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实时天气 实时天气
白银市天气预报_白银市天气预报
tamoadmin 2024-12-23 人已围观
简介想起我国的大西北地区,大多数人们都会对新疆和甘肃具有较深刻的印象。这两个地方不仅是西北地区面积最大的省份,更重要的是旅游十分丰富,许多人都会向往西北的塞外风光,越来越多的前往西北地区旅游。所以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处位于西北的旅游景点,是一处神奇的寺庙,不仅地理环境独特,而且它的气温常年保持在17度。石林中隐藏的寺庙这个景点位于甘肃白银的黄河石林景区中,位于白银市景泰县东南部。说起黄河石林景区,相
想起我国的大西北地区,大多数人们都会对新疆和甘肃具有较深刻的印象。这两个地方不仅是西北地区面积最大的省份,更重要的是旅游十分丰富,许多人都会向往西北的塞外风光,越来越多的前往西北地区旅游。所以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处位于西北的旅游景点,是一处神奇的寺庙,不仅地理环境独特,而且它的气温常年保持在17度。
石林中隐藏的寺庙
这个景点位于甘肃白银的黄河石林景区中,位于白银市景泰县东南部。说起黄河石林景区,相信很多熟悉甘肃旅游的人都不会陌生,这是一个国家4A级景区,其壮阔的黄河环境与石林地貌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也正是因为黄河石林的奇特风景,许多游客才会忽略隐藏在石林深处山洞中的这个寺庙盘龙洞。
自然奇观与文化底蕴并存
盘龙洞原名为兴龙寺,所处山洞的形成与石林的形成时期相同,都是经过了地壳运动、风吹雨淋等自然现象造成的,已经有上亿年的历史了,是一个**砂砾岩为主的天然洞穴。而这座寺庙则始建于清朝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也就是说,这个寺庙是集大自然鬼斧神工与又悠久历史文化底蕴于一体的寺庙建筑。
盘龙洞是一座在我国极为罕见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庙宇,所以在文化气韵上还是 比较多元化的。 进入盘龙洞的时候以后一个入口处,这个入口处的造型就是一个传统的四柱三门两层高的山门,精美的彩绘和盘旋在顶上的龙形装饰,充满了悠悠古韵。
走过山门,就可以踏上在通往寺庙的一条狭窄幽深的路了,这条路两边都会是十米高的石林,所以会让人有一种探险的感觉。寺庙洞穴的入口处修建了木窗木门,具有典型的中国寺庙入口的架势。洞穴里面显得有些空旷,最高的地方可以达到8米。寺庙内部供奉佛像,旁边还有一口大钟和一个亭子,在内容上与普通的寺庙并没有什么区别。
气温保持不变还能预测天气
然而,这个寺庙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洞穴中的气温常年保持17度,即使是在烈日炎炎的夏季,这个洞穴中也感觉十分凉爽,所以小编倒是觉得这是一个适合夏天来旅游的地方。一旦遇到糟糕天气的来临,洞穴里面就会有沙粒掉下来,就好像天气预报一样。只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这样一个神奇的寺庙相信很多人在听说过后都想去一探究竟吧!
22日,在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黄河石林景区举行的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遭遇极端天气,截至23日8时,共搜救接回参赛人员151人,其中8人轻伤,在医院接受救治。21名参赛人员找到时已失去生命体征。
比赛线路图,危险情况主要发生在CP2与CP3之间的赛道。 图据网络
21人遇难,已构成特别重大的运动赛事安全事故。如此严重的后果,打了赛事组织、承办方一个措手不及,也让外界倍感突然而震惊。突如其来的极端天气具有很强的破坏力,据指挥部介绍,当天中午1点左右,高海拔赛段遭受突变极端天气影响,局地出现冰雹、冻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参赛人员出现身体不适、失温等情况,部分参赛人员失联。
原因还有待调查,责任也有待厘清。高海拔地形地貌复杂,天气变化多端,这是可以预见的情况,因而也应做好相应的应急和处突准备,以万全之策迎接各种风险和考验。一项赛事的筹备,天气预报和极端天气应对是基本要素,马拉松赛事本来就充满着各种意外,越野马拉松更具挑战性,对参赛选手和赛事组织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对于选手来说,因为越野跑专业性很强,前期投入较大,除了舒适的越野鞋,性能良好的冲锋衣,贴身合体的越野背包,头灯手掌等参赛装备,还要具备较强的自补给和防护能力,而不能盲目参加。
赛事组织方和承办方更要做到万无一失,否则在赛事安全上就可能“一失万无”。 越野马拉松赛事风险相对更高,在高海拔地段组织比赛更要谨小慎微,预防一切可能性情况发生。虽然天气预报不会百分之百准确,但在高海拔地段做好一切极端天气的可能性准备,这是赛事安全性的应有之义,也是对专业赛事组织的基本要求。如在整个赛事的高风险地段,多准备一些CP点和补给站,组织方和承办方组织专业的救护队跟在比赛队伍后面,进行全程跟踪,沿途多设一些救护施备和人员,完全可以做到有效预防、及时救治和果断处置。
退求其次,即便囿于赛事成本等因素的考虑,无法做到高风险地段的全程性覆盖式预控,但针对可能出现的冰雹、冻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以及气温骤降对身体不适带来的影响,要求参赛选手准备好设施、药品和装备等物品,对参赛选手的专业能力进行必要的把关,也能最大限度控制好风险隐患,出现意外时也能有效应对。此次不管怎么看,赛事组织方都显得“特别业余”。
是经验不足,还是预料不到?面对如此严重的后果,一切辩解都苍白无力,既暴露出赛事组织上的专业缺失,又暴露出马拉松赛事井喷化增长的态势下,整个行业粗放型发展的弊端,并由此酿成了运动安全事故。 马拉松赛事作为全民健身的重要载体,按理“多多益善”,不过大型群众赛事的举办又需要高度的责任和专业素养,基于安全防控应以“宁缺勿滥”为基本原则。离开了专业性、精细化和审慎性为基础,各种意外难免就会发生。
数据显示,2017年在 体育 总局登记注册的赛事场数达到1102场,参赛规模达到498万人次。与此对比,2015年全国赛事数量134场,2014年仅为51场。不过4年间,增长20倍有余,并保持着旺盛而强大的后劲。时下的各级马拉松赛事,多取的主办、专业机构实施等运作模式,不过在随着全民“办马”的风潮兴起,行业发展粗放型状况未得到改善,没有专业性作为保障,赛事组织就无法做到规范,出现各种意外就在所难免。21人遇难,再一次表明狂热的马拉松该降点温了。
作者 堂吉伟德
编辑 黄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