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科普 天气科普

海城天气预报一个月30天查询_海城市天气预报一周七天

tamoadmin 2024-07-26 人已围观

简介1.地震预警平台下半年发布,地震能够预报吗?2.我问下,谁能告诉我梅花台风到不到辽宁省海城市,如果到的话,是什么时间到3.地震前天气会有征兆吗?还有一种是扭波```地震波发生于地下,通过岩土质点的弹性振动进行传播,当地震波传到地面附近,受震物体有了扩展空间,则形成集团运动,使浅部地层发生旋扭,使地面上的物体产生三维扭动,地震仪所记录的只是地震仪所在地的物体集团运动的强度和周期变化,它既测不出集团运

1.地震预警平台下半年发布,地震能够预报吗?

2.我问下,谁能告诉我梅花台风到不到辽宁省海城市,如果到的话,是什么时间到

3.地震前天气会有征兆吗?

海城天气预报一个月30天查询_海城市天气预报一周七天

还有一种是扭波```

地震波发生于地下,通过岩土质点的弹性振动进行传播,当地震波传到地面附近,受震物体有了扩展空间,则形成集团运动,使浅部地层发生旋扭,使地面上的物体产生三维扭动,地震仪所记录的只是地震仪所在地的物体集团运动的强度和周期变化,它既测不出集团运动的三维扭动轨迹,更测不到真正的地震波,由此得出一个错误理论,认为地震是先上下跳动(纵波所为),然后水平单向摇摆(横波所为),并据此用了摇床作地震模拟实验,进行理论研究,皆与实际情况相悖。

在无法直接测出集团扭动三维轨迹之前,只能根据地震破坏遗迹进行分析,获取他们在破坏之前的运动信息。1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后,我们对唐山震害进行了大量实地观察,结合海城地震、溧阳地震和龙陵地震资料,总结出地震破坏的十大规律,搞清了地震破坏机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应力分析,发现了扭波,进而提出针对扭波设防抗震的八项措施。19年发表了第一篇论文,题为"扭波与地震",此后又发表了多篇论文,有几十家报刊杂志作了报导。由于人所共知的原因,扭波理论至今仍未被权威专家所接受。

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户发生了7.2级大地震,一家电视台的监视器录下了该办公室遭地震破坏的全过程,桌子、椅子都在旋扭,最大转角达170度。证明了我们在二十年前根据颓垣断壁分析出的扭波正确无误。可是在二十年后,日本和美国的地震学家,在物体受震发生扭转运动的实况录像面前,仍然把地震破坏说成是由纵波和横波造成的。实在遗憾。为了改变这一不正常状况,现将1992年发表的一片论文"扭波的发现与设防抗震"重新发表,以正视听。

地震机制--扭波的发现与设防抗震 原载于《新疆地质》增刊1992

目录

前言

一、地震破坏的规律和存在的问题

1、地震破坏的若干规律

(1)线性物体直立如初

(2)钢筋铁架抗震最佳

(3)裂开旋扭同时并存

(4)破裂形式如同老化

(5)间隔破裂轻重分带

(6)断裂两盘不受损伤

(7)地面平整,起伏罕见

(8)四面开花铅直坠落

(9)地下建筑保存良好

(10)人体抗震胜过厂房

2、存在的问题

(1)地震破坏的10条规律与纵波、横波及面波理论相悖

(2)五个关键问题

二、弹性波的成生机制

1、弹性振动

2、弹性波

(1)弹性波的成生机制

(2)弹性波的传播

(3)弹性场与弹性波转向

(4)横扭波与纵扭波

三 扭波与地震破坏

1 扭波的破坏作用

2 扭断类型

横扭裂

纵扭裂

3 地震破坏的分带性

4 扭波破坏与重力关系

5 地旋

四 针对扭波设防抗震

1 截波

2 活端

3 底小

4 加筋

5 结牢

6 轻质

7 加箍

8 地下

参考文献

前言

中国是最早记录地震和记录古代地震最多的国家,也是首先发明地震仪和首先进行地震预报的国家。晋太康三年(282年)在魏襄王(公元前318-前296年)的墓中,出土了一部竹简,竹简上刻写着上至皇帝,下迄魏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年)的历史,人称《竹书纪年》,里面记有4次地震,其中最早的一次是夏帝发七年(公元前1831年)泰山震。在这以后的许多有关古籍中,都有对地震的记载,从公元前1831-1955年3800年中,大约记录了9000次地震,其中约有1000次是破坏性地震。经整理不仅勾划出我国的地震区,同时还揭示出地震活跃期和平静期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在国外,最早作地震记录的是日本,其记载是允恭天皇五年(416年)日本河内地震,比中国晚2247年。

东汉著名的科学家张衡(78-139年)首创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候风地动仪",安放在洛阳城内,正确的报出了东汉永和三年(138年)二月初三在陇西所发生的地震,陇西位于今甘肃兰州、临洮一带,在洛阳以西700km。而欧洲在1880年才制成地震仪,其原理和张衡地动仪基本相似,比中国晚1700多年。

在数千年以前,我国就力图从自然界本身去找地震原因。《竹书记年》在记述夏帝发十年的地震时写道"五星错行,夜中陨星如雨,地震。"春秋战国时期,阳伯父认为"天地之气,不失其序……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庄子》则提出海水周流相薄说,认为:"海水三岁一周,流波相薄,故地动"。东汉杰出的思想家王允,最早提出了地震是地壳本身的"自动"现象,他不止一次的说:"地固将自动"。沈括认为,天地之变"率皆有法","物理有常,有变"。

根据地震前兆预报地震,在我国历史上也有许多记录,并总结出一套预报地震的经验。据山西省《虞乡县志》记载,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山西平陆地区曾根"*雨后大热,宜防地震"的经验,预报出九月二十日二时发生的一次强烈地震,据《清代地震档案史料》记载,清咸丰四年(1855年)十二月十一日,辽宁金县旗民根据地声,预报出即将发生的一次破坏性地震:"未震之时,先闻有声如雷,故该处旗民早已预防,俱各走避出屋,以未曾压毙多人,只伤男妇子女共七名"。宁夏《隆德县志》曾把地震前兆归纳为"地震六端":一、井水本湛静无波,倏忽挥如墨汁,泥渣上浮,势必地震。二、池沼之水,风吹成荇交萦,无端泡沫上腾,若沸煎茶,势必地震。三、海面遇雨,波浪高涌,奔腾洴汹,此常情;若日晴和,台飓不作,海水忽然绕起,汹涌异常,势必地震。四、夜半晦黑,天忽开朗,光明照耀,光异日中,势必地震。五、天晴日暖,碧空清净,忽见黑云如缕,蜿入长蛇,横亘空际,久而不散,势必地震。六、时置盛夏,酷热蒸腾,挥汗如雨,蓦觉清凉,如受冰雪,冷气袭人,肌为之粟,势必地震。这6条对地震前的天气异常,海啸、地光、地震云等地震前兆都作了精辟的概括。日本人最近几年才开始研究地震云,所得结果与以上描述基本一致。

自1996年以后,我国已报准18次破坏性地震,如15年的辽南海城地震(7.3级),16年的云南龙陵,路西地震(7.5-7.6级)和四川松潘地震(7.2级)。这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从世界水平来看,地震机制问题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根据表面现象作地震预报,只能对部分地震有效,不可能把所有地震都预报出来,16年唐山地震未能报出,是很自然的,在地震研究方面,还有一大段路要走。

地震波有3种,除众所周知的纵波和横波以外还有扭波。扭波是地震破坏的主要动力,扭波的发现揭开了地震破坏的内幕,为制定抗震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地震破坏的规律和存在的问题

70年代中国接连发生了十几次强烈地震,生命财产遭到严重破坏,仅16年唐山7.8级地震就死亡24.2万人,重伤16.4万人,从而引起人们对地震的强烈关注。唐山地震后,在观察中发现《地震烈度表》〔1〕所附的样板图样(图版 1)与事实有很大出入。例如,样板图上面的是电线杆和楼房随地震烈度的增加逐渐倾斜,倾角逐渐增大XI-XII度时全部倒塌。实际上唐山地震并非如此,唐山路南区的破坏最严重,房屋全糟破坏,大多数塌平,按其它指标烈度定为XI度,可是电线杆仍然直立如初(图版2,4,5)〔2〕,另外无论是7层大楼还是平顶小屋坍塌后留下的断墙残壁基本上都是直的(图版 3)〔2〕,并不是先倾斜后破裂。这说明,人们对地震破坏的认识还有一定差距,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通过对现场调查,结合溧阳地震、海城地震和龙陵地震,我们初步摸到了一些规律。

1、 地震破坏的若干规律

⑴线性物体直立如初

唐山市和丰南县地震烈度为X-XI度,厂房和住宅几乎全部破坏,但其中有许多线性物体被完整地保存下来。例如:

①所有树木均安然无恙,均未直接受害(图版 2,4,5)。

②绝大多数电线杆直立如初(图版 2,5;图版 6,7)。

唐山河北矿治学院翻砂车间是钢筋水泥厂房。地震后柱断、梁弯、顶塌,但厂房门前的两根电线杆直立如初,房后的树木也依然如故(图版 2)。

唐山开滦医院原是新建的7层大楼,地震时大部分塌平,但紧靠它的树木和电杆仍安然无恙。残留的一角也是直立的(图版 3)。

40cm宽的钢筋混凝土房柱被折断,而在同一地区的电杆和树木安然无恙(图版 7)。

唐山XI度区胜利桥墩倒梁落,而桥旁树木、电杆完好如初(图版 5)。

③唐山65m高的微波转播铁塔巍然屹立在大片废墟之中(图版 8);震后仍能使用(潜望镜的方向性要求很高不能相差几秒)。这说明地震对它几乎无丝毫影响。

④40m高的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唐山车站水塔依然如故。

⑤天津化工厂厂房坍塌,而直立的反应塔和高大烟囱及电杆均保存完好。

在线性物体中也有破坏较重的,主要是没有钢筋的砖砌烟囱和砖砌水塔,沿个别砖缝破裂后引起整段脱落。

⑵钢筋铁架抗震最佳

①唐山两座铁路钢架天桥和开滦煤矿的十几对钢架竖井均完好无损(图版 9)。

②唐山路南区65m高钢架电视转播塔屹立如初(图版 8)。

③唐山启新水泥厂办公楼砖砌窗柱破碎散落,而柱内钢筋完好,支撑着上层建筑(图版 10)。

④唐山一些早年电杆,受震后水泥破裂脱落,钢筋无恙,电线杆仍然直立(图版 11)。

⑶裂开旋扭同时并存

无论是墙裂缝、地裂缝还是烟囱裂缝,凡是裂缝都有旋扭,以柱状体的断裂扭转最为明显。例如:

①唐山启新水泥厂的一栋三层库房,一楼和二楼基本完好,三楼的所有窗柱全部断裂,旋转方向和角度各不相同,现存旋转角度最大的一个右转40o(图版 12);旋转角更大的当时即已脱落,无从查考。

②唐山河北矿冶学院翻砂车间,各墙柱均断裂旋转,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各个不同(图版 2)。

③唐山文化宫门柱断裂旋转(图版 13)。

④唐山十中地裂缝右行旋转1.2m(图版 14)。

⑤唐山文化宫烟囱水平旋转(图版 15)。

⑥辽宁海城县委会烟囱断成4节,最上一节右旋40o(图版 16)。

⑦辽宁营口市砖砌烟囱水平断成5节,皆扭转错位(图版 17)。

⑧河北宁河火车站局部铁轨发生水平扭转,其他铁轨和电杆均无损伤(图版 18)[2]。

⑨河北丰南火车站一条铁轨发生反复扭曲,右侧的铁轨和站台也发生变形,其它铁轨以及树木和电杆均保存完好(图版 19)[2]。

⑩云南龙陵镇安中学16年7.3级地震后两个篮球架都发生了水平旋转。一个左旋14o,一个左旋18o,最大平移1.22m(图版 20)[2]。

(11)唐山地震京榆公路滦河大桥桥面塌落同时旋扭(图版 21)[2]。

⑷破裂形式如同老化

地震造成的破坏主要是沿着物体本身的脆弱带发育,不论是地面上的建筑物,地表的道路还是地下的地层都是如此。例如:

①沿建筑物四角断裂(图版 12;图版 13)。

②沿门窗四角向外裂开(图版 22;图版 12)。

③沿支柱顶底面切断扭转(图版 13)。

④平行砖缝断裂(图版 15,16,17)。

⑤平行或垂直马路延长方向断裂(图版 23)。

⑥垂直水泥场地的边界线断裂。

⑦平行河边、塘边断裂。

地震所造成的断裂形式与非地震的"自然老化"和人为破坏所造成的断裂基本一致,地震只是加快了老化断裂的发展速度,是急性发作。它的破坏形式与震源方位无直接关系。地裂缝的发展也象建筑物裂缝一样只受控于接近地表的局部基底结构,沿其脆弱带产生地裂缝,其分布和延展方向也与震源和发震构造无直接关系。地裂缝都是比较浅的,通常只有几米,深十米以上的尚未见报导。

⑸间隔破裂轻重分带

①水平分带

唐山公安学校有3栋三层楼房。形状相同,相互间隔10m平行排列,南面一栋完全塌平,中间一栋保留了中段的部分骨架,北面一栋只前沿散落。

唐山水泥设计院新建的5栋楼房,均为砖混结构。同样设计和施工,基础条件也相近。但间隔坍塌,破坏轻重悬殊(图版 24)[3]。

唐山市路北区新华西路地震破坏轻重水平分带(图版 25)[2]。

15年海城7.3级地震也有类似的情况。

②铅直分带

一栋楼房各层的破坏常是不一致的。在唐山地震中,有些楼房只一层破坏比较严重(图版 22),有的二层破坏严重(图版 10);有的只第三层破坏严重(图版 12)。

唐山华新纺织厂的一个砖砌烟囱,高约40m,断为7节,间隔大致相等,每节都有扭转,但未坠落仍在使用。

海城县委会有一烟囱,震后断成4节,最上一节右旋40o[4](图版 16)。

江苏溧阳上兴农机厂的3个烟囱互不相连,却在同一高度产生同样断裂(图版 26),这决非巧合。

图版 26.江苏溧阳上兴农机厂,3个烟囱互不相连,震后在同一高度产生同样断裂,皆向四面胀裂。

⑹断裂两盘不受损伤

不论断裂多长,裂缝多大,断块两盘物体仍然坚固如初,断裂所影响到的范围一般很小,例如:

①唐山至乐亭公路被错断,右旋错位1.2m,两侧树木直立如初(图版 27)[2]。

②海城地震时,锦县八千公社冻土开裂成一条大型地裂缝,缝宽20cm左右,长达2km将100余棵树木劈开,其中一棵树杆下部被劈,一分为二,左旋8cm,上部仍然相连,附近其他树木安然无恙(图版 28)[2]。

③穿过唐山十中的一条地裂缝将围墙、厕所和道路切断,右旋平移1.2m。但裂缝两侧的围墙、厕所隔墙、道路及其两侧的树木皆完好无恙。地下的管道也被错开,但两端并无损伤(图版 14)。

⑺地面平整,起伏罕见

唐山地震后,除极个别地区受空区塌陷或其它影响出现局部起伏外,绝大部分地面和路面仍同以前一样无明显变化,波浪起伏少见,地裂缝的两侧也多是平坦的(图版 23,27,28)。

⑻四面开花铅直坠落

建筑体的破坏尤其是砖石结构和水泥制件的破坏一般都是分段裂开,向四面八方开花崩塌,铅直坠落。如同折叠灯笼合在一起,很少有整体倾倒的。

①唐山机车车辆厂的烟囱分段向四面胀裂(图版 29)。

②河北矿冶学院水塔断块向四面散落(图版 30)。

③唐山工人医院砖砌方烟囱四角向外崩裂。

④19年江苏溧阳6级地震,震中附近的上沛砖瓦厂,有两个砖窑共八个烟囱,全部向四面崩散(图版 31)。

⑤江苏溧阳上兴公社农机厂,3个烟囱并排,在同一高度向四面崩裂(图版 26)。

⑥唐山开滦医院7层大楼铅直塌落,上下楼板近于重合,余下的一角仍然直立(图版 3)。

⑦唐山铁路医院住院部塌落楼板重叠在一起(图版 32)。

⑧唐山河北矿冶学院阅览室三层楼房西段全部铅直坠落(图版 22),东段仍然直立。

⑼地下建筑保存良好

唐山的人防坑道除个别地方有些小裂纹外,其它均未受到破坏,开滦煤矿井下坑道与地面相比破坏极轻,吕家坨在地震时井下有600多名工人在工作,震后全部安全返回地面,马家沟3号井震后10天即恢复生产出煤。位于XI度区的铁路医院住院部,原是三层楼房,地上两层全部塌平,半地下的一层基本完好,只有一些小裂缝(图版 32),唐山有两条铁路隧道也未遭破坏。

⑽人体抗震胜过厂房

唐山地震死伤的人,绝大部分是由于建筑物的坍塌间接受害,没有人直接死于震动,人比钢筋水泥造的厂房还要抗震。人的抗震能力是很强的。

地震破坏的这些规律也普遍存在于国内外的各次大震中,如10年1月5日云南通海7.7级地震;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的8.3级地震;1960年2月29日摩洛哥阿迪尔的5.8级地震等等。

2、存在的问题

人之躯体除大脑发达外,防御自然突变的能力一般比较差。冬天怕冷,夏天怕热;风吹站不稳,水淹立不住;唯独抗震能力极强,竟胜过钢筋水泥,赛过高楼大厦,奇妙得不可思议,简单到一目了然,无需佐证。人为什么能比厂房抗震呢?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能否正确地解释这种现象,是检验一切地震理论的试金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首先弄清地震的破坏作用。过去认为地震的破坏是纵波、横波和面波所为,并以后两者为主,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前述的10条地震破坏规律绝大部分是不能用纵波和横波来解释的,也不能用所谓的面波来解释。

⑴地震破坏的10条规律与纵波、横波及面波理论相悖。

①地震的破坏若真是纵波和横波的作用,地面物体所受的振动应当是上下颤动(纵波)和水平摇晃(横波),其破坏作用应当与大风、海浪和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相似,首先被破坏的和受害严重的应该是人、树木、电杆、水塔和铁塔之类的头重脚轻,重心高的,直立的线状物体;而不应该是那些重心低,结构牢,承重大、强度高的钢筋混凝土厂房,而事实正相反。由此可见,地震破坏的主力不可能是纵波和横波;

②地震断裂皆具有旋转性,而纵波和横波的振动是没有旋转性的;

③若是纵波和横波的作用,建筑物应首先倾斜,然后断裂,向一侧倒塌。而实际上是向四面坍塌近铅直坠落,这再次证明地震的破坏不是纵波和横波所为;

④不论是横波还是纵波,它们的传播都是连续的,强度是渐变的,从震中向外逐渐衰减。在同一个地震烈度区的几十到几百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同样的建筑物所受到的破坏应当是大致相同的,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地震破坏具分带性,在短距离内常有很大差异,一栋楼房,一半塌平,另一半完好;两条并排的铁轨,一条扭曲,另一条完好如初。这些都不能用纵波和横波作用来解释。

⑤地震破坏也不是"面波"的作用(一般认为面波起主要作用)。所谓面波按目前的解释是"体波到达地表后激发的次生波,沿地表传播,它的震动方向有的与传播方向垂直,这和横波的性质一样,包括了两种类型。一类是在地面上来回振动(拉夫波),一类则在地面上滚动(瑞雷波)。面波能使地面出现波状起伏。"既然认为面波的性质与横波一致,当然也就不可能是地震破坏的主要因素,所谓"面波"是否存在恐怕还是个问题。

地震的破坏既不是纵波和横波,也不是面波又是什么波呢?是否可能还有某种尚未发现的未知波在起作用?寻找未知波有三种途径,一是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破坏应力的性质;二是重新分析地震仪的工作原理与图象;三是从理论上探讨弹性波的成生机制,弄清弹性振动与弹性波的关系。到目前为止,震源振动与弹性传播仍处于分别讨论的状态。还没有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⑵五个关键问题

存在的问题很多,主要的可归纳为以下5点:

①为什么人比厂房抗震?

②地震如何破坏?

③面波是否存在?

④有无未知波?

⑤弹性波是怎样产生的,成生机制如何?

搞清弹性波的成生机制是解决5个问题的关键,其它问题迎刃而解。

二、弹性波的成生机制

1、弹性振动

一物体受外力作用,使体积或形态发生变化,而当外力取消后,该物体便恢复它原来体积和形状者,称为弹性体。

图33之圆(实线)代表一个圆球状弹性体,若沿圆球某一直径方向施加一对外压力FF′。球体受压产生弹性变形,成为椭球体(虚线),称为变形椭球体。变形椭球体中各点的具体变化(位移)各不相同,促使各点变化的局部力大小和方向也各不相同,这些实际上使球体各点产生变形(位移)的局部力即通常说的内力。与内力相平衡还有一个反作用力,称为反弹力或恢复力。当外力和内力消除后,变形椭球体即在反弹力的作用下恢复原状,复原成球体。反弹力和内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点上。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内力或反弹力称为应力,可用应力单位度量之。

图34-A所示是一个球形弹性物体的原始状态。加一对外力FF′使之发生应变(图34-B),所产生的内力同时被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弹力所平衡。一旦外力(FF′)取消,内力则随之消失,物体将在反弹力的作用下恢复到弹性体的原始状态(A)。若外力缓慢消失,能量将逐渐消耗,物体各点则逐渐恢复到原位,直接由(B)回到(A),称为"无振复原"或"静态复原"。若外力突然取消,物体各点则在反弹力的作用下产生加速度,由(B)向(A)呈加速度运动;愈接近原始位置(A),速度愈大,达到(A)时速度最大,停不下来,于是便以此为初速度继续向前运动,给物体一个反方向内力(对B而言),使物体向(C)应变,积蓄新的反弹力,动能逐渐转化为弹性位能(应变),速度逐渐减小,当动能全部转化为弹性能时,运动停止,如34-C所示。如在运动过程中无能量损耗,应变(C)的绝对值应与原应变(B)相等,只应变方向相反。到(C)后,立刻又在新反弹力的作用下向(A)转化,演化过程和以前一样,只是方向相反,由(C)过(A)最后回到(B);到(B)后,接着再由(B)过(A)到(C)。如此往返循环不已。弹性物体的应变和反弹力的这种周期性变化称为“弹性振动”。若介质为完全弹性体又无能量消耗时将一直振动下去,永不停息。实际上由于摩擦或其它阻力的作用,能量将逐渐消耗,每个周期的最大应变和最大反弹力的绝对值将逐渐减小,最后反弹力全部消失,振动停止,物体恢复到原始位置(A)。弹性应变的这种恢复过程称为"振动复原"。

2、弹性波

(1)弹性波的成生机制

物体的振动可由弹性介质向外传播,形成弹性波。引起弹性波的物体振动称为"震源"。弹性波的波形可由图34所示的弹性振动过程分析得出。如果我们把图34之(A),(B),(C)重合在一起绘成图35的形式,任何方向上的弹性波波形皆可直接从图上求得。

图35之圆为应变前的原始球体,即振源,弹性波沿球半径方向向外传播,物体振动时各方向上的应变不同,传播出去的弹性波也不一样。弹性波的成生遵循以下法则:振源球面上任意点的振动沿径向传播出去就是该方向上的弹性波,其波形决定于该点的振动轨迹,这个法则叫做弹性波成生法则。振源体上的振动后半个周期与前半个周期相重,演化方向相反,但传播出去就称为一个完整的周期,连续不断的波列。

沿OA方向向外传播的弹性波,其波形由a点的振动轨迹所决定,a点的振动轨迹为直a1-a-a2,与传播方向(OA)方向一致,轨迹中任意点在相应椭球上的切线(切面)都垂直于径向Oa。所以,a点的振动沿OA方向传播出去,所生成的弹性波是纵波(P波)或称压缩波,传播质点沿传播方向往返振动(图35-A)。

b点的振动沿OB方向传播出去也是纵波(图35-B),波形与OA方向是一样的,只是在时间上相差半个周期。在同一时间内一个向外运动,一个向内运动,但由于两个纵波的始点也是相差半个周期,所以在以O为圆心的各球面上,两者的波形仍然相同,但不同步。

在OC方向上应变椭球体为无伸缩面。在整个振动过程中C点的位置保持不变,但C点在椭球体上的瞬时切线将随椭球体的形变而变,切线与OC的交角随时而异。C点的运动轨迹是原地旋转扭摆,故沿OC方向传播出去的波是扭波。它的传播方式与钟表摆轮相仿,传播质点偏离原始位置的扭摆角度,称为扭摆角,可用C点在椭球上的瞬时切线与在原始球体上的切线的交角α来表示。C 点在原始球体上的切线与OC垂直,扭摆角α为零,C点在椭球体上的各瞬间扭摆角皆大于零。振源体的振动幅度愈大,应变量愈大,扭摆角α的变化范围也愈大,扭摆角的最大值与扭波强度成正比。因此,可用最大扭摆角度来表示扭波的强度。除a、b、c等8个特殊点外,其它所有点的振动轨迹皆是S型曲线。例如,d点的轨迹为d1-d-d2(图35-D).其振动沿OD方向向外传播。为了便于分析,将d点的振动时轨迹放大如图36所示:图中dk为质点d向d2振动时轨迹上的任一位置,由d至dk的运动可分解为3种分运动。

①沿OD方向的分运动(dk),沿OD方向传播出去形成纵波(p).

②垂直OD方向的分运动(Kdk),沿OD方向传播出去形成垂直传播方向振动的横波(S)。

③扭摆分运动沿OD传播出去形成扭波(n).

由此可见,任何振动轨迹呈曲线的原始波都可以分解成为纵波、 横波和扭波等3种基本体波(图35)。3种体波同源,同时生于同地。只是由于在传播过程中传播介质对3种波的传播速度不同,才逐渐拉开,单独运行。

实际的振源体大多不是球体,在这种情况下,弹性波是沿振源表面各点的曲率半径方向向外传播,振源表面各点的振动轨迹可以全部呈S形,都包含有3种基本成分,而不存在只产生一种波形的特殊方向。

(2)弹性波的传播

纵波是一种压缩波,凡是具有压缩弹性的物体都能传递纵波。固体以及受压气体和液体都有压缩弹性,都能传递纵波。真空无压缩弹性,不能传递纵波,如声波。纵波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传播质点在一维空间内传播,在直线上振动,故传播速度最快。

横波的振动垂直传播方向,只有当介质在垂直传播方向上有压缩弹性时才能传递横波。固体各方向都有压缩弹性,无论横波从什么方向穿过固体皆可以通过。液体和气体等流体则不然,在海洋等地表大型水体中,由于重力的作用,使水滴向上移动时须用力作功,具压缩弹性,所以沿水平方向可以传播横波,尤其在水面附近重力作用最显著传播横波的能力最大,如水波。在湖海的水平振动由于水体很大,相邻两点势能相等,阻力很小,受力后极易产生柔性变形消耗水平振动,压缩弹性很小。所以沿铅直方向横波很难通过大型水体。横波的振动垂直传播方向,在二维空间中传播,传播质点在一个平面内振动,故传播速度比纵波慢。地震横波一般比纵波慢1/3左右[1]。

扭波是由物体质点的扭摆运动所形成的弹性波,只能在具有扭转弹性的物体中传播,所

地震预警平台下半年发布,地震能够预报吗?

一、做好地震预报。

地震之前是有预兆的。现在我们所知道的这种预兆是:地下水变浑、翻花、冒泡、变味;鸡鸭猪羊乱跑乱叫;老鼠外逃,鱼儿在水面乱跳。这种情况预示着地壳将弯曲、摺皱断裂,就要发生地震了。目前全世界任何国家都难以准确预报地震,我国的地震预报可以说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大多数地震预报能够指出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间内有可能发生地震。16年,在唐山地震前,辽宁省海城地区曾发生过6级以上的地震,临震前,多次催促把室内的人全部安置在地震棚里,并反复宣讲地震知只,结果伤亡人数减少到了最低限度。所以,预防地震的关键在于预报及时、准备充分、掌握地震时的救护知识。

二、制定家庭防震。

一旦发生地震,就可能使我们的供电、供水、供热系统,交通系统,生活必需品供应系统,信息系统,以及医疗卫生系统遭到某种程度的破坏,影响人民的正常生活,所以,我们应该制定一个家庭防震。

首先要排除室内高处的悬吊物,柜子上、木架上垂直摆放的物品,改变其摆放位置和方式,使其不易震倒伤人。同时要清除一切易燃易爆物品。床要搬到离玻璃窗远一些的地方。窗上贴上防碎胶条。防震用具包放在容易抓取的地方。为脱离危险,你也许只有抓取一件物品的时间,急用物品都在其中,它会帮你度过难关。这些物品中包括现金、饮用水、防流感和痢疾等的药品。

三、学校应做好地震前的准备。

在中、小学应该普及防震知识,震区学校应有防震训练的方案,若正在上课时发生地震,老师应马上给学生一个简单明确的指令,让学生就地闭眼伏在课桌下。一个地区,在某一段时间内可能发生地震时。家庭和学校要经常沟通。震区有条件的学校应备救灾物品,如:急救医药用品、防寒防雨用品、工具等,并按班级或教室分配,直到个人手中。

如果发生了地震怎样保护自己呢?

一旦发生了地震,若是在外边,千万不要靠近楼房、烟囱、电线杆等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或树木,要离开桥梁、立交公路,到空旷的田野较为安全。地震虽然是造成人口伤亡的天灾,但也不是不可预防的。如果能把握时机、运用防震知识就可以保护自己如地震发生前观察到鸟、动物的异常躁动;地震发生时蹲在桌子下面都可以减轻地震带来的伤害。可见,学习地震知识非常重要。

强烈的地震,常会造成房屋倒塌、大堤决口、大地陷裂等情况,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损失。为了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应当掌握以下应急的求生方法。

1.如果在平房里,突然发生地震,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逃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2.如果住在楼房中,发生了地震,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因为时间来不及。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

3.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可以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

4.如果已经离开房间,千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因为第一次地震后,接着会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

5·如果在公共场所发生地震,不能惊慌乱跑。可以随机应变躲到就近比较安全的地方,如桌柜下、舞台下、乐池里。

6.如果正在街上,绝对不能跑进建筑物中避险。也不要在高楼下、广告牌下、狭窄的胡同、桥头等危险地方停留。

7.如果地震后被埋在建筑物中,应先设法清除压在腹部以上的物体;用毛巾、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要注意保存体力,设法找到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一、发生大地震时不要急。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二、人多先找藏身处。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果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

三、远离危险区。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四、被埋要保存体力。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五、手机和充足点的电池放在身边备用。

地震时的应急防护原则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所谓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对策。

学校人员如何避震?

在学校中,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识。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们乱跑或跳楼。

地震时,在街上行走时如何避震?

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以及广告招牌,马口铁板、霓红灯架等,可能掉下伤人,因此在街上走时,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要镇静,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车间工人如何避震?

车间工人可以躲在车、机床及较高大设备下,不可惊慌乱跑,特殊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阀门,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道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大部分人员可撤离工作现场,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员留在现场随时监视险情,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意外,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地震发生时行驶的车辆应如何应急?

(1)司机应尽快减速,逐步刹闸;

(2)乘客(特别在火车上)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护住面部,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

楼房内人员地震时如何应急?

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其次,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总之,震时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和通道进行躲避,减少人员伤亡。

在商店遇震时如何应急?

在百货公司遇到地震时,要保持镇静。由于人员慌乱,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难通道阻塞。此时,应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边(避开商品陈列橱),或朝着没有障碍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处于楼上位置,原则上向底层转移为好。但楼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准脱险的合适时机。服务员要组织群众就近躲避,震后安全撤离。

震后自救

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

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此时,如果应急包在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很大作用。

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术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 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震后互救

震后,外界救灾队伍不可能立即赶到救灾现场,在这种情况下,为使更多被埋压在废墟下的人员,获得宝贵的生命,灾区群众积极投入互救,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办法,也体现了"救人于危难之中",的崇高美德。

抢救时间及时,获救的希望就越大。据有关资料显示,震后20分钟获救的救活率达98%以上,震后一小时获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震后2小时还无法获救的人员中,窒息死亡人数占死亡人数的58%。他们不是在地震中因建筑物垮塌砸死,而是室息死亡,如能及时救助,是完全可以获得生命的。唐山大地震中有几十万人被埋压在废墟中,灾区群众通过自救、互救使大部分被埋压人员重新获得生命。由灾区群众参与的互救行动,在整个抗震救灾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震后救人时间要快

震后救人,力求时间要快、目标准确、方法恰当,互救队伍不断壮大的原则。具体做法是:先救近处的,不论是家人、邻居,还是陌生人,不要舍近求远;先救容易救的人,这样,可迅速壮大互救队伍;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可使他们在救灾中充分发挥作用;先救"生",后救"人"。唐山地震中一农村妇女,每救一个人,只把其头部露出,避免窒息,接着再去救另一个人,在很短时间内使几十人获救。

救人的方法

应根据震后环境和条件的实际情况,取行之有效的施救方法,目的就是将被埋压人员,安全地从废墟中救出来。

通过了解、搜寻,确定废墟中有人员埋压后,判断其埋压位置,向废墟中喊话或敲击等方法传递营救信号。

营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埋压人员的安全。一是使用的工具(如铁棒、锄头、棍棒等)不要伤及埋压人员;二是不要破坏了埋压人员所处空间周围的支撑条件,引起新的垮塌,使埋压人员再次遇险;三是应尽快与埋压人员的封闭空间沟通,使新鲜空气流人,挖扒中如尘土太大应喷水降尘,以免埋压者窒息;四是埋压时间较长,一时又难以救出,可设法向埋压者输送饮用水、食品和药品,以维持其生命。

在进行营救行动之前,要有、有步骤,哪里该挖,哪里不该挖,哪里该用锄头,哪里该用棍棒,都要有所考虑。

过去曾发生过救援人员盲目行动,踩塌被埋压者头上的房盖,砸死被埋人员,因此在营救过程中要有科学的分析和行动,才能收到好的营救效果,盲目行动,往往会给营救对象造成新的伤害。

施救和护理

先将被埋压人员的头部,从废墟中暴露出来,清除口鼻内的尘土,以保证其呼吸畅通,对于伤害严重,不能自行离开埋压处的人员,应该设法小心地清除其身上和周围的埋压物,再将被埋压人员抬出废虚,切忌强拉硬拖。

对饥渴、受伤、窒息较严重,埋压时间又较长的人员,被救出后要用深色布料蒙上眼睛,避免强光刺激,对伤者,根据受伤轻重,取包扎或送医疗点抢救治疗。

避震要点

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

身体应取的姿势: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学校避震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 不要到阳台上去!

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家庭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

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

内墙墙根、墙角;

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公共场所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

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

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 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 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在行驶的电(汽)车内: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户外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

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

过街桥、立交桥;

高烟囱、水塔下。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

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

广告牌、吊车等。

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狭窄的街道;

危旧房屋,危墙;

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

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强震过后如何自救

1、地震发生后,应积极参与救助工作,可将耳朵靠墙,听听是否有幸存者声音。

2、使伤者先暴露头部,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3、一旦被埋压,要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并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加固环境。

4、地震是一瞬间发生的,任何人应先保存自己,再展开救助。先救易,后救难;先救近,后救远。

地震谣言如何甄别

1、正确认识国内外当前地震预报的实际水平,人类目前作出的较大时间尺度的中长期预报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

2、要明确,在我国,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在,任何其他单位或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消息。对待地震谣传,要做到不相信、不传播、及时报告。

3、学习地震常识,消除恐震心理。

4、不要轻信谣言,盲目抢购。

大震来临时,家庭成员该如何避震,专家建议掌握三条原则:

原则一:因地制宜,正确抉择。震时每个人所处的环境、状况千差万别,避震方式也不可能千篇一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些情况包括:是住平房还是住楼房,地震发生在白天还是晚上,房子是不是坚固,室内有没有避震空间,你所处的位置离房门远近,室外是否开阔、安全。

原则二:行动果断、切忌犹豫。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决不能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如住平房避震时,更要行动果断,或就近躲避,或紧急外出,切勿往返。

原则三:伏而待定,不可疾出。古人在《地震录》里曾记载:"卒然闻变,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纵有覆巢,可冀完卵",意思就是说,发生地震时,不要急着跑出室外,而应抓紧求生时间寻找合适的避震场所,取蹲下或坐下的方式,静待地震过去,这样即使房屋倒塌,人亦可安然无恙。

高楼避震三大策略

专家建议,在北京这样以楼房为主的大都市中,居民应该有意识地掌握一些科学适用的避震策略。

策略一:震时保持冷静,震后走到户外。这是避震的国际通用守则,国内外许多起地震实例表明,在地震发生的短暂瞬间,人们在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概率最大。因此专家告诫,室内避震条件好的,首先要选择室内避震。如果建筑物抗震能力差,则尽可能从室内跑出去。

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北京地区居民楼房应具有抵御烈度为8度的地震破坏的能力。专家建议,地震发生时先不要慌,保持视野开阔和机动性,以便相机行事。特别要牢记的是,不要滞留床上;不可跑向阳台;不可跑到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方去;不可跳楼;不可使用电梯,若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时要抱头蹲下。另外,要立即灭火断电,防止烫伤触电和发生火情。

策略二:避震位置至关重要。住楼房避震,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躲避。最好找一个可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蹲在暖气旁较安全,暖气的承载力较大,金属管道的网络性结构和弹性不易被撕裂,即使在地震大幅度晃动时也不易被甩出去;暖气管道通气性好,不容易造成人员窒息;管道内的存水还可延长存活期。更重要的一点是,被困人员可用击打暖气管道的方式向外界传递信息,而暖气靠外墙的位置有利于最快获得救助。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躲在厨房、卫生间这样的小开间时,尽量离炉具、煤气管道及易破碎的碗碟远些。若厨房、卫生间处在建筑物的犄角旮旯里,且隔断墙为薄板墙时,就不要把它选择为最佳避震场所。此外,不要钻进柜子或箱子里,因为人一旦钻进去后便立刻丧失机动性,视野受阻,四肢被缚,不仅会错过逃生机会还不利于被救;躺卧的姿势也不好,人体的平面面积加大,被击中的概率要比站立大5倍,而且很难机动变位。

策略三: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内。这是确保在都市震灾中获得他人及时救助的重要原则。不要靠近煤气灶、煤气管道和家用电器;不要选择建筑物的内侧位置,尽量靠近外墙,但不可躲在窗户下面;尽量靠近水源处,一旦被困,要设法与外界联系,除用手机联系外,可敲击管道和暖气片,也可打开手电筒。(蔡文清 傅洋)

家庭避震秘笈

1.抓紧时间紧急避险。如果感觉晃动很轻,说明震源比较远,只需躲在坚实的家具底下就可以。大地震从开始到振动过程结束,时间不过十几秒到几十秒,因此抓紧时间进行避震最为关键,不要耽误时间。

2.选择合适避震空间。室内较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墙根、墙角;有水管和暖气管道等处。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

3.做好自我保护。首先要镇静,选择好躲避处后应蹲下或坐下,脸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地震时的10条须知

1. 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这是首先应顾及的是您自己与家人的人身安全。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2. 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大地震时,也会有不能依赖消防车来灭火的情形。因此,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

从平时就养成即便是小的地震也关火的习惯吧。

为了不使火灾酿成大祸,家里人自不用说,左邻右舍之间互相帮助,厉行早期灭火是极为重要的。

地震的时候,关火的机会有三次:

第一次机会 在大的晃动来临之前的小的晃动之时

在感知小的晃动的瞬间,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关火!",关闭正在使用的取暖炉、煤气炉等。

第二次机会 在大的晃动停息的时候

在发生大的晃动时去关火,放在煤气炉、取暖炉上面的水壶等滑落下来,那是很危险的。

大的晃动停息后,再一次呼喊:"关火!关火!",并去关火。

第三次机会 在着火之后

即便发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钟之内,还是可以扑灭的。为了能够迅速灭火,请将灭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用火场所较近的地方。

3. 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4. 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平时要事先想好万一被关在屋子里,如何逃脱的方法,准备好、绳索等。

5. 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

在1987年日本宫城县海底地震时,由于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的倒塌,曾经造成过多人死伤。务必不要靠近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等躲避。

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

此外,还应该注意自动售货机翻倒伤人。

在楼区时,根据情况,进入建筑物中躲避比较安全。

6. 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在百货公司、地下街等人员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发生混乱。请依照商店职员、警卫人员的指示来行动。

就地震而言,据说地下街是比较安全的。即便发生停电,紧急照明电也会即刻亮起来,请镇静地取行动。

如发生火灾,即刻会充满烟雾。以压低身体的姿势避难,并做到绝对不吸烟。

搭乘电梯的话

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万一 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

高层大厦以及近来的建筑物的电梯,都装有管制运行的装置。地震发生时,会自动的动作,停在最近 的楼层。

万一被关在电梯中的话,请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室联系、求助。

7. 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

发生大地震时,汽车会象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必须充分注意,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

都市中心地区的绝大部分道路将会全面禁止通行。充分注意汽车收音机的广播,附近有警察的话,要依照其指示行事。

有必要避难时,为不致卷入火灾,请把车窗关好,车钥匙插在车上,不要锁车门,并和当地的人一起行动。

8. 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

在山边、陡峭的倾斜地段,有发生山崩、断崖落石的危险,应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在海岸边,有遭遇海啸的危险。感知地震或发出海啸警报的话,请注意收音机、电视机等的信息,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9. 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因地震造成的火灾,蔓延燃烧,出现危机生命、人身安全等情形时,取避难的措施。避难的方法,原则上以市民防灾组织、街道等为单位,在负责人及警察等带领下取徒步避难的方式,携带的物品应在最少限度。绝对不能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难。

对于病人等的避难,当地居民的合作互助是不可缺少的。从平时起,邻里之间有必要在事前就避难的方式等进行商定。

10. 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在发生大地震时,人们心理上易产生动摇。为防止混乱,每个人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取行动,极为重要。

从携带的收音机等中,把握正确的信息。相信从、警察、消防等防灾机构直接得到的信息,决不轻信不负责任的流言蜚语,不要轻举妄动。

平时的准备工作

1. 自己家的安全对策是否万无一失?

平时的准备工作,是将受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基本。

对大衣柜、餐具柜厨、电冰箱等做好固定、防止倾倒的措施。

在餐具柜厨、窗户等的玻璃上粘上透明薄膜或胶布,以防止玻璃破碎时四处飞溅。

为防止因地震的晃动造成柜厨门敞开,里面的物品掉出来,在柜厨、壁橱的门上安装合叶加以固定。

不要将电视机、花瓶等放置在较高的地方。

为防止散乱在地面上玻璃碎片伤人,平时准备好较厚实的拖鞋。

注意家具的摆放,确保安全的空间。

充分注意煤油取暖炉等用火器具及危险品的管理和保管。

加固水泥预制板墙,使其坚固不易倒塌。

2. 紧急备用品准备好了吗?

(1)饮用水 (2)食品、婴儿奶粉 (3)急救医药品 (4)便携式收音机、手电筒、干电池 (5)现金、贵重品 (6)内衣裤、毛巾、手纸等

3. 从平时起,建立邻里互助的协作体制

发生大地震时,可以预计在广大区域造成巨大灾害。在这种情况下,消防车、救护车不可能随叫随到。所以,,有必要从平时起通过街道等组织,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建立起应付发生火灾、伤员时的互助协作体制。

从平时起,邻里之间应就一旦有事时互助协作体制进行商谈。

积极参加市民防灾组织。

积极参加防灾训练。

临震应急准备

在已发布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的

我问下,谁能告诉我梅花台风到不到辽宁省海城市,如果到的话,是什么时间到

世界地震预测研究仅始于1960年代。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中国就地震预报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预测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性地震。15年,中国成功地预测了2月4日发生在辽宁海城的里氏7.3级强烈地震,并果断取了地震前的预防措施,大大减少了地震的人员伤亡和损失。但是,地震预报仍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问题,目前处于国内外探索阶段。使用现有的方法观察可能发生的地震的各种现象已显示出极大的复杂性。因此,预报,特别是短期预报和即将发生的地震预报,主要依靠经验。

在现阶段,中国地震预报的水平和状态是对地震先兆有一定的了解,但还远未达到规律性。同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一定程度地预测出某些类型的地震。人们对中长期预报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短期和即将发生的地震预报的成功率仍然很低。如今,社会上经常有一些地震传闻。实际上,发布地震预报是非常严重的事情。中国的地震预报发布实行?全国地震预报发布制度?。

相关数据表明,地震烈度区划是根据国家地震防御工事的需要和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根据各个地区长期可能遭受的地震危险程度划分国家的,区域之间潜在的地震风险差异以地图的形式显示。 地震分区图是地震安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国家基础建设项目必须根据地震分区图制定抗震设计标准。实现地震预测和预测是地球科学家追求的目标。地震预报是一个科学问题,不能要求科学家在短时间内达到地震预报的目标。 但是,如果您不进行地震预测研究,您将永远无法预测地震,并且您将永远无法实现这一目标;如果您由于地震预测的困难而放弃,长期而言,将会有很大的损失。

当前地震预报无法解决的一大问题是无法确定具体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与天气预报完全不同。如果预报是盲目的,那么地震就不会在当地居民撤离后发生。这不仅会影响社会生产和生活,而且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其后果与地震本身一样严重。我相信有一天,我们可以在地震发生之前及时发布准确的预测,以防止此类灾难发生,但是在此之前,这是掌握地震应急知识并加强对生活在地震带中的居民的防灾工作的正确方法。

地震前天气会有征兆吗?

今天到丹东啊

营口、海城属于近海,一样会到达,估计是晚上8点吧

沈阳机场14个航班停飞,大连轮渡都停航了

中央气象台8月8日06时继续发布台风橙色预警:

今年第9号台风“梅花”8月7日晚上减弱成为强热带风暴,8月8日05时其中心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南偏西方大约380公里的黄海中部海面上,就是北纬36.5度,东经123.5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0级(2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80百帕。

预计,“梅花”将以每小时25-30公里的速度向偏北方向移动,强度缓慢减弱,并逐渐向辽宁庄河到朝鲜西部一带沿海靠近,并将于8日傍晚前后在这一带沿海登陆。

受“梅花”影响,8月8日08时至9日08时,渤海东部、渤海海峡、黄海大部以及辽东半岛及其沿海、山东半岛及其沿海将有7-8级大风,“梅花”中心经过的附近海面的风力有9-10级;山东半岛东部、辽宁大部、吉林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其中,辽宁中东部的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

地震前确实会有很多异常现象,不仅包括动物活动的异常等人们易于观察的现象,更多包括地磁、地电、地应力等需要专业仪器测量的异常,但是即使出现异常也不意味着地震的发生。因为地震是地壳中积累应力释放,引起破裂的表现。是自然界长期地质作用的结果,是受各种因素影响和控制的,也是极其复杂的。科学界目前对地震的短期预测的实现也存在争议。更不可能通过单一的现象推断地震的发生与否。

个人观点:地震发生需要一个长期积累应力的过程,北京地区几十年前发生了海城、唐山等大的地震,很长一段时间内应该不会有大的地震发生。而且人们对于地震的发生是无能为力,平常可以做的就是学习发生地震后如何自救。

如果你足够坚强,你就是史无前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