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图表 天气图表

慕尼黑天气预报15天查询天气情况_慕尼黑天气预报15天

tamoadmin 2024-09-24 人已围观

简介1.5月24日至6月5日 去欧洲旅游 天气如何 要准备和 注意些什么?2.慕尼黑啤酒节允许销售热红酒3.欧洲高温影响旅游吗4.欧洲旅行9月初如何穿衣服?太阳与太阳系 太阳系在远古的时候,人们就注意到天上许多星星的相对位置是恒定不变的。但有5颗亮星却在众星之间不断地移动。因此人们把“动”的星星称为“行星”,“不动”的星星称为“恒星”,并给行星各自起了名字,即:水星、金星、火星、木星

1.5月24日至6月5日 去欧洲旅游 天气如何 要准备和 注意些什么?

2.慕尼黑啤酒节允许销售热红酒

3.欧洲高温影响旅游吗

4.欧洲旅行9月初如何穿衣服?

慕尼黑天气预报15天查询天气情况_慕尼黑天气预报15天

太阳与太阳系

太阳系

在远古的时候,人们就注意到天上许多星星的相对位置是恒定不变的。但有5颗亮星却在众星之间不断地移动。因此人们把“动”的星星称为“行星”,“不动”的星星称为“恒星”,并给行星各自起了名字,即: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其中水星也称辰星,它最靠近太阳,不超过一辰(30度)。金星又叫太白星或启明星、长庚星。它光彩夺目,是全天最亮的星;火星又称“荧惑”,因它的火红颜色而得名;木星也称岁星,它大约12年运行一周天,每年差不多行经一次(全天分成十二次),古代用它来纪年;土星也称镇星或填星,因为它大约28年运行一周天,一年镇守一宿(中国古代把全天分成二十八宿)。这就是人们肉眼能看见的五大行星,中国古代统称它们为“五星”,再加上太阳、月亮总称为“七曜”。

近两个世纪以来,天文学家又发现了3颗大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这样,包括地球在内的9颗行星就构成了一个围绕太阳旋转的行星系统。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以下依次是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除了水星和金星之外,所有的行星都有卫星。在火星和木星之间存在着数十万颗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小行星,天文学家把这个区域称为小行星带。此外,太阳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彗星、流星以及稀薄的微尘粒和气体等。

太阳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它以自己强大的引力将太阳系里的所有天体牢牢地吸引在它的周围,使它们不离不散、井然有序地绕自己旋转。同时,太阳又作为一颗普通恒星,带领它的成员,万古不息地绕系的中心运动。

...

太 阳

清晨,当你站在茫茫大海的岸边或登上五岳之首的泰山,眺望东方冉冉升起的一轮红日时,一种蓬勃向上的会从心底油然而生。人们热爱太阳,崇拜太阳,赞美太阳,把太阳看作是光明和生命的象征。

太阳在人类生活中是如此的重要,以致人们一直对它顶礼膜拜。中华民族的先民把自己的祖先炎帝尊为太阳神。印度人认为,当第一道阳光照射到恒河时,世界才开始有了万物。而在希腊神话中,太阳神被称为“阿波罗”。他是天神宙斯(Zeus)的儿子,他高大英俊,多才多艺,同时还是光明之神、医药之神、文艺之神、音乐之神、预言之神。他右手握着七弦琴,左手托着象征太阳的金球。

太阳处于太阳系的中心,是太阳系的主宰。它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5%,是太阳系所有行星质量总和的745倍。所以,她有足够强大的吸引力,带领它大大小小的家族成员围着自己不停地旋转。

太阳是我们唯一能观测到表面细节的恒星。我们直接观测到的是太阳的大气层,它从里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虽然就总体而言,太阳是一个稳定、平衡、发光的气体球,但它的大气层却处于局部的激烈运动之中。如:黑子群的出没,日珥的变化,耀斑的爆发等等。太阳活动现象的发生与太阳磁场密切相关。太阳周围的空间也充满从太阳喷射出来的剧烈运动着的气体和磁场。

天文上太阳的符号是⊙,它象征着宇宙之卵,是生命的源泉。

太 阳 基 本 数 据

日地平均距离

149,598,000千米

半径 696,000千米

质量 1.989×1033克

平均密度 1.409克/立方厘米

有效温度 5,770K

自转会合周期 26.9日(赤道);31.1日(极区)

光谱型 G2V

目视星等 -26.74等

目视绝对星等 4.83等

表面重力加速度 27,400厘米/平方秒

表面逃逸速度 617.7千米/秒

中心温度 约15,000,000K

中心密度 约160克/立方厘米

年龄 50亿年

太 阳 的 结 构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系里唯一的一颗恒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太阳是一颗中等质量的充满活力的壮年星,它处于系内,位于距银心约10千秒差距的悬臂内,银道面以北约8秒差距处。太阳的直径为139.2万千米,是地球的109倍。太阳的体积为141亿亿立方千米,是地球的130万倍。太阳的质量近2000亿亿亿吨,是地球的33万倍,它集中了太阳系99.865%的质量,是个绝对至高无上的“国王”。太阳是个炽热的气体星球,没有固体的星体或核心。太阳从中心到边缘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区和大气层。太阳能量的99%是由中心的核反应区的热核反应产生的。太阳中心的密度和温度极高,它发生着由氢聚变为氦的热核反应,而该反应足以维持100亿年,因此太阳目前正处于中年期。太阳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氢(质量约占71%)与氦(质量约占27%)。

太阳和地球一样,也有大气层。太阳大气层从内到外可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光球层厚约5000千米,我们所见到太阳的可见光,几乎全是由光球发出的。光球表面有颗粒状结构----“米粒组织”。光球上亮的区域叫光斑,暗的黑斑叫太阳黑子,太阳黑子的活动具有平均11.2年的周期。从光球表面到2000千米高度为色球层,它得在日全食时或用色球望远镜才能观测到,在色球层有谱斑、暗条和日珥,还时常发生剧烈的耀斑活动。色球层之外为日冕层,它温度极高,延伸到数倍太阳半径处,用空间望远镜可观察到X射线耀斑。日冕上有冕洞,而冕洞是太阳风的风源。日冕也得在日全食时或用日冕仪才可观测到。当太阳上有强烈爆发时,太阳风携带着的强大等离子流可能到达地球极区。这时,在地球两极则可看见瑰丽无比的极光。

太 阳 光 球 及 其 活 动

光球就是我们实际看到的太阳圆面,它有一个比较清楚的圆周界线。光球的表面是气态的,其平均密度只有水的几亿分之一。光球厚达500千米,极不透明。光球上密密麻麻地分布着极不稳定的斑斑点点,被称为“米粒组织”。米粒组织可能是光球下面气体对流产生的现象。另外,还有超米粒组织,其直径与寿命要大的多。在光球还分布着太阳黑子和光斑,偶尔还会出现白光耀斑。这些活动现象有着相差悬殊的亮度、物理状态和结构。

所谓太阳黑子是光球层上的黑暗区域,它的温度大约为4500K, 而光球其余部分的温度约为6000K。 在明亮的光球反衬下,就显得很黑。

发展完全的黑子是由较暗的核(本影)和围绕它的较亮部分(半影)构成的,形状像一个浅碟。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最明显标志之一。太阳黑子的突出特点是具有强大的磁场,范围从小太阳黑子的500高斯到大太阳黑子的4000高斯不等。黑子最多的年份称太阳活动极大年,最少的年份称太阳活动极小年。太阳黑子的平均活动周期是11.2年。光球上还有一些比周围更明亮的区域,叫光斑。它与黑子常常相伴而生。

太 阳 色 球 及 其 活 动

光球的上界同色球相接,在日全食时能看到。色球层厚约8000千米。太有反常增温现象,从光球顶部到色球顶部再到日冕区,温度不断陡升。色球层有出现在日轮边缘的针状物,它们不断产生与消失,寿命一般只有10分钟。色球上经常出现一些暗的“飘带”,我们称它为暗条 。当它转到日面边缘时,有时象一只耳朵,有时好象腾起的火焰,人们俗称它为日珥。日珥的形态千变万化,可分为宁静日珥、活动日珥和爆发日珥。

太阳色球层有些局部亮区域,我们称它为谱斑。它处于太阳黑子的正上方。有时谱斑亮度会突然增强,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耀斑。耀斑释放的能量极其巨大。其巨大的能量来自磁场。

日 冕 与 太 阳 风

太阳最外层的大气称为日冕。日冕延伸的范围达到太阳直径的几倍到几十倍。

在太阳活动极大年,日冕接近圆形;在太阳宁静年则呈椭圆形。

日冕中有大片不规则的暗黑区域,叫冕洞。冕洞是日冕中气体密度较低的区域。冕洞分为三种:极区冕洞,孤立冕洞,延伸冕洞。太阳能以太阳风----物质粒子流的形式失去物质。冕洞是高速太阳风的重要源泉。 日冕物质抛射是发生在日冕的非常宏观庞大的物质和磁场结构,它是大尺度致密等离子体的突然爆发现象。对地球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它。当太阳上有强烈爆发和日冕物质抛射时,太阳风携带着的强大等离子流可能到达地球极区。这时,地球两极就出现极光。极光的形态千变万化。太阳系内某些具有磁场的行星上也有极光。发生在日冕的耀斑叫X射线耀斑,它的波长只有1~8埃或更短。它直接引起地球电离层骚扰,从而影响地球短波通讯。

太 阳 的 能 量 来 源

太阳的能源问题一向很吸引人。最早有人提出太阳能量是由其自身物质向中心收缩产生的。然而,这样的能源只可维持大约3000万年,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年龄已有38亿年了。此后的一些说,同样难以自圆其说。后来人们才知道,太阳能源来自它直径不到50万千米的核心部分,其核心温度极高,压力极大,发生了热核反应:每4个氢原子核结合成一个氦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一过程足足可以进行100亿年。

太 阳 活 动 预 报

日地空间环境状态的变化对现代生活、生产所依赖的现代尖端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前面已提到,X射线耀斑直接引起地球电离层骚扰,从而影响地球短波通讯。太阳质子会危及宇航员和宇宙飞行器上的传感器及控制设备,对在高纬地区飞行的旅客和乘务人员也构成辐射威胁。另外有人统计,剧烈的太阳活动与地震、火山爆发、旱涝灾害、心脏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及交通事故都有关系。 所以,太阳活动和日地物理预报是非常重要的。太阳活动预报分为长期、中期、短期预报和警报。

日地空间环境作为系统的科学研究对象是在1957年人类进入太空开始的。50至70年代是探索阶段,人们逐步认识到太空环境的重要性。在大量探测的基础上建立了描述环境的静态模式,对一些重大的航天活动做了安全性的预报。80年代以后,在需求的推动下,日地空间环境的研究得到迅速的发展。自19年开始每隔四年一次的国际日地预报会议均如期举行,规模逐次扩大。为了联合和协调各主要国家的工作,成立了联合的预报中心。总部设在美国,有10个区域警报中心分布于全球。我们北京区域警报中心是其中之一。进入90年代以后科学家们形象地称之为“空间天气。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预报水平仍亟待提高。

日 食—瑰丽的自然景观

日食,特别是日全食,是天空中颇为壮观的景象。如果在晴朗的天气发生日全食,人们可以看到:好端端一个圆圆的太阳,它的西边缘开始缺掉一块(实际上是被月影遮住),所缺的面积逐渐扩大,当太阳只剩下一个月牙形时,天色逐渐昏暗下来,如同夜幕降临。当太阳全被遮住时,夜幕完全笼罩大地。突然,在原来太阳位置四周喷射出皎洁悦目的淡蓝色的日冕和红色的日珥。此后,太阳西边缘又露出光芒,大地重见光明,太阳圆面上被遮的部分逐渐减少,太阳渐渐恢复了本来面貌。

仔细观察,在全食即将开始或结束时,太阳圆面被月球圆面遮住,只剩下一圈弯弯的细线时,往往会出现一串发光的亮点,像是一串晶莹剔透的珍珠。这是由于月球表面高低不平的山峰像锯齿一样把太阳发出的光线切断造成的。英国天文学家倍利(Berrie)于1838年和1842年首先描述并研究了这种现象,所以称为倍利珠。

日 食 成 因

我们知道,月球是围绕地球转动的,地球又带着月球一起绕着太阳公转,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差不多成一直线时,月影挡住了太阳,于是就发生了日食。月影有本影、伪本影(本影的延长部分)和半影之分。在月亮本影扫过的地方,那里太阳光全部被遮住,所看到的是日全食;在半影扫过的地方,月球仅遮住日面的一部分,这时看到的是日偏食。有时,月球本影达不到地面,它延伸出的伪本影扫到地面,此时太阳中央的绝大部分被遮住,在周围留有一圈明亮的光环,这就是日环食。天文学家称环食和全食为中心食。中心食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日偏食。

日食一定发生在朔日,即农历初一,但不是所有的朔日都会发生日食。这是因为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平面(白道面)和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轨道平面(黄道面)并不是重叠在一起的,而是有一个平均大约为5°09′的倾角。所以在大多数的朔日里,月球虽然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但月影扫不到地面而不会发生日食。据统计,世界上每年至少要发生两次日食,最多时可达5次。月球的本影或伪本影在地面扫过的区域称为日食带。日食带的宽度一般为几十千米至二三百千米,因此,平均要二三百年才有机会在某一地区看到一次日全食。19年3月9日,中国黑龙江北端看到了一次日全食,这是本世纪在中国能看到的最后一次日全食。1999年8月11的日全食,是本世纪陆地地区可见的最后一次日全食,全食带从大西洋西海岸,经大西洋、英国南端、法国、德国,到西亚、印度北部和孟加拉湾。其中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特附近全食时间最长,是观看这次日食最好的地区。

中国古代日食观测

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人们不明白日食发生的原因,以为太阳被“”吃掉了。因此,每当发生日食,人们都非常恐慌,敲盆击鼓要把“”轰走。古代统治者把日食看作是上天的警告,因此对日食观测很重视,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相传公元前2000多年的中国夏代,有一位叫羲和的天文官员因沉缅酒色,漏报了日食,被斩首。据说此后再也没有一个天文官员敢在观测时玩忽职守了。

由于历代都有专门的观测者,因而中国古代留下的日食记录是很丰富的。根据统计,到清代为止,不算甲骨文,只是史书记载的日食就有1000次以上,这是一份十分宝贵的科学遗产。其中最早的一次发生在大禹三年,在平定三苗之乱时发生日食,由此推算出的年代为公元前1912年,即距今3911年了。

由于日光十分强烈,除了日全食之外,是无法用眼睛直接观测太阳的。公元前1世纪,有一个叫京房的人取了一种很巧妙的观测日食的方法。他将一盆水放在院子里,日食时去观察水中映出的太阳,从而避免了眼睛直接接触阳光而被灼伤。后来,人们用油代替水,进一步减少了日光的刺激。13世纪,元代大天文学家郭守敬发明了一种叫仰仪的半球形仪器,里面有刻度,可以比较准确地测定各个食相的时刻,并估计出食分。到了17世纪,望远镜传入了中国,崇尚西学的科学家徐光启用它观测日食,观测精度有了大幅度提高。

因为日食计算涉及到太阳和月球的运动,所以,古代不少天文学家利用日食记录来验证自己的历法。而到了本世纪,古代日食记录有了更多的用途。1969年有人利用25次公元2年以前的古日食记录来计算地球自转速率的长期变化(逐渐变慢),这25次中有9次是中国的。世界天文学家普遍认为,中国古代日食记录的可信程度是最好的。

现 代 日 食 观 测

在历史上,人们利用日全食时月影挡住日面的特殊条件,观测色球和日冕,取得了重要科学发现。现在,我们虽然已具备了平时观测太阳色球和日冕的若干手段,但还不能完全取代日全食的观测。最精细的日冕照片仍然是在日全食时拍下的;日全食时拍摄的闪光光谱,仍然是建立太阳光球、色球和日冕大气模型的重要观测资料。因此,在每次发生日全食时,天文学家总是千方百计地前去观测。

近50年来,对太阳的射电观测极大地推动了太阳物理学的进展,但是射电观测分辨率低,很难分辨日面上的细节。而在日食时,天文学家可以根据不同时刻月面掩日面的程度,及射电望远镜记录的变化,来判断射电源的准确位置,获取高分辨率的太阳射电观测资料。另外,与光学观测相比,射电望远镜还占有两大优势:首先人们感兴趣的是日食时月球掩食日面的过程,而不是日面被全掩的瞬间,所以偏食、环食同样具有观测价值;其次,光学观测日食的成功率不大,天气不佳或者日食过程中掠过日面的一片浮云都会使观测前功尽弃。射电观测则受天气影响很小。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有关太阳射电的知识大部分是通过日食观测得到的。

日 全 食 与 相 对 论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提起爱因斯坦人们就会联想到相对论。相对论中有一个重要的推论就是:物质都有质量,质量产生引力。光线在经过物体近旁时会因引力作用而发生偏转。通常光线经过的物体质量很小,所以偏转极微,近乎是条直线。当光线 通过质量足够大的物体时,偏转效应便会显示出来。太阳是个质量很大的物体,若有天体的光线从太阳近旁经过,应该发生可以检测出来的位置偏移。1916年爱因斯坦计算出恒星光在太阳近旁通过时偏转角度是1.75角秒。验证的方法就是利用日全食时拍摄太阳近旁恒星的照片,再用它与半年前或半年后太阳不在这个天区时的照片作非常精密的恒星位置测量比较,看看这些星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微小的变化。

正好1919年5月29日将在南美洲和非洲发生一次日全食。为了验证相对论,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和剑桥大学天文台分别派出了日食远征队到巴西和西非观测。两地的观测都非常成功。得到太阳近旁恒星位置移动的数量分别是1.98角秒和1.61角秒。考虑到观测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误差,这样的数值已经非常接近理论值。这是日食观测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一次天文。

接着1922年9月21日东非和澳洲发生日全食,又有几支日食远征队观测成功。拍摄到的星像经过精密测定得出恒星位置偏移量为1.72角秒,与爱因斯坦所计算的理论值只差0.03角秒。以后,每逢日全食天文学家还在不断观测,结果都与理论值非常接近。日全食观测结果证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经得起考验的科学理论。

19年3月9日北京时间9时08分—9时l1分左右,我国黑龙江省漠河地区将发生日全食。虽然从全世界来说,大约每三年可见两次日全食,然而任一具体地区平均需三百多年才能看到一次日全食。即使是幅员辽阔的我国,本世纪也只能看到6次三全食,今年3月9日是其中最后一次。下一次将于2008年出现在我国西北地区。

在日全食期间,由于明亮的太阳光球被月球遮挡,在暗黑的天空背景上,将出现平时根本看不见的发光暗弱的太阳高层大气(色球层和日冕),是研究太阳上这两个神秘层次的绝好机会。同时,日全食又是研究因太阳光突然消失而对地球大气、 电离层、 地磁和地电、以及生态等产生影响的难得时机,因而日全食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并且,在日全食前后,也是对日食地区广大群众进行科学普及和破除迷信等宣传教育的有利时机。

本次日全食的全食带在我国境内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四条平行直线表示4个不同时刻月影中心位置,它们的见食情况列于图后附表。这次日全食过程中,月球本影最先与地面接触发生在我国新疆最北部的阿尔泰地区与哈萨克共和国交界处,当时日出不久,太阳高度只有8度。然后,月影扫过蒙古共和国和俄罗斯,大约在北京时间9时07分进入我国内蒙古的满归地区,9时08分进入黑龙江漠河地区,9时12分离开我国出境。因此,在我国境内的最佳观测时间和地点应是9时08分~9时ll分在黑龙江漠河地区,当时太阳高度约21.5度,日全食持续时间为2分46秒。可见日全食的可观测条件要比l968年9月22日在新疆和l980年2月16日在云南的日全食优越得多。新疆日全食的太阳高度只有5度,全食时间只有0.3分钟;云南日全食时太阳高至也只有9度,全食时间不过l.7分钟。

我国准备对这次日全食进行专业观测研究。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云南天文台、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地球物理研究所、电子工业部22所、南京大学天文系和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等已经提出了涉及太阳物理、空间物理、电离层、地磁和地电等领域的16个观测项目,其中太阳方面有色球闪光谱和日冕白光观测,以及毫米波和厘米波太阳射电观测。许多天文爱好者也已表示到时将前往北疆进行业余观测。同时,日本、台湾和香港地区的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也在联系到漠河地区观测。19年3月5—10日还将在漠河县举行“太阳与人类环境”科学讨论会,对日食观测、日地关系及其对人类环境的影响,进行学术讨论,并提供观测和观赏本次日全食的机会。

1999 年 欧 洲 日 全 食

1999年8月11日的日全食,是本世纪陆陆地区可见的最后一次日全食。许多国家的天文学家和爱好者都组团赴欧洲观测日全食的壮观景象。中国科协和中国天文学会已组成赴欧日全食观测团队,主要进行照相(日珥、日冕、贝利珠等)观测和光谱观测等。

这次日食,全食带经过欧亚大陆许多国家的许多城市(从大西洋西海岸,经大西洋、英国南端、法国、德国,到西亚、印度北部和孟加拉湾)。其中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特附近全食时间最长,是这次见食最好的地区。详细情况请见附表和附图。

8月11日全食带内各地见食情况表

地名 全食

时间 食甚时刻

(地方时) 太阳地平高度 太阳地平

经度

彭赞斯

2m02s 11:12

(上午) 46° 130°

普利茅斯

英 1m39s 11:14

(上午) 46° 132°

兰斯

法 1m59s 12:26

(下午) 52° 146°

梅斯

法 2ml3s 12:29

(下午) 53° 150°

斯图加特

德 2m17s 12:34

(下午) 55° 157°

慕尼黑

德 2m08s 12:38

(下午) 56° 162°

萨尔茨堡

奥 2m02s 12:41

(下午) 57° 166°

格拉茨

奥 lml2s 12:46

(下午) 58° 172°

塞格德

匈 2m21s 12:55

(下午) 59° 185°

布加靳斯特

罗 2m22s 2:07

(下午) 59° 202°

瑟瓦斯

土 2m07s 2:32

(下午) 55° 232°

迪亚尔巴克尔

土 1m20s 2:40

(下午) 53° 242°

伊斯法罕

伊朗 1m33s 4:33

(下午) 41° 262°

卡拉奇

巴 1ml3s 5:27

(下午) 22° 277°

瓦多达拉

印 1m02s 6:02

(下午) 15° 281°

1999 年 欧 洲 日 全 食 照 片

狭缝日食----1999年8月11日德国慕尼黑日全食观测纪实

中国科大附中刘文静

1999年8月11日,我随全国日全食观测团来到了德国南部城市慕尼黑观测本世纪最后一次日全食。这次日全食带从大西洋西部开始,经过欧洲、亚洲西部和南部,在印度洋北部结束。慕尼黑位于日食带内,日食全过程长达之小时40分左右,全食时间在2分钟以上。

8月11日这天的天气是多云、小雨,但是我们还是按来到了预先选好的观测地点:慕尼黑航空博物馆的操场上。8时30分左右我们架起照像机、望远镜紧张地进行着观测前的准备工作。天空浓云密布,偶尔露出小片蓝天,但又很快被乌云遮盖。随着时间的推移,天空越阴越重,并下起了阵阵小雨。我怀着十分焦急的心情时而看表,时而看天,等待11时16分24秒(慕尼黑初亏时刻)初亏就拍照。但是初亏时刻到了,太阳完全被浓云遮往了。 11时23分太阳从云层的缝隙中露了出来,我急忙按下快门,拍下第一张日食照片,此时太阳己被月面遮往了一小部分。就这样,只要太阳露出云层我就抢拍一张。天空的云向南飘着,太阳时隐时现。日全食快开始了,云层仍然很厚,我的心情更加紧张,我盼望着奇迹出现。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 12时37分13秒(全食始的时间)奇迹真的出现了,浓云裂开一条狭缝,太阳从云层的狭缝中露了出来。刹那间太阳光芒四射,前倍利珠放出耀眼的光芒,日全食开始了,人们欢呼着。沸腾着。我连忙按动快门拍下了倍利珠、日珥和日冕。日全食时天色很暗,太阳戴上了一顶银白色的帽子,十分壮观。日冕的形状随太阳活动的强弱而变化,今年太阳活动己步入峰年,日冕接近圆形,而太阳活动宁静时则日冕较扁。 12时39分26秒月亮移出太阳表面,一束耀眼夺目的光芒再次从暗黑的日面边缘闪现出来,后倍利珠出现了。2分13秒的日全食结束了,我们的度过了这非常短暂的“黑夜”,迎来了“黎明”。14时1分29秒太阳复圆了,天又阴了下来,下起小雨。两个多小时的观测,动人心弦。这是一场惊喜,浓云密布的天空露出一条狭缝,让我又一次饱览了日全食的壮观、美丽。这是一场惊险,险些给我留下本世纪最后的遗憾。真是永生难忘慕尼黑的狭缝日食。

未 来 的 日 食

2000~2020年中国可见的日食

年月日 食类 年月日 食类

2002. 06. 11 环食 2011. 01. 04 偏食

2003. 05. 31 环食 2011. 06. 21 偏食

2004. 10. 14 偏食 2012. 05. 21 环食

2005. 10. 03 环食 2015. 03. 20 全食

2006. 03. 29 全食 2016. 03. 09 全食

2007. 03. 19 偏食 2018. 08. 11 偏食

2008. 08. 01 全食 2019. 01. 06 偏食

2009. 01. 26

环食 2019. 12. 26 环食

2009. 07. 22 全食 2020. 06. 12 环食

...

5月24日至6月5日 去欧洲旅游 天气如何 要准备和 注意些什么?

初中地理知识复习提纲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都 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 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6、五带的划分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7、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与注记。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8、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0、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洲、北美洲。大部分

人们习习惯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11、陆地地形 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山地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由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是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平原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常用“一望无际”来形容平原的坦荡。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欧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较简单,分别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亚洲的地形则比较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

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 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的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14、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做该地的气温年较差。

15、世界气温的分布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规律: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17、降水的季节变化 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近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国北京;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常年湿润区:在南、北纬400~~60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

18、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一、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3、热带季风气候 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4、热带沙漠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1、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致以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2、地中海气候 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夏季。

4、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19、自然 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是自然。按其形成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一类是非可再生。可再生,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非可再生,是指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产的。

20、土地的利用类型 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21、土地的分布 温带湿润的平原地的地势平坦,气候温暖,适宜发展农业,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22、地球上水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陆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泽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种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总量很多,但是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中,冰川中储存的水量最多,现在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护水,主要途径有:节约和合理用水,减少对水的浪费;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扩大淡水来源。

23、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森林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世界有森林面积40亿公顷,主要在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全球森林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24、铁、煤、石油的分布 世界上铁、煤、石油的分布情况如下:

1、世界上的铁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西、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这七个国家的铁的储量约占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国中,煤储量居世界前列的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

3、世界上石油的分布很集中,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主要输往日本、欧洲和北美洲等地。

25、世界人口的增长 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特别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欧洲为2%;亚洲为15%;北美洲为10%;南美洲为17%;大洋洲为14%;非洲为27%。

26、世界人口的迁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规模变小,人口迁移主要以三种形式为主。第一种是科技移民,即大批的高素质人才由发展中国家移向发达国家。第二种是劳动力输出。外籍劳工流动的基本方向是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贫穷国家流向富裕的在石油输出国,由人口稠密的同家流向人口稀疏的国家。第三种是国际难民迁移。

27、世界人口的分布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在严寒的苔原带、冰原带,广大的严寒带针叶林带,末开发的热带雨林带,干旱的沙漠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少。

28、人口向城市迁移及产生的问题 一个国家的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世界上发达国家人口的70%以上为城市人口,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只占人口的30%多一点。现在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29、世界的人种 白种人的肤色、眼色、发色一般较浅,头发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他们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黄种人的皮肤呈淡**或棕黑色,头发黑直,面庞扁平,体毛中等。他们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黑种人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较少,他们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美国境内。

30、世界上的国家 世界上有190多个国家,名国的面积大小不一,面积最大的俄罗斯有1700多万平方千米。中国的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居第三位。最小的是梵蒂冈。

31、国界和领土 国界线范围以内的陆地、领海、领水和领空,总称为领土。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以安第斯山为界;美国和加拿大东部以湖泊中心为界,西部有一段以纬线为界,有一段以经线为界。

32、世界地埋区域的划分 共分为13个地区。图见书本第一册P83。

33、东亚概述 图见P85。东亚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侧,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等国家。蒙古的畜牧业占有重要的地位。日本为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冬季盛行偏北风,风由寒冷的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向太平洋,风力强劲,受其影响,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风从太平洋、印度洋带来丰沛的降水,降水由沿海向内陆减少,气候炎热。在东亚的季风气候区内,根据气温和降水的不同,又分为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前者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雨季较短;后者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雨季较长。

34、东亚的人口和经济 东亚是世界上**人种的主要分布区,居民绝大部分是**人种。东亚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

35、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面积比较狭小,人口稠密。日本境内多山,国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邻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本州岛太平洋沿岸的神户和横滨,是全国著名的海港。日本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著名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方相比,冬季较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比较丰富。全国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山间河流短急,水能丰富。但矿产贫乏。图见第一册P90。

36、日本的经济 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神户和横滨的日本两个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日本同中国的贸易有很展。从中国输入的商品有服装、石油、煤炭、棉花、水产品和蔬菜等。向中国输出的商品有钢材、电子产品和其他工业产品。

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首都东京在关东平原的南部,东京湾的西北岸。 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上著名的渔场。日本的量常占世界第一位。现在稻米的产量已能自给。但蔬菜、水果仍需要进口。

37、东南亚 图见第一册P94。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南部狭长,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叫做马来半岛。东南亚的国家,除了老挝是内陆国外,其他都是临海国或岛国。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印度尼西亚。领土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是世界上火山活动最多的国家。因此有“火山国”之称。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38、居民与经济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该国人口一半以上分布在爪哇岛。东南亚是华人与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其祖先大多是中国广东、福建的居民。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棕油、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产品的最大产地,各国居民多以稻米为主在食物。东南亚的矿产以锡和石油为最重要。新加坡有“花园城市”之称。

39、南亚 图见第一册P108。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南亚北部有绵延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这一部分叫做“南亚次大陆”。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恒河冲积而成,是南亚的主要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印度半岛大部分被德干高原所占据。南亚的降水受季风的影响,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风,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西北季风,为旱季。

40、印度 印度的耕地面积很广,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和小麦,经济作物有棉花、茶、黄麻等。印度的矿产主要有煤、铁、锰等。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东北部。首都新德里。加尔各答盛产黄麻,是印度的纺织工业中心和重要海港。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孟买位于西部沿海,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

41、中亚 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深居亚洲陆。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中亚境内的河流多为内流河。西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内流湖--里海。中亚中部和南部牧场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产棉基地。乌兹别克斯坦因盛产棉花而称为“白金之国”。牲畜以细毛羊和羔皮羊为主。同时矿、冶金、军事工业相当发达。

42、西亚与北非 西亚和北非地处亚欧非三大洲、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枢纽地带,地理位置很重要。死海湖面海拔高度为-400米,是世界上陆地表面的最低点。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世界上最高的气温记录出现在北非利比亚的阿齐济耶(57.8℃)。一般降水稀少。只有地中海沿岸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

43、撒哈拉沙漠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西起大西洋岸边,东到红海海滨,北起地中海岸,南抵苏丹热带草原,约占非洲面积的1/4。终年高温少雨,植物稀少,沙漠下有丰富的石油。

44、阿拉伯人与伊斯兰教 西亚和北非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区,主要为白色人种。通用阿拉伯语,这些国家被叫做“阿拉伯国家”。西亚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祥地。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城被称为伊斯兰教的圣城。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看做圣城。

45、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库 西亚和北非是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西亚以波斯湾为中心,形成了一条巨大的石油带,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是西亚主要的产油国家。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2,产量约占总产量的1/4。所产的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摩洛哥一国的磷酸盐储量占世界的3/4。

46、畜牧业与农业 枣椰树是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

47、巴基斯坦 位于阿拉伯半岛西侧,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枢纽。发展滴灌和喷灌技术。

48、埃及 位于非洲东北部,亚洲境内的西奈半岛,也是埃及的领土。全境90%以上是沙漠,耕地、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狭长的尼罗河沿岸平原和入海处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尼罗河全长6600多千米,是世界上第一长河,发源于非洲东部高原,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首都开罗是阿拉伯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亚历山大是埃及在地中海边的重要海港。地中海和红海之间的苏伊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彼此相连,大西洋到印度洋的航程,比绕道非洲好望角缩短了8000-10000千米。过去,埃及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长绒棉一直是埃及著名的出口商品。近年,埃及的石油、运河、侨汇和旅游收入都超过了棉花,成为埃及的主要经济支柱。埃及的金字塔等名胜古迹是旅游的主要景点。

49、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是世界上黑人的故乡。整个非洲大陆的地形以高原为主,东非裂谷带,南起赞比西河,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死火山中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峰。东非大裂谷是地壳在运动过程中断裂形成的。非洲最大的岛屿--马达加斯加岛,有一个突出在海洋上的尖角,叫做好望角。整个非洲有“热带大陆”之称。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分布面积很广。动物主要以斑马、羚羊、长颈鹿、狮和豹子为主。黄金、金刚石的储量和产量都占世界第一位。南非是出产黄金最多的国家,几内亚是出产铝土最多的国家,赞比亚是出产铜矿的重要国家。尼日利亚是重要的石油输出国。

50、居民与经济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非洲只有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三个独立国家。1990年,最后一个殖民地--纳米比亚也宣告独立。整个经济是以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51、南非 南非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首都比勒陀利亚。临近好望角的开普敦是南非最大港口。约翰内斯堡是金矿开和机械制造工业中心。

52、欧洲西部 欧洲西部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海岸线十分曲折。主要的半岛,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有伊比利亚、亚平宁和马尔干三个大半岛。主要的岛屿有不列颠群岛和冰岛。主要的内海有北部的波罗的海,南面的地中海,东南部的黑海。地中海位于欧、亚、非三大洲之间,西经直布罗陀海峡与大西洋相通,北海是重要的边缘海。

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和山为主,平原主要是莱茵河以东部的波德的平原,以西的西欧平原。北部有纵贯斯 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主要有横贯东西的阿尔卑斯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湖泊众多。半岛西侧有冰川作用而形成的地形。意法边境上勃朗峰是欧洲西部最高的山峰。

气候 主要是海洋性气候,冬季比较温和,比较凉爽,全年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降水量向东逐渐减少,年温差自西向东逐渐增大。地中海沿岸的植被以常绿灌木为主,耐旱。多瑙河发源流经九个国家,注入黑海,是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河流。莱茵河流经德国鲁尔工业区,也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

53、欧洲西部的居民与经济 居民以白种人为主。人口稠密的地方大多是工业区。其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最低的。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地区,工农业生产约占世界的1/3。其对外贸易很发达,占世界对外贸易总额的1/2以上,其中德国居第一位。

54、英国 英国全称是“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领土主要包括大不列颠岛和北爱尔兰岛东北部。大不列颠岛分为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三部分,其中英格兰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地区。是工业化最早的国家。目前商船吨位仍居世界前列。英国的石油主要靠进口。北海油田对经济有促进作用。首都伦敦,过去曾叫做“雾都”,是游览胜地,大英博物馆,格林尼冶天文台,公墓内安眠着马克思。

55、法国 是欧洲西部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有着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以平原和丘陵为主的地形、温和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都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园艺业发达,尤以出产葡萄著名,所产的葡萄酒世界闻名。目前,法国是欧洲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首都巴黎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艾菲尔铁塔,凯旋门、蓬皮杜中心、巴黎圣母院是有名的旅游胜地。同时巴黎还是著名的时装与化妆品中心。法国的烹调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56、德国 是欧洲西部邻国最多的国家。北部是北德平原,中部是山地,南部有高原和草地。德国工业的发展,主要是建立要本国丰富的煤炭,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雄厚的科技力量基础上。鲁尔区是德国重要的工业区。德国南部的慕尼黑是德国宇航、飞机制造和微电子中心,德国是欧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莱茵河是德国最重要的河流,是德国的“黄金水道”。货动量居世界各河首位。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有首都柏林、汉堡和慕尼黑。

57、欧洲东部和北亚 欧洲东部是指西起波罗的海东岸,东到乌拉尔山,北到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山之间的欧洲部分。北亚是指亚洲北部属于俄罗斯的领土部分以。

58、俄罗斯 领土面积为1700多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面。欧洲部分集中了全国3/4的人口。首都莫斯科位于欧洲部分中央。伏尔加河发源了东欧平原西部的丘陵地区,注入里海,是欧洲最长的河流。贝加尔湖位于西伯利亚,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俄罗斯的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和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这两个工业区以机械、化学和多种轻工业为主。二战后,工业建设向东发展,在乌位尔山区建立了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为主的乌拉尔工业区,以及以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主的新西伯利亚工业区。其农业不稳定。首都莫斯科。圣彼得堡是全国第二大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是太平洋沿岸的主要海港。

59、北美 是一些以英语为主的美洲国家。西部高山区是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由落基山脉组成。东部高原、山地区 在加拿大境内有拉布拉多高原,美国境内有阿巴拉契亚山。中部平原区有中央大平原。 苏必利尔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是由过去冰川作用形成的。除密歇根湖全在美国境内以外,其余四湖为美、加两国所共有。 北美大部分区属于北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在北美所占的范围最广。北美气候除了受纬度位置影响,降水分布和天气变化还受地形的影响比较显著。北美当地原来的居民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他们是黄种人。因纽特人生活在北冰洋沿岸。

60、美国 美国国旗内有50颗白色五角星。本土有48个州,位于北美西北角的阿拉斯加州,位于太平洋北回归线附近的夏威夷州。美国的全称为“美利坚合众国”。美国面积为930多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四位。美国人口中白色人种占80%以上。美国的有色人种主要是黑人,华人与华侨在旧金山,纽约一带。近几十年来,有不少人从东北部向南部西部“阳光地带”迁移。美国是世界上输出农产品最多的国家。美国农业的另一特点是地区生产专门化,美国的农业生产可分为可抑制棉花带、玉米带、小麦带、乳畜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区等主要农业带。美国是输出工农业产品数量最多,产值最大的国家,是世界上进口小汽车、钢铁、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美国工业的分布,可分为三大地区。东北部地区:纽约是大西洋沿岸最大的工商业中心和港口。南部地区:休斯敦是南部石油化工、宇宙航空研究和发展中心。西部地区:加利福尼亚洲是西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旧金山是西部的大港口,附近的“硅谷”是新兴的电子工业中心。洛杉矶是西部人口最多的城市和海港,主要生产飞机,精密机械等。这里的好莱坞是美国**、电视工业中心,旧金山和洛杉矶也是美国华人最多的城市。

61、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北部,包括三个地理区域,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和西印度群岛。南部是南美洲。南端岛屿中最大的是火地岛,火地岛与南美洲大陆之间隔着麦哲伦海峡。墨西哥和南美大陆之间,有狭长的中美地峡,有“美洲大陆桥梁”和称号。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地峡的最窄处。安第斯山被称叫做“南美洲的脊梁”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巴西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

慕尼黑啤酒节允许销售热红酒

欧洲大陆属于海洋性气候,天气要比我们这里舒适多了。气温总体要比这里低,尤其是德国南部(慕尼黑一带)和奥地利,海拔高(阿尔卑斯山的两侧),气温更低。荷兰、瑞士气温也低些,而法国南部地区气温高些。

这段时间欧洲最低温度一般在十度以下,带件毛衣是必须的。如果去阿尔卑斯山地区,更是冷的厉害。

别忘记带电器插座转换器,德标、法标、意标的都要,不然在那里无法使用。

准备些低面值的零钱,欧洲很多厕所收费并且不找零。

欧洲高温影响旅游吗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 慕尼黑啤酒节向来是各种啤酒的天下,但今年由于天气太冷,组织方破例允许冰激凌摊位出售热红酒。

据德新社25日报道,今年慕尼黑啤酒节自9月17日开幕以来,时常遭遇强降雨和寒冷天气,晴朗温暖的日子屈指可数。天气预报显示,未来一周天气条件也不理想。这导致不少冰激凌摊位生意冷清,门可罗雀。

于是,组织方决定从25日开始,允许这些摊位销售热红酒,但建议他们谨慎挑选背景音乐。用组织方的话说,播放圣诞歌曲就“过分了”。

9月17日,在德国慕尼黑,人们参加慕尼黑啤酒节开幕式游行。

报道说,一般情况下,热红酒只会在圣诞市场上出现。不过,2008年慕尼黑啤酒节期间,组织方也曾因低温天气而允许冰激凌摊位出售热红酒。

作为德国规模最大的民俗节庆活动,慕尼黑啤酒节因疫情于2020年和2021年停办,今年恢复举办,定于10月3日闭幕。数据显示,今年啤酒节已吸引约300万游客,但这一数字远低于2019年第一周到访游客数量。

欧洲旅行9月初如何穿衣服?

近日消息,欧洲国家高温热浪来袭致人死亡。那很多小伙伴担心,还能过去旅游吗?欧洲高温,多个旅游胜地受到影响,其中包含巴黎、马德里、慕尼黑等。关于欧洲热浪的具体事宜,请往下看。

人在们喷池边降温

欧洲将破纪录达40度高温

中新网报道,欧洲多国气象部门和气象预测服务公司Accu

Weather称,这股由北非地区冒起的热气流本周将抵达欧洲,欧洲广大地区将出现近40℃“极热”天气。Accuweather预测,热浪可能会持续到7月初。

热浪范围将覆盖德国南部、法国东部、瑞士、意大利北部和奥地利等。西班牙23日因预计有“比寻常夏天更热”的严重恶劣天气,发出了“**警报”。

法国气象预报员警告说,热浪于23日开始,尤其是在东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将达到35至40摄氏度。

法国气象局说:“虽然时间很短,但这次热浪来得如此之早、强度如此之大,可能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法国卫生部建议,公园和花园等凉爽的公共场所仍然对穷人和无家可归的人开放,而老年人和残疾人应该向当地登记,以获得帮助。

德国气象服务机构DeutscherWetterdienst在推特上警告说,一股“极端”热浪将于24日抵达德国,并在26日或27日达到高峰。

德国气象学家容格(Dominik

Jung)说:“在6月连续3日高达40℃,这是从未发生过的。撒哈拉将热空气吹向我们,加上太阳位置最高,所以高温会持续更久。”

2018年,热浪袭击欧洲,导致西班牙和葡萄牙多人死亡,德国和瑞典干旱。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中心称,欧洲大陆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8月。

气象学家说这一波强劲热浪再次显示了全球变暖对地球的影响,而这种天气将变得更常见。

高温致10人身亡

此外,欧洲多国气温均突破记录,西班牙80%的区域发出高温警告,加泰罗尼亚地区爆发二十年来最严重山火,超过6500公顷土地被烧毁。6月30日,德国西部气温高达38.9℃。目前高温已致欧洲10人身亡。

6月29日,法国南部多地爆发山火,燃烧面积超过600公顷。山火爆发前一日,当地气温飙升至45.9℃,打破该国历史记录。

高温天气34℃是个槛,日常生活中,冷与热都会造成身体的不舒适。人的正常体温大约维持在37℃左右,根据各国的实验,人体感到舒适的气温是:夏季19℃~24℃,冬季12℃~22℃。所以,在炎热的夏天,湿度较高时,气温达到34℃就需要引起人们注意了。当气温和湿度高达某一界限时,人体热量散不出去,体温就要升高,以致超过人的忍耐极限,造成死亡事故。

补充水分把握量少次多原则,炎热天气下人体会大量出汗,极容易发生中暑或虚脱现象,老弱病幼人员应减少户外活动,要注意多饮水以补充身体水分。高温天气,人体内钠、钾随汗液的排出而大量丢失,可引起电解质平衡失调;人体内维生素C、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随汗液的排出而丢失,可引起营养素的代谢紊乱;人体内蛋白质分解增加,可引起能量消耗的增加。因此,保证高温天气下,人体营养需要与膳食合理,对于维持机体生理功能、代谢活动和电解质平衡,适应高温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保障身体健康,均至关重要。首先要补充水分。夏季,气温在36℃~38℃环境下,从事室外体力劳动的人,每日应补充水量10L~12L;从事室内工作的人,每日应补充水量2L~3L。补充水分宜量少次多,以免影响食欲。另外,大量出汗同样会引起无机盐丢失,故在补充水分的同时,应补充无机盐。同时还要注意,应增加维生素C、蛋白质、能量的摄入。

至此,小编还是不介意大家现在去欧洲旅游,当然去的话要提前查好攻略,住宿等等问题。

看你去哪个国家玩,建议准备薄毛衣和厚外套。法国的巴黎、德国慕尼黑温度近似,你穿普通长袖加夹克或薄外套(看晴阴决定)就可以,中午可以脱外套。瑞士去雪山会冷,请自带保暖衣物,一般地区晴天温度不凉,长袖外套加一条漂亮的围巾会很有欧洲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