,乱踢乱撞。这时,我们马上钻出来,把海马吓跑。我们的母马从此怀了孕,它们生下的小马是陆地上绝无仅有的良种。”

 这时,外面相继传来海马和母马的叫声,马夫一跃而起,抄起宝剑和盾牌夺门而出,边跑边喊:“伙计们,海马上岸啦!”

 霎时间,许多人应声而出,用宝剑敲打着盾牌,高声呐喊,海马仓皇而逃。马夫们每人牵着一匹母马走过来,我的伙伴把我的情况向大家作了介绍,我们很快熟识起来。我跟着他们的马队,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麦尔佳努王国。

 马夫把我的经历讲给国王听,国王对我表示同情,十分热情地款待我,并且让我负责港口的管理,登记过往船只,同时征收关税。

 我忠心耿耿地工作,博得了国王的赏识和重用。生活安定下来了,我却无时无刻不思念自己的家乡。每当有船只靠岸,我便向旅客们打听去巴格达的路途。可是尽管来此地的人很多,国家不同,肤色不一,却没有一个人知道我的家乡巴格达。

 我回祖国的希望日益渺茫,可是我心头眷念家乡的火焰并没有被扑灭,它反而越发炽热了。

 有一天,一艘大船驶来靠岸,水手们往岸上搬运货物,我站在岸边登记数量。记完后,我问船长:“船上还有别的货物吗?”

 “是的,还有些货物在我的船舱里,但是货主在途中落海淹死了。我们决定卖掉他的货物,把钱捎回巴格达送给他的家里人。”

 “巴格达”的名字使我浑身颤栗!我迫不及待地追问:“这个人叫什么名字?”

 “辛伯达。”啊!我的名字!我仔细端详眼前这人,终于认出来了,他就是弃我而去的那条船的船长。我高声叫起来:“船长,我就是辛伯达!”

 可是船长摇摇头:“真没办法,世界上没有讲真诚和良心的人了。”

 “你怎么说这话,船长?”

 “因为你听说货物的主人淹死了,便想骗取这笔财产。我亲眼见他和别的旅客掉到海里的,没有一个人活命。”

 “船长,我可以给你讲讲从开船到坠海我们在海上的经历。你再仔细听听我的口音,就知道我不是骗子了。”

 于是我从巴格达开船时讲起,一直讲到我们掉到海里。船长才相信了我的话。那些认识我的商人也走过来了,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

 “天哪,我们简直不相信你还活着。”他们拥抱着我说。

 他们给我搬出货物,一切完整无缺,上面都还原封写着我的名字。我挑出几件最贵重的东西,作为礼物献给麦尔佳努国王,把其余的货物卖掉,赚了一大笔钱,又买了许多当地土特产,准备回国销售。一切准备妥帖,我去谒见国王,感谢他对我的恩德,请求他允许我回家。国王慨然允许,亲自和我道别,并送给我大批礼物。

 我乘上了返回故乡的船,心里激动万分。盼望着早一天登上故乡的土地。

 旅行归来,我在家里过了一段安逸、快乐的生活。可是有一天,我又起了出去旅行的念头,我便收购了一大批适于外销的货物,和商人、旅客们一起出发。

 船载着我们经过了无数个海港和岛屿。每当停泊靠岸时,我便随着同船的商人们登上陆地,与当地人打交道,或买或卖或交换,然后继续航行。

[-(@_@)-]

 后来,我们路过一个美丽的小岛,岛上树木林立,果实累累,花草葱葱,流水潺潺。我们上岛休息,在岛上漫步游览,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遗憾的是,岛上没有人烟。

 我来到一眼清泉旁,浓密的树木围绕在它四周,枝叶交错,形成天然篷帐。我坐在树下,拿出随身带的干粮吃起来。一阵凉风吹过,送来沁人肺腑的花香。我顿时四肢酸软,头脑昏沉,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等我醒来,四处已不见人影。我向停船的方向跑去,只见海水茫茫,那船早没了踪影。

 我急得捶胸顿足,大哭大叫:“故乡啊,难道我真的再不能回到你的怀抱了吗?”我痴痴呆呆地在岛上徘徊,梦想能寻到什么慰藉,可是除了森林与旷野,别无他物。后来我突然想到,应该看看岛的四周,便选了一棵参天大树爬到顶上。我举目眺望,只见碧空万里,水天相连,脚下是土地、沙滩和树木。最后我发现岛上有一个白色的庞然大物。我急忙溜下树来,向那方向跑去。

 原来,这是一座高大的白色圆顶建筑物。我绕着它走了一圈,却不见它的门和窗户。我想爬到它顶上,可是它光滑、圆润,脚刚踏上去就滑了下来。我用脚步量了量它的圆周,约莫有五十大步。正在我琢磨如何登上这座建筑时,突然头上的太阳不见了,大地一时黑暗起来。当时正是夏令时节,我以为是乌云遮住了太阳,可我抬头向空中望去,只见一只身躯异常庞大、翅膀遮天蔽日的大鸟正在空中翱翔。

 这就是传说中的`神鹰吧?据说它们用大象喂养后代。看来,眼前这个酷似白顶建筑的东西,就是神鹰下的蛋了。果然,神鹰慢慢落下来,两脚向后伸直,收起翅膀,孵在蛋上。

 我赶快解下缠头,叠成双折,搓成一条绳子,一头拴在自己腰间,一头拴在鹰腿上。我想:“神鹰也许会把我带离这座荒岛。只要到了有人烟的地方,我就能想办法回到家乡去。”这夜,我一直没敢合眼,怕睡梦中神鹰突然起飞,提防不及。

 第二天清晨,神鹰从蛋上站起来,伸直脖子,吼叫一声,张开翅膀飞上天空。我也随着它不停地向上升,直入云霄。接着,它逐渐向下滑翔,落在一座高原上。鹰的双脚刚刚落地,我便迅速从它腿上解下绳子,把自己放下来。

 神鹰展翅向什么东西扑去。当它再次飞上空中时,我看到,它的爪子紧紧地攫着一条巨蟒。

 我审视周围,发现自己置身一个极高的山巅,下面是深深的山谷,旁边是陡峭的绝壁。我鼓起勇气,攀着岩石慢慢下到山谷里。什么东西在那里闪烁发光?我仔细一看,原来是钻石,遍地都是。同时我也发现,石缝间盘踞着数不清的蟒蛇,粗粗的,长长的,就是大象也能够一口吞下。它们白天潜伏着,怕神鹰来捕捉,到了夜间便出来活动。我是自己投身到蛇窝里来了!

 整整一个白天,我都在寻找栖身之地,黑夜降临之前,我终于找到一个山洞,我钻了进去,随手用一块大石头挡住洞口。我打算先在洞里歇一夜,明天再想办法。这一天折腾得我太疲倦了,真想倒头大睡。猛然回头一看,只见一条大蛇正伏在它的蛋上睡觉。我顿时倒吸了一口冷气,睡意全无。我瞪大眼睛盯着这条蛇过了一夜。还好,那蛇睡得挺安稳,没有任何举动。

 当东方发白时,我连忙推开洞口的石头,逃了出去。由于饥饿和熬夜,

 我只觉得头重脚轻,走路东摇西晃,像个醉汉。我正在山谷里踉跄行走,突然一个东西从空中落到我面前,我定睛一看,是只被宰过的大牲畜。我举目四望,不见一个人影。是谁扔下来的呢?“啪”的一声,又一只牲畜从空中落下。我想起了商人们讲的采集钻石的 故事 :钻石出产在人没法入内的山谷,人们将剥了皮的牲畜从高处扔进山谷,待到兀鹫将沾满钻石的牲畜攫到山上啄食时,人们呐喊着蜂拥而上,吓跑兀鹫,取下钻石。

 想到这里,我心头升起了逃离荒山野谷的希望。我可以把自己拴在牲畜上,让兀鹫带我飞到什么地方,只要遇到人,我就得救了。

[-(@_@)-]

 我赶紧收集体积大、份量重的钻石,塞满口袋和衣服的衬里,然后用缠头把自己和一只大牲畜牢牢捆在一起,让牲畜露在外面,自己躺在牲畜底下,等候兀鹫到来。

 没过多久,一只兀鹫扑过来,抓起我和牲畜向空中飞去。我悬在牲畜下面,紧张地闭上双眼。

 兀鹫飞到山顶,刚把牲畜放下,一阵吼声夹杂着木板的敲击声从它身后传来。它慌忙扔下牲畜,逃入空中。我乘机解开缠头,从地上爬起,这时我才发现,我的衣服上染满了血迹。

 采集钻石的人很快聚了上来,他们看见我吓了一跳。有人去检查那牲畜,结果大失所望,没找到几颗钻石,那人捶胸顿足,嘴里还不停地嘟囔着。

 我走上前一步,说道:“别害怕,我像你们一样,都是冒险的人。我可以送给你们钻石。”我把钻石分送给采集钻石的人们,他们对我友好起来,我给他们讲了自己的经历,他们都非常惊奇。他们答应把我送出荒山,并帮助我回家乡。

 几天以后,我们一行人走出了荒山野岭,到了有人烟的地带。每到一地,我都用钻石换些货物,带到别的地方去卖。这样,来到海边港口时,我已经又积攒了一笔可观的财富。

 我平安地回到巴格达,和家人亲朋见面欢聚,极其愉快地过了一个时期。

 后来我心中又产生了到海外经商的念头,于是,我又开始我的海上旅行。

 我搭乘的大船在海中破浪航行。这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旅客们的心情也和天气一样晴朗。可是突然天气骤变,飓风袭来,海面波涛汹涌。孤舟失去重心,东摇西摇,在巨浪的拍打之下,折断了桅杆,撕破了船帆,船身渐渐下沉。我和一些水性好的人在浪中挣扎,后来我抓到一块破船板,爬上去,顺波漂荡。这样过了一夜。第二天狂风依旧,望着如山的海浪,我确信必死无疑,于是闭上眼睛,把头贴在船板上。这时,一个巨浪把我们卷入空中,又重重地抛下,一阵剧烈的头痛,我昏迷过去。

 等我醒来,发现自己仍趴在船板上。我吃力地抬起头,发现不远处有一座小岛,顿时来了精神。我用两腿当桨,拚命向小岛划去,终于登上了海岸。

 这个小岛仿佛是一座乐园,草木繁茂,景色宜人,清冷冷的溪水在树林间环绕,百花争艳,百鸟和鸣。我从树上采摘了一些野果充饥,在草丛间歇了一夜。

 天亮以后,我在岛上游荡。突然发现林中有一个泉眼,旁边有一条人工挖成的小溪流。我很惊奇。当我抬起头,看见溪对面的一位老人时,更是诧异。老人腰间系着一条用树叶制成的裤子,浑身肮脏不堪,头发又长又乱。

 “这准是和我一样在海上遭难,后来流落到岛上的人?”我这样想着,

 走近他,问候他。他点点头,没有说话。

 “老人家,您为什么坐在这里?我能帮您什么忙吗?”我问。

 他还是不说话,阴郁地摇摇头,打着手势,要我背他到那边去。我可怜这位瘦弱、孤独的老人,尽管我已疲惫不堪,浑身无力,还是咬牙把他背到小溪对岸他指的地方,对他说:“老人家,慢慢下来吧!”谁知他不但不下来,反而攀住我的肩膀,坐上我的肩头,两腿夹住我的脖子。我低头看了看他的双腿,像水牛腿一样又黑又臭,一阵恶心,我想把他从肩上甩下来,可他越发使劲地夹着我的脖子,使我几乎透不过气来。我浑身颤抖,满脸流汗,头昏眼花,终于晕倒在地。

 他放松两腿,在我的肩膀和后背上一阵猛打。等我苏醒过来,他依然骑在我的脖子上,他命令我带他到结满果实的树林里去,选最好的水果给他吃,吃完又命令我把他驮到别处。我稍有迟缓,他便拳打脚踢。

 我在屈辱中过了许多天。这个恶魔黑天白日地骑在我的肩头,一刻也不离开。如果他困了,便双腿紧紧夹住我的脖子睡一会儿,片刻后他就醒来,一阵踢打,把我赶起,带他到指定的地方去。

[-(@_@)-]

 一天,我驮他到了一处生长南瓜的地方,其中有些瓜已经干了。我选了个顶大的,在顶上挖个洞,掏去瓜瓤,带到葡萄架下,摘些葡萄,挤成汁液,装在里面,然后盖上洞口,放在阳光下曝晒,酿成葡萄酒。我每天都要到那里看一看,老家伙问我,我便说:“这是葡萄酒,人喝下去,会解除疲劳,变得强壮有力。” 他听了很高兴,说:“酿成后,我也要喝。”

 “好吧!”我说,心想:正好中了我的计!酒酿成后,我端起南瓜,放到嘴边,作出痛饮的样子,其实我只润了润嗓子。老家伙命我把瓜给他,他接过去,一饮而尽。只一会儿工夫,他便在我脖子上晃了晃,失去了知觉。

 我把他扔在地上,几乎不相信自己已经获得了自由。我怕他苏醒过来再危害我,就找来一块大石头,对准他的脑袋砸下去,恶魔顿时一命呜呼。

 从此,我轻松愉快地在岛上生活,以野果泉水为生,直到有一天,一只过路的帆船将我救起。人们听了我的遭遇后不胜惊讶,说:“骑在你脖子上的那个家伙叫海老人,被他骑过的人没有一个能活命的,你算是例外!”我真为自己能够活下来而庆幸。

 我搭乘他们的帆船离开了荒岛。几昼夜之后,船来到一座屋宇高大的城市,这城叫做猴子城。我在这里下了船,决定去碰碰运气。

 我正在海边游荡,一个当地人走过来问我:“先生,你是个外乡人,在这里靠手艺吃饭吗?”

 “不,我不懂手艺。我是个生意人,经商途中遇难,全舟覆没。我想回到家乡去,可又身无分文,无法动身。”

 “别着急,我给你找桩事情干干。”他递给我一个布口袋,说:“跟大家去捡石头吧。你看别人怎么干你就怎么干,这样你就可以挣钱养活自己,而后考虑回家了。”

 我跟随人样来到郊外,开始往口袋里捡石头,一边走一边捡,当我们走进一个山谷时,袋子已经装满了。山谷里密密地生长着许多高不可攀的大树,树上群居着无数猴子。猴子见我们到来,爬上树去躲避。伙伴们拿出袋里的石头向它们打去。猴子模仿他们,摘下树上的果实向他们抛来。我捡起猴子扔下的果实一看,原来是椰子。

 这真是一个好办法!我也学着伙伴们的样子,选了一棵猴子多的大树,抓起石子向它们扔去。我不停地扔石子,猴子也不停地扔椰子,一会儿我周围就聚集了一堆椰子。袋子里的石头扔完了,我就把椰子装了进去。

 就这样我们满载而归。从此,我每天都和人们到野外去,捡石头,打猴子,收集椰子,然后选些好的椰子留下,准备回家时带走,其余的拿到市场上去卖。日久天长,我积攒了许多椰子,也赚了一笔钱。

 恰好有一艘驶往巴格达方向的商船经过这里,我带着椰子搭上船,告别了猴子城的朋友,向家乡驶来。

 船经过了许多城市和岛屿。每次停泊,我都到岸上去卖椰子,或用椰子交换其他商品。我换来了桂皮、胡椒、檀香,还有许多名贵珍珠。然后安然回到巴格达。

 这次航行归来,我感到无比欢欣,忘却了旅途中各种艰难困苦,直至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伙客商,他们风尘仆仆,心情却显出快乐得意,这又引起我出外旅行,经营生意的念头。我便收购了适于外销的名贵货物,和这些商人一起搭船出发。

 我们不停地航行,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从事经营买卖,观赏风土人情。可是有一天,海上突然刮起狂风,船航行了几天也不见大陆的踪影。一天早晨,船长把我们叫醒,只见他泪流满面地说:“由于大风,我们迷失了方向,船已进入一个陌生的海域。求真主保佑吧,我们再没有别的办法了。”于是大家跪下去,向真主祈祷,但真主也无能为力。呼啸的狂风猛地把我们的船吹到一座高山前。船长大喊停船,可船早就失去控制,片刻之后,木船撞击礁石发出隆隆巨响,船头撞坏了,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帆船四分五裂,我们都被抛入海中:一些人靠着帆船的残骸划到岸边;一些人当时就被浪涛吞没。

[-(@_@)-]

 我和一些人被海浪推到山脚下一个小湾里。那里堆积着许多帆船的残片和旅客的行李,看来有不少船只在这里遇难。

 我们走上海岸,四下察看,发现这个荒岛的岩石间有许多耀人眼目的东西,仔细一看,竟是金币、珍珠、首饰等物,还有货物箱、布匹箱等大件东西。在这之中,我们意外地发现了食品箱,大家异常高兴,可是打开一看,已有一半发霉,那些还能吃的,我们就用来充饥。

 在岩石间,我们还发现一条清澈的甘泉,泉水的河床中闪耀着各色珍珠。

 但我们并不感到高兴,我们更希望碰到食品箱,因为那里面的东西能救我们的命,而任何奇珍异宝在这荒凉之地都失去了它们在市场上的价值,所以我们在宝石上行走,在珍珠上坐卧,一点也不觉得可惜。

 我们尽最大的力量收集那被海水冲上岸和在海中漂浮的食品,以此维持生命。可是伙伴们的身体很快就难以支持,不久便一个接一个地死去。我们活着的人将他们埋葬。几天的工夫。我们就所剩无几了。可是这几个人又突然患了一种腹痛病,上吐下泻,饭水不沾,很快又一个个倒下起不来了。最后就剩下我一个人了,我挣扎着把伙伴们埋掉,顾影自怜,忍不住伤心哭泣。

 伙伴们都安息了,而我,还将继续遭受折磨,如果死了,尸首还会被鸟兽啄食。这太悲惨了!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找了一个地方,为自己挖了个坟墓,当感到支持不住时就躺进去,风沙就会把我掩埋起来。

 墓坑挖好了,我躺在坑边,安静地等待末日的来临。想起自己为了钱财,背井离乡,如今落到这步田地,真是感慨万分。身旁堆积如山的财宝又有什么用?我现在最需要的是面包、是水,哪怕只有一点点!我的家乡在哪儿?

 我的亲人在哪儿?有谁知道我今天的遭遇!

 想到这儿,我的心不能平静,我坐起身,忽然发现不远处竟有一条时隐时现的小河。淙淙的水声伴随着林间悦耳的鸟鸣,汇成了一首和谐、优美的大自然乐章。

 我无心欣赏景致,但脑子里突然产生了一个奇异的念头:这条小河流向哪里?它最终定要流淌到山下,注入大海。我为何不把自己置身于河中,随湍急的流水而下。要么得救,要么死于水中,总胜似在这里不死不活地等着末日降临。

 我跃身而起,马上扎成一个木筏,装上尽可能多的金银珠宝,沿河水顺流而下。

 行了一程,筏子进入一个山洞。洞内漆黑一团,什么也看不见。小筏子继续向前行进,水道越来越窄,我伸手就可触到岸上的岩石。要是被卡在岩石间,可就糟了。我稍微抬了抬头,脑袋就碰到了山洞顶,我赶紧把脸贴在筏子上。是福是祸,任凭它走吧。我索性闭上了眼。河面时宽时窄,筏子忽快忽慢,有时撞在岩石上卡住不动,有时又畅通无阻了。

 不知道我是醒着还是睡着,或者是昏迷了过去了,总之我已分辨不清黑夜与白天。当我睁开双眼时,我惊奇地发现,周围一片光明,头顶是蔚蓝的天空,身旁是绿色的原野。我简直糊涂了,心想,我莫不是在梦中?

 我抬起身,发现我的筏子被拴在河滩的一个木桩上,我躺在上面。筏子周围站着一群人,正指手划脚地说什么。看到我醒来,人群围了上来。“你好,兄弟。”有人向我问候。

 啊,多么熟悉的乡音!我激动得跳了起来。“请问这是什么地方?”我迫不及待地问。

 当我得知离我的家乡巴格达仅还有一天的路程时,我忍不住哭了。

 人们不明白我怎么能从山那边跑了过来,因为这山根本没有路,也从没有人这样来过。是那黑暗的山洞救了我。我扼要地给他们讲了我的经历,他们跟我一起不停地感慨。好心的人们为我准备了马车,送我上路。我把珠宝钱财分赠给他们表示感谢。

 我终于又踏上了故乡的土地,我忍不住俯身亲吻这可爱的泥土。亲人团聚、故友重逢,说不完的离愁别绪。我用带回的金银珠宝重振了家业,又致力于慈善事业,帮助那些贫苦无靠的穷人、被恶人欺负的弱者以及鳏寡孤独们。从此我过着幸福舒适的生活。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