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实时天气 实时天气

汕头天气预警_汕头天气预警颜色等级停班

tamoadmin 2024-06-17 人已围观

简介1.什么是自然灾害以及其自然灾害主要有哪些?2.明天台风真有那么大吗?3.广州市气象台解除寒冷**预警[III级/较重]4.广州市气象台解除暴雨**预警[III级/较重]5.跌水与陡坡有何区别?一般沿海城市是台风频频眷顾的地方,其中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和台湾省,都属于台风经常光顾的地区。一般台风频繁登陆的时间都是每年的七八月份,近几年的台风不知道是不是气候变化的原因,来势越来越凶猛,使沿海地带的经济

1.什么是自然灾害以及其自然灾害主要有哪些?

2.明天台风真有那么大吗?

3.广州市气象台解除寒冷**预警[III级/较重]

4.广州市气象台解除暴雨**预警[III级/较重]

5.跌水与陡坡有何区别?

汕头天气预警_汕头天气预警颜色等级停班

一般沿海城市是台风频频眷顾的地方,其中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和台湾省,都属于台风经常光顾的地区。

一般台风频繁登陆的时间都是每年的七八月份,近几年的台风不知道是不是气候变化的原因,来势越来越凶猛,使沿海地带的经济损失越来越严重,但是对于生活在沿海地区的人来说,可能已经习惯了台风这种自然灾害,对于台风降临的应对方法已经熟练。再加上气象局也会在台风登陆之前就通知各省份,做好应对工作,所以台风所带来的损失其实也在可控范围内。

浙江省里面比较容易发生台风的城市有温州,台州,宁波,因为浙江算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大省份,而“玛利亚”这个台风今年首次登陆的地方就是浙江,一登陆就给浙江带来了不少的损失,比如温州经济损失多达6个亿。街道上面基本上已经被台风降临所伴随的暴雨淹没并且伴有17级的暴风。

其次就是福建省,其中的厦门,泉州,福州等地也是台风最喜爱的地区,但是今年的首次台风登陆并没有给闽南地区造成经济上的损伤,受到重创的反而是宁德和福州一带。可能是因为福建省经常受到台风的光临,所以台风还没有来,朋友圈里面就已经掀起了台风的段子,可能大家都希望在台风来临的时候,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

而广东省算是中国被台风袭击最多的省份,虽然今年的台风还没有正面登陆广东,但广东也受到了局部降雨的影响。

其次就是跟福建隔着海岸相望的台湾省,也经常受到台风的迫害,台湾基本上复制了福建省的自然灾害,每一年的地震台风两个省份基本上都要互相影响,而台湾省中最受台风影响的地方就是花莲市,每次受灾都是花莲市首当其冲,常常被暴风雨洗涤,损失惨重。

什么是自然灾害以及其自然灾害主要有哪些?

当地最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一级风暴信号

7月16日上午5时,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将已进入责任范围的低压区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并发布第一报热带气旋资讯,命名为Isang,发出一号风暴信号。

7月17日下午5时,菲律宾气象部门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7月18日上午5时,“西马仑”离开菲律宾气象部门责任范围,菲律宾气象部门发布最后一报热带气旋资讯,并解除所有风暴信号。 当地发出最高台风警告:海上台风警报

7月15日起,由于此热带气旋逐渐北上,靠近巴士海峡,台湾中央气象局发布了热带低气压特报。

7月17日,由于此热带气旋增强为轻度台风,台湾中央气象局于当日上午10时半发布了海上台风警报。

7月17日,距离解除台风苏力海上台风警报仅隔59小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再度发布海上台风警报,中央灾害应变中心于11时30分二级开设。因“苏力”的影响,不少公路仍抢通中,由于预期豪大雨可能带来灾害,台7线北横公路高义至西村路段晚间9时预警性封闭、台18线阿里山公路触口至阿里山路段晚间8时预警性封闭、县172线关子岭路段晚间9时预警性封闭。来往小琉球、绿岛船班停开。

7月18日上午11时30分,台湾中央气象局解除所有台风警报。 当地最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7月17日下午6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7月19日上午6时,中央气象台解除所有台风预警信号。 全省最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7月17日下午4时50分,福建省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地方级最高预警:

台风蓝色预警信号:泉州、厦门、惠安

台风**预警信号:漳州、龙海、漳浦、云霄、东山、诏安 全省最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台风**预警信号

7月17日下午5时40分,广东省气象台发布台风**预警信号。

地方级最高预警:

台风白色预警信号:大埔、深圳、东莞、梅州、梅县区、兴宁、龙川、河源、和平、连平、蕉岭、平远

台风蓝色预警信号:惠州、惠阳区、紫金、丰顺、南沙区、五华、惠城区

台风**预警信号:汕尾、潮阳区、南澳、汕头、海丰、惠来、澄海区、陆丰、潮州、饶平、揭东区、揭阳、普宁、惠东、揭西 当地最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一号戒备信号

香港天文台在7月17日下午4时半的七天天气预报表示,若“西马仑”采取较偏西路径,天文台会考虑发出热带气旋警告信号;但天文台一再没有发出“特别天气提示”。天文台在当日晚上11时20分发出一号戒备信号,当时“西马仑”集结在香港之东南偏东约630公里。这次是继2004年热带风暴圆规袭港后,香港天文台9年以来首次在晚上10时45分后发出一号信号。

“西马仑”在7月18日向偏西北移动,继续接近香港,但由于环流小,天文台表示发出三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机会不大。“西马仑”在当日中午12时最接近香港,在香港以东约390公里掠过。随着“西马仑”改向西北偏北移动并即将登陆,天文台在下午1时45分表示“未来一两小时取消所有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并在下午3时40分取消所有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当地最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一号风球

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于7月18日早上6时半悬挂一号风球。

一号风球仅悬挂17小时,澳门气象局在当晚11时半除下所有风球。

明天台风真有那么大吗?

"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

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人类要从科学的意义上认识这些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尽可能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已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共同主题。

地球上的自然变异,包括人类活动诱发的自然变异,无时无地不在发生,当这种变异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时,即构成自然灾害。因为它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包括以劳动为媒介的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与之相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灾害都是消极的或破坏的作用。所以说,自然灾害是人与自然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是人类过去、现在、将来所面对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广州市气象台解除寒冷**预警[III级/较重]

是的,很大。

今年第4号台风“妮妲”已进入我国南海东北部,强度逐渐加强,正向广东沿海逼近,预计将于2日凌晨至上午在珠江口一带沿海登陆,此次过程或将给珠江口、大鹏湾、大亚湾带来严重海洋灾害。国家海洋预报台将风暴潮、海浪预警同时提升为最高等级红色警报。

据国家海洋预报台专家分析,台风登陆时将出现13级至15级大风,并带来大范围的暴雨或以上的强降水天气过程。受此次台风影响,预计1日下午至2日下午,广东省汕头到惠州沿海将出现50厘米到140厘米的风暴增水,广东省珠江口沿海将出现80厘米到220厘米的风暴增水,广东省江门到雷州半岛东岸沿海将出现50厘米到100厘米的风暴增水,海南省东北部将出现40厘米到60厘米的风暴增水。

此外,广东省黄埔潮位站将于2日中午前后出现超过当地警戒潮位80厘米以上的高潮位,港口、赤湾和横门潮位站将于2日上午出现超过当地警戒潮位30厘米以上的高潮位,三灶和灯笼山潮位站将于2日上午出现超过当地警戒潮位的高潮位。

海浪方面,预计8月1日夜间至2日白天,南海北部将出现7米到11米的狂浪到狂涛区,台湾海峡南部将出现4米到7米的巨浪到狂浪区,广东东部沿岸海域将出现4米到6米的巨浪到狂浪,福建南部、广东西部沿岸海域将出现2.5到4米的大浪到巨浪,海南东部沿岸海域将出现1.5米到2.8米的中浪到大浪。

据了解,目前受影响沿海的相关部门已相继发布航线停航、景区关闭等公告,海上渔船已回港避风。未来两天,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的航班和旅游航线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请游客和沿海居民随时关注相关信息。沿海相关部门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应加强海堤、水闸等设施的巡查维护,对薄弱和危险地区的海堤及时加固除险,尤其关注沿岸低洼地区,严防海水倒灌。

广州市气象台解除暴雨**预警[III级/较重]

广州市气象台03日15时03分解除寒冷预警信号:冷空气影响已减弱,我市日平均气温回升至12℃以上,从03日15时03分起,广州市越秀区、天河区寒冷预警信号解除。除从化以外其余各区将陆续解除寒冷预警信号。未来几天早晚仍寒凉,请注意适时添衣保暖。广州市气象台12月03日15时03分发布。 信息来源: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 发布单位:广州市气象台。

更多广州市天气预报信息:

广州市气未来5天天气预报

广州市天气未来7天天气预报

广州市天气未来10天天气预报

广州市天气未来15天天气预报

广州市天气未来20天天气预报

广州市天气未来25天天气预报

广州市天气未来30天天气预报

广州市天气未来40天天气预报

更多广州市下级天气预报信息:

荔湾区 越秀区 海珠区 天河区 白云区 黄埔区 番禺区 花都区 南沙区 从化区 增城区

更多广州市周边城市天气预报:

广州市 韶关市 深圳市 珠海市 汕头市 佛山市 江门市 湛江市 茂名市 肇庆市 惠州市 梅州市 汕尾市 河源市 阳江市 清远市 东莞市 中山市 潮州市 揭阳市 云浮市

跌水与陡坡有何区别?

广州市气象台19日01时23分解除暴雨和雷雨大风预警信号:过去2小时,广州市自北向南出现强雷雨,其中白云区人和镇录得全市最大累积雨量52.8毫米,越秀区登峰街录得市区最大累积雨量42.8毫米,全市共有137个测站(33.1%)录得6级以上阵风,28个测站(6.7%)录得8~10级阵风,其中天河区棠下街录得全市最大阵风26米/秒(10级)。目前强雷雨云团已移出广州市区,从19日01时23分起,广州市越秀区、天河区暴雨和雷雨大风预警信号解除。广州市气象台09月19日01时23分发布。 信息来源: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 发布单位:广州市气象台。

更多广州市天气预报信息:

广州市气未来5天天气预报

广州市天气未来7天天气预报

广州市天气未来10天天气预报

广州市天气未来15天天气预报

广州市天气未来20天天气预报

广州市天气未来25天天气预报

广州市天气未来30天天气预报

广州市天气未来40天天气预报

更多广州市下级天气预报信息:

荔湾区 越秀区 海珠区 天河区 白云区 黄埔区 番禺区 花都区 南沙区 从化区 增城区

更多广州市周边城市天气预报:

广州市 韶关市 深圳市 珠海市 汕头市 佛山市 江门市 湛江市 茂名市 肇庆市 惠州市 梅州市 汕尾市 河源市 阳江市 清远市 东莞市 中山市 潮州市 揭阳市 云浮市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它的主要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震等等。

滑 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崩 塌:是指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

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于降水而形成的一种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条件的特殊洪流。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自然现象。

滑坡发生的前兆:1、泉水复活;2、土体上隆;3、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音响;4、坍塌和松弛;5、变形发生突变;6、裂缝急剧扩张;7、动物异常惊恐、植物正常生长发生变化。

泥石流的识别:中游沟身长不对称,参差不齐;沟槽中构成跌水;形成多级阶地等

地面塌陷的前兆:泉、井的异常变化;地面变形;建筑物作响、倾斜、开裂;地面积水引起地面冒气泡、水泡、旋流等;植物变态;动物惊恐。

滑坡、崩塌、泥石流三者除了相互区别外,常常还具有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和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1、滑坡与崩塌的关系

滑坡和崩塌如同孪生姐妹,甚至有着无法分割的联系。它们常常相伴而生,产生于相同的地质构造环境中和相同的地层岩性构造条件下,且有着相同的触发因素,容易产生滑坡的地带也是崩塌的易发区。例如宝成铁路宝鸡?绵阳段,即是滑坡和崩塌多发区。崩塌可转化为滑坡:一个地方长期不断地发生崩塌,其积累的大量崩塌堆积体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滑坡;有时崩塌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滑坡运动,且这种转化是比较常见。有时岩土体的重力运动形式介于崩塌式运动和滑坡式运动之间,以至人们无法区别此运动是崩塌还是滑坡。因此地质科学工作者称此为滑坡式崩塌,或崩塌型滑坡、崩塌、滑坡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诱发、互相转化:崩塌体击落在老滑坡体或松散不稳定堆积体上部,在崩塌的重力冲击下,有时可使老滑坡复活或产生新滑坡。滑坡在向下滑动过程中若地形突然变陡,滑体就会由滑动转为坠落,即滑坡转化为崩塌。有时,由于滑坡后缘产生了许多裂缝,因而滑坡发生后其高陡的后壁会不断的发生崩塌。另外,滑坡和崩塌也有着相同的次生灾害和相似的发生前兆。

2、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关系

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易发生滑坡、崩塌的区域也易发生泥石流,只不过泥石流的暴发多了一项必不可少的水源条件。再者,崩塌和滑坡的物质经常是泥石流的重要固体物质来源。滑坡、崩塌还常常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泥石流,或者滑坡、崩塌发生一段时间后,其堆积物在一定的水源条件下生成泥石流。即泥石流是滑坡和崩塌的次生灾害。泥石流与滑坡、崩塌有着许多相同的促发因素。

影响泥石流形成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它们包括岩性构造、地形地貌、土层植被、水文条件、气候降雨等。泥石流既然是泥、沙、石块与水体组合在一起并沿一定的沟床运(流)动的流动体,那么其形成就要具备三项条件,即水体、固体碎屑物及一定的斜坡地形和沟谷,三者缺一不可。水体主要源自暴雨、水库溃决、冰雪融化等。固体碎屑物来自于山体崩塌、滑坡、岩石表层剥落、水土流失、古老泥石流的堆积物及由人类经济活动,如滥伐山林、开矿筑路等形成的碎屑物。其地形条件则是自然界经长期地质构造运动形成的高差大、坡度陡的坡谷地形。

当具备了泥石流发生的三项条件,泥石流又是如何形成暴发的呢?一般有三种形式:

(1)地表水在沟谷的中上段侵润冲蚀沟床物质,随冲蚀强度加大,沟内某些薄弱段块石等固体物松动、失稳,被猛烈掀揭、铲刮,并与水流搅拌而形成泥石流。

(2)山坡坡面土层在暴雨的浸润击打下,土体失稳,沿斜坡下滑并与水体混合,侵蚀下切而形成悬挂于陡坡上的坡面泥石流。北京山区农民常称之为“水鼓”、“龙扒掌”。

(3)沟源崩、滑坡土体触发沟床物质活动形成泥石流。既崩、滑体便发生溃决,强烈冲击并带动沟床固体碎屑物的活动而形成泥石流。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人类要从科学的意义上认识这些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尽可能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已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共同主题。

地球上的自然变异,包括人类活动诱发的自然变异,无时无地不在发生,高低温试验箱当这种变异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时,即构成自然灾害。因为它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包括以劳动为媒介的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与之相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灾害都是消极的或破坏的作用。所以说,自然灾害是人与自然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是人类过去、现在、将来所面对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世界范围内重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包括:旱灾、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等。

中国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地震、台风、暴雨、洪水、内涝、高温、雷电、大雾、灰霾、泥石流、山体滑坡、海啸、道路结冰、龙卷风、冰雹、暴风雪、崩塌、地面塌陷、沙尘暴等等,每年都要在全国和局部地区发生,造成大范围的损害或局部地区的毁灭性打击。

[编辑本段]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发展

凡危害动植物的各类事件通称之为灾害。纵观人类的历史可以看出,灾害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自然变异,二是人为影响。因此,通常把以自然变异为主因的灾害称之为自然灾害,如地震、风暴,海啸;将以人为影响为主因的灾害称之为人为灾害,如人为引起的火灾、交通事故和酸雨等。

自然灾害形成的过程有长有短,有缓有急。有些自然灾害,当致灾因素的变化超过一定强度时,就会在几天、几小时甚至几分、几秒钟内表现为灾害行为,像火山爆发,地震、洪水、飓风、风暴潮、冰雹等,这类灾害称为突发性自然灾害。旱灾、农作物和森林的病、虫、草害等,虽然一般要在几个月的时间内成灾,但灾害的形成和结束仍然比较快速、明显,所以也把它们列入突发性自然灾害。另外还有一些自然灾害是在致灾因素长期发展的情况下,逐渐显现成灾的,如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等,这类灾害通常要几年或更长时间的发展,则称之为缓发性自然灾害。

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其他灾害接连发生,这种现象叫灾害链。灾害链中最早发生的起作用的灾害称为原生灾害;而由原生灾害所诱导出来的灾害则称为次生灾害。自然灾害发生之后,破坏了人类生存的和谐条件,由此还可以导生出一系列其它灾害,这些灾害泛称为衍生灾害。如大旱之后,地表与浅部淡水极度匮乏,迫使人们饮用深层含氟量较高的地下水,从而导致了氟病,这些都称为衍生灾害。

当然,灾害的过程往往是很复杂的,有时候一种灾害可由几种灾因引起,或者一种灾害因会同时引起好几种不同的灾害。这时,灾害类型的确定就要根据起主导作用的灾因和其主要表现形式而定。

[编辑本段]自然灾害的特征

突然、是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通常是剧烈的,其破坏力极大。持续时间有长有短。灾难包括了很多因素,它们会引起受伤和死亡,巨大的财产损失以及相当程度的混乱。一次灾难事件持续时间越长,受害者受到的威胁就越大,事件的影响也就越大。另一个影响灾难程度的主要特征,是人们是否获得了足够的预警。

自然灾害有许多重要的特征,它们突然、有力,无法控制,引起破坏和混乱,通常很短暂,有最低点,有时可以预报。

[编辑本段]自然灾害的影响

灾难影响行为和精神健康的方式有多种:

⑴灾难会带来实质性的创伤和精神障碍;

⑵绝大多数的痛苦在灾后一两年内消失,人们能够自我调整;

⑶由灾难引起的慢性精神障碍非常少见;

⑷有些灾难的整体影响可能是正面的,因为它可能会增加社会的凝聚力;

⑸灾难扰乱了组织、家庭以及个体生活。

自然灾害会引起压力、焦虑、压抑以及其它情绪和知觉问题。影响的时间以及为什么有些人不能尽快适应仍然是未知数。在洪水、龙卷风、飓风以及其它自然灾害过后,受害者表现出恶念、焦虑、压抑和其它情绪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持续一年。

一种极度的灾难的持续效果,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即经历了创伤以后,持续的、不必要的、无法控制的无关事件的念头,强烈的避免提及事件的愿望,睡眠障碍,社会退缩以及强烈警觉的焦虑障碍。

[编辑本段]中国的自然灾害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其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有七大类。

1、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有20余种,主要有以下种类:

(1)暴雨: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城市积水;

(2)雨涝:内涝、渍水;

(3)干旱:农业、林业、草原的旱灾,工业、城市、农村缺水;

(4)干热风:干旱风、焚风;

(5)高温、热浪:酷暑高温、人体疾病、灼伤、作物逼熟;

(6)热带气旋:狂风、暴雨、洪水;

(7)冷害:由于强降温和气温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树受害;

(8)冻害:霜冻,作物、牲畜冻害,水管、油管冻坏;

(9)冻雨:电线、树枝、路面结冰;

(10)结冰:河面、湖面、海面封冻,雨雪后路面结冰;

(11)雪害:暴风雪、积雪;

(12)雹害:毁坏庄稼、破坏房屋;

(13)风害:倒树、倒房、翻车、翻船;

(14)龙卷风:局部毁坏性灾害;

(15)雷电:雷击伤亡;

(16)连阴雨(*雨):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粮食霉变等;

(17)浓雾:人体疾病、交通受阻;

(18)低空风切变:(飞机)航空失事;

(19)酸雨:作物等受害。

2、海洋灾害

海洋灾害主要有如下种类:

(1)风暴潮:包括台风风暴潮、温带风暴潮;

(2)海啸:分遥海啸与本地海啸2种;

(3)海浪:包括风浪、涌浪和近岸浪3种,就其成因而言又分台风浪、气旋浪;

(4)海水;

(5)赤潮;

(6)海岸带灾害:如海岸侵蚀、滑坡、土地盐碱化、海水污染等;

(7)厄尔尼诺的危害。

3、洪水灾害

(1)暴雨灾害;

(2)山洪;

(3)融雪洪水;

(4)冰凌洪水;

(5)溃坝洪水;

(6)泥石流与水泥流洪水。

4、地震灾害

(1)构造地震;

(2)陷落地震;

(3)矿山地震;

(4)水库地震等;

5、农作物生物灾害

(1)农作物病害:主要有水稻病害240多种,小麦病害50种,玉米病害40多种,

棉花病害40多种及大豆、花生、麻类等多种病害;

(2)农作物虫害;主要有水稻虫害252种,水麦虫害100多种,玉米虫害52种,棉

花虫害300多种,及其它各种作物的多种虫害;

(3)农作物草害:约8000多种;

(4)鼠害。

6、森林生物灾害

(1)森林病害:2918种;

(2)森林虫害:5020种;

(3)森林鼠害:160余种。

7、森林火灾

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将自然灾害分为七大类: 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作物生物灾害和森林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但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灾害主要有:

一、地质灾害

自然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所产生的诸如滑坡、泥石流、地面下降、地面塌陷、岩石膨胀、沙土液化、土地冻融、土壤盐渍化、土地沙漠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后果,会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将这种现象称为地质危害。地质危害也包括派生的灾害。

(一) 泥石流。泥石流是在山区沟谷中,因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泥石流按期物质成分可分为三类: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粘粒、石块、粘度大,成稠泥状的叫泥石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水石流。

泥石流的危害:对居民点的危害;对公路、铁路的危害;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对矿山的危害;

(二) 滑坡。滑坡上的岩石山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俗称“走山”“跨山”“土溜”等。

滑坡的条件:斜坡岩、土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部连续状态时,才可能具备向下滑动的条件。

滑坡的活动强度:主要与滑坡的规模、滑坡速度、滑坡距离及其蓄积的位能和产生的动能有关。

滑坡的活动时间:主要与诱发滑坡的各种外界因素有关,如地震、降雨、冻融、海啸、风暴潮及人类活动等。

(三) 崩塌。崩塌也叫崩落、垮塌或塌方,是陡坡上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岩)的地质现象。

按崩塌体物质的组成,崩塌可分为土甭和岩崩两大类。

崩塌的活动时间:崩塌一般发生在暴雨及较长时间连续降雨过程中或稍后一段时间;强烈地过程中;开挖坡脚过程中之中或稍后一段时间;水库蓄水初期及河流洪峰期;强烈的机械振动及大爆破之后。

崩塌的地域性:西南地区为我国崩塌分布的主要地区。

(四)地面下沉。地面下沉是由于长期干旱,使地下水位降低,加之过量开采地下水等导致的地壳变形现象。

(五)地震。地震是一种破坏力极大的自然灾害。除了地震直接引起的山崩、地裂、房倒屋塌之外,还会引起火灾、水灾、爆炸、滑坡、泥石流、毒气蔓延、瘟疫等次生灾害。

二、 洪涝及其它灾害

(一) 雨涝。雨涝是指大范围的暴雨或特大暴雨所造成的山洪暴发,江河水位陡涨,洪水泛滥,致使农田、房舍、人畜及交通设施等遭到淹没的洪涝灾害,以及低地积水难排,造成作物减产失收的渍涝灾害。

(二) 洪水。洪水灾害是指水流脱离水道或人工的限制并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现象。

(三) 凌汛灾害。凌汛灾害是因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江河水位明显上涨并引起灾害的现象。

(四) 地震灾害。地震水灾是指因地震而诱发的滑坡堵塞河流或震垮堤坝造成的洪水灾害。

三、大风灾害。风力达到足以危害人们的生产活动、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的风,成为大风。

大风的危害:危害性大风主要指台风、寒潮大风、雷暴大风、龙卷风。

根据大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可归纳为机械损伤、风蚀、生理危害、影响农牧业生产活动等几个方面。台风在大风危害中的破坏力最为突出。

四、热带气旋灾害。热带气旋是一种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的气旋性涡旋。

强烈的热带气旋伴有狂风、暴雨、巨浪、风暴潮,活动范围很广,具有很强的破坏力,是一种重要的灾害性天气系统。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热带气旋严重影响的国家之一。

五、冰雹灾害。冰雹是从发展强盛的积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冰块或冰球。据冰雹大小及其破坏程度,可江宝还分为轻雹害、中雹害和重雹害三级。我国是世界上雹灾较多的国家之一。

六、海洋灾害

(一) 风暴潮。来自高纬地带的冷空气与来自海上的热带气旋通过交互影响,使沿海大风与巨浪接连发生,因此形成风暴潮。西太平洋是生产风暴潮最多的地区。

风暴潮的类型:台风型;冷高压配合黄、渤海气旋型;横向冷高压型;强孤立黄、渤海气旋型;强蒙古低压型;

风暴潮灾害的空间分布。我国的风暴潮遍及沿海各地,但主要集中的地段从北到南是:莱州湾;江苏小洋河口至浙江的德海门;温州、台州、沙埕至闽江口;广东汕头至珠江口;雷州半岛东岸及海南岛东北部沿海。

(二) 灾害性海浪。在海上引起灾害的海浪叫灾害性海浪。

灾害性海浪的形成:由台风、温带气旋、寒潮等天气系统引起并在强风作用下形成的。

灾害性海浪按天气系统类型:冷高压型(也称寒潮型);台风型;气旋型;冷高压与气旋配合型。

(三) 海冰。海冰是有害水冻结而成的,也包括流入海洋的河冰和冰山等。海冰是极地海域和某些高纬度区域是突出的海洋灾害之一。

海冰造成的灾害。推倒海上石油平台,破坏海洋工程设施、航道设施,或撞坏船舶造成重大海难;阻碍船舶航行,损坏螺旋桨或船体,并实施其失去航行能力。海冰封锁港湾,使港口不能正常运作或大量增加使用破冰船破冰引航的费用;使渔业休渔期过长和破坏还是养殖设施、场地等,造成经济损失。

海冰灾害主要出现特点:我国冬季易于结冰的渤海、黄海北部和辽东半岛沿海海域,以及山东半岛部分海湾。

(四) 海啸。海啸主要是太平洋沿岸国家遭受的由于猛烈的地震所引起的海洋灾害。

海啸形成的条件:引起海啸的海底地震震源较浅,一般要小于20公里至50公里;震级一般在里氏震级的6.5以上;必须有海底的大面积垂直运动;发生海底地震的海区要有一定的水深,尤其是横跨大洋的大海啸,一般水深都在1000米以上。

海啸的危害:海啸在滨海区域的表现形式是海水陡涨,骤然形成向岸行进的“水墙”,并伴随着隆隆巨响,瞬时侵入滨海陆地,吞没良田和城镇、村庄,然后还海水又骤然退去,或先退后涨,有时反复多次,对人类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五) 赤潮。赤潮的概念:赤潮是因海水中一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地环境条件下突发性的增值,引起一定范围内在一段时间中的海水变色现象。

赤潮的危害:引起海洋异变,局部中断海洋食物链,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有些赤潮生物的体外排泄或死亡后分解的粘液,翻盖海洋动物滤食和呼吸,从而使其窒息死亡。或赤潮生物所含毒素被海洋动物摄食后造成鱼、虾、贝类等中毒死亡。有的还会使脊椎动物和人类在食用后中毒死亡;在以下几节中,我们将对几种常见的,危害面积大的自然灾害进行介绍,同时介绍一些防灾救灾的措施。

七、其它灾害

除了地震、洪水、台风、瘟疫等灾害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乃至威胁我们的生命以外,我们对雷电、大雾、冰雹等其他灾害也要不断提高防范意识,加强防范能力。

雷电

(一)雷电的形成

伴有雷声和闪电现象的天气,气象上成为雷暴。雷暴天气时,当云层与地面之间的电位差达到一定强度时,就会发生放电想象,闪电击到地面或击中某些物体就造成雷击。据研究,雷击的电流强度通常可达几万安培,温度可达摄氏两万度,如此强大的电流和高温,其危害程度可想而知。

(二)预防雷击的措施

1、在雷雨天,人应尽量留在室内,不要外出,关闭门窗,防止球行闪电穿堂入室。

2、尽量不要靠近门窗、炉子、暖气炉等金属的部位,也不要赤脚站在泥地或水泥地上,脚下最好垫有不导电的物品坐在目椅子上等。

3、不要在河里游泳或划船,以方雷电通过水介击中人体。

4、在野外遇雷雨时,尽快找一低洼或沟渠蹲下,不要在孤立的大树、高塔、电线杆下避雨。

5、一旦有人遭到雷击,应及时进行抢救,救护方法同触电急救相同,及时作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摩等,同时急送医院。

防浓雾

在近低层空气中悬浮大量小水滴或冰晶微粒,使人的视线模糊不清,当事人的水平能间距离下降到1000米以下时,就称雾。雾有等级之分,能间距离小于1000米大于500米时称为轻雾;能见距离不足500米时称为大雾;能见距离不足200米时称为浓雾。

雾灾的防护措施:

1、尽量不要外出,必须外出时,要戴上口罩,防止吸入有毒气体。

2、尽量少在雾中活动,不要在雾中锻炼身体。

3、行人穿越马路要当心,应看清来往车辆。

4、驾驶车辆和汽车要减速慢行,听从交警指挥,乘车(船)不要争先恐后,遇渡轮停航时,不要拥挤在渡口处。

冰雹

(一)冰雹的概念

冰雹是从发展强盛的积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冰块或冰球。

(二)冰雹的危害

根据冰雹大小及其破坏程度,可将雹害分为轻雹害、中雹害和重雹害三级。冰雹对农作物的危害相当大,我国是世界上雹灾较多地的国家之一。

(三)我国冰雹的地理分布特点

1、多雹区:

青藏高原多雹区、北方多雹区、南方多雹区。

2、少雹区:

我国的少雹区主要分布在大平原、大沙漠、大盆地。

3、冰雹的时间分布特征:

我国降雹集中的季节主要是春夏季早秋时期。

根据各地降雹季节的变化特征,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春季多雹型、夏季多雹型、春末夏初多雹型、双峰型。

降雹日变化主要有几种类型:午后多雹型;夜雹型;中午多雹型;多峰型等。

(四)冰雹的强度特征

降雹范围大小,冰雹的大小及重量,降雹持续时间及堆积厚度。

(五)冰雹的预测和防御

1、冰雹是比较难以预报的灾害性天气,气象台以天气雷达、气象卫星监测和天气图等大量实时气象信息对冰雹天气进行追踪和外推预报。民间也有许多预报经验,如“旱年多冰雹”“春季多陡风,夏季多冰雹”“乌云宝塔形,下边泛红云,冰雹到眼前”等,总结起来预测的方法有六点:

(1)感冷热;(2)辨风向“不刮东风不天潮,不刮南风不下雹”;(3)看云色;(4)听雷声;(5)识闪电;(6)观物象。

2、冰雹的防御:

(1) 避雹;(2)防雹;(3)抗雹;(4)消雹

避雹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而后三项则需要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进行,如今随着技术的进步,人工消雹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冰雹来时的应对:

(1) 得知有关冰雹的天气预报,应将人畜及室外的物品都转移到安全地带。

(2) 冰雹来时尽量不要外出,不得已要出门时,应注意保护头、面部。

(3) 若冰雹来时你正在室外,应马上寻找可以躲避的地方,最好是坚固的建筑物。

(4) 若你正在驾驶汽车,或在车内,应立即将车停在可以躲避的地方,切不可贸然前行以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5) 有时,冰雹会伴有狂风暴雨,需特别注意预防及躲避。,不知道满意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