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图表 天气图表

庆元天气_庆元天气预报七天查询

tamoadmin 2024-06-29 人已围观

简介1."万紫千红总是春"的上一句是什么?2.福建泉州有哪些好玩的地方3.资料 | 《邹县旧志》载邹城相关山岭4.《偶成》原文及翻译赏析5.初一作文300字6.种香菇?7.关于宋代的8.上海被称为什么城?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宋代·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 出自宋代杨炎正的《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爱国抒怀 译文及蛛丝 译文 深秋季节,江面空阔,一阵寒风吹

1."万紫千红总是春"的上一句是什么?

2.福建泉州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3.资料 | 《邹县旧志》载邹城相关山岭

4.《偶成》原文及翻译赏析

5.初一作文300字

6.种香菇?

7.关于宋代的

8.上海被称为什么城?

庆元天气_庆元天气预报七天查询

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宋代·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

出自宋代杨炎正的《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爱国抒怀 译文及蛛丝

译文

深秋季节,江面空阔,一阵寒风吹来,眼睛被吹得发涩,顿感寒意,让我这个他乡之客不胜秋意悲凉。为了驱散这些忧愁,我呼酒登楼,登上了多景楼的最高处。倚栏四望,江山壮丽如画,巧夺天工。长江波涛汹涌,那下面的鱼龙应当正在一唱一和地悲啸著吧,而我却没有赋诗吟愁这样的闲情逸致。江上的寒风霜露总是善于欺负客居之人,将它们的寒气吹入我的衣裘中,让我顿感寒冷。

寒意让我顿时清醒,满腔豪情都化成感慨,望着神州大地徒然兴叹悲鸣。我一直胸怀报国壮志,却报国无门,空自白了鬓间须发。平生空有一腔意气,现在却只剩了憔悴,暮年已至,如何能再有作为,一展襟怀?只有这江上的明月和那沙鸥能够了解我的心意,就让它们陪我度此残生吧。

赏析

词的上阕领起于登楼所见的萧索秋景。“寒眼”并非冷眼,而是“眼寒”,是冷落的景物使眼睛生出寒意,其实就是心寒、情寒。“乱空阔”初看颇不合情理,因为“乱”似乎与空阔关系不大。词人借秋天的背景将“乱”字与落叶相结合。秋天到来,落叶处处,使空阔的江天看起来零乱而萧条,如此理解,“乱空阔”自然就合情合理了。而萧条的愁情是由萧条的秋景引起。所以词人云“客意不胜秋”。不过词人并没有继续这种低沉的情绪,而是强行振作,越是愁恨低回,他越是要“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这显示了他的倔强和自信。在词人这种精心设计中,他在“最高楼”上目睹了“江山图画”的可舒可卷,听到了长江波涛汹涌中的“龙鱼悲啸”,并无余暇顾及小家子气的“诗愁”。可是,江山虽然壮美,却挡不住南宋国势日渐衰微。词人虽然倔强,壮志仍然难酬,此时的豪情,壮则壮矣,而悲愤却是掩在深处抹不去,勉强的豪情无法长久。当强提的那口硬气逐渐消退,一阵秋风秋露,此时词人寒意顿生,情绪再次低沉下来。

下阕抒情。在情绪跌宕起伏的登楼“望神州”之后,词人忽然有所悟继而感叹。国势衰微,有志者理应报国,可像词人这样的智勇双全人士却报国无门。他为此忧愤白头,平生的抱负理想、壮志豪情,只剩下今时的失落黯然。时光流逝,词人垂垂老亦,他壮志难酬。念至于此,词人虽不甘心,却也无可奈何,只有“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陪伴他的只有江月和沙鸥。情绪承接上阕结尾处的低回,显得不平、无奈、凄凉。

创作背景 淳熙五年(1178年),词人与辛弃疾二人从水路旅游,经过扬州,登上了多景楼,感怀伤景,不能自已,于是写下了这首词。杨炎正(1145—?)字济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杨万里之族弟。庆元二年(1196)年五十二始登第,受知于京镗,为宁县簿。六年,除架阁指挥,寻罢官。嘉定三年(1210)于大理司直任上以臣僚论劾,诏与在外差遣,知藤州。嘉定七年又被论罢,改知琼州,官至安抚使。杨炎正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

杨炎正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 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秋风吹地百草乾,华容碧影生晚寒。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万紫千红总是春"的上一句是什么?

游(1125~1210) 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父陆佃,徽宗时官至尚书右丞,被诬元□党籍,罢知亳州。父陆宰,官朝请大夫,直秘阁。陆游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世宦家庭。他诞生和成长的年代,正当宋王朝腐败不振、屡遭金国(女真族)进犯的时候。陆游诞生的第二年,金兵即攻陷宋朝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他随父陆宰向南逃亡,在"经旬不炊"和夜闻金兵马嘶中,历尽艰辛,逃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后又逃归故乡山阴。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群情激昂的抗敌气氛,给童年时代的陆游留下难忘的印象,并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他后来曾这样回忆道:"绍兴初,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虽丑裔方张,视之蔑如也。"(《跋傅给事帖》)生平 陆游自幼好学不倦,自称"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青年时代曾从江西派诗人曾□学诗,得到不少启发,但他并未受其束缚,又从前代大诗人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岑参等人的诗作中汲取滋养。

封建家庭虽然给陆游以良好的文化熏陶,特别是爱国教育,但也给他带来婚姻上的不幸。他20岁时与唐氏结婚,夫妻感情甚笃,可是母亲却不喜欢唐氏,硬逼着他们夫妻离散。离婚后,陆游非常伤痛,曾在10年后的一次偶然相遇中写了〔钗头凤〕词以寄深情,此后多次赋诗怀念,直至老年还写了有名的爱情诗《沈园》。

陆游29岁时,赴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应锁厅试,名列第一,但因居于投降派权臣秦桧的孙子之前,又因他不忘国耻"喜论恢复",于是受到秦桧忌恨,竟在复试时将他除名。秦桧死后,孝宗即位,起初颇有抗金之志,主战派受到重视,陆游方被起用。他积极向朝廷提出许多抗敌复国的军事策略和政治措施。但由于张浚举兵北伐,部下将领不和,再加投降派掣肘,抗战终于受挫。宋朝廷立即动摇,又走上屈服求和的老路;陆游也被加上"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黜还乡。

陆游在故乡山阴镜湖之滨闲居 4年,屡次上书求职,最后才于乾道五年(1169)得一个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小官,其时已45岁。他迫于生计,不得不于次年远行入蜀就任。由于位卑职微,再加僻处山城,感到无所作为,但任期满后"归又无所得食",不得不又上书求"捐一官以禄之,使粗可活"。乾道八年(1172)主战将领四川宣抚使王炎聘他为干办公事,延至幕中襄理军务。这使陆游的生活发生很大变化,他换上戎装,驰骋在当时国防前线南郑(今汉中)一带。铁马秋风、豪雄飞纵的军旅生活,使陆游的怀抱不禁为之一开,写出了许多热情奔放的爱国诗篇。"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丹心唯报国",可算是他这一时期生活和心情的写照。特别是当他看到川陕地势险要,民气豪侠,觉得可用关中作根本,以谋反攻收复失地。于是便向王炎陈进取之策,提出一些经略中原、积粟练兵的战略。他充满胜利的信心,认为"王师入秦驻一月,传檄足定河南北"。可是陆游的这一片报国赤忱,并不能实现。腐败的宋朝廷,只求苟安,无意进取,致使将士闲置前线,"报国欲死无战场"。不久,宋朝廷将王炎召回,随即罢免,陆游也改任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他只好抱着"不见王师出散关"和"悲歌仰天泪如雨"的激愤心情,眼看着收复中原的希望破灭。此后,陆游又在蜀州、嘉州、荣州代理通判、知州等职,自称"身如林下僧",抗战复国的壮志一直得不到伸展的机会。

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陆与范素有诗文之交,因此不甚拘守官场礼数,以至引起了同僚讥议;又由于陆游的复国抱负和个人的功名事业长久得不到伸展,常以"脱巾漉酒,拄笏看山"为自得,甚至在琵琶腰鼓、舞衫香雾中寻求精神遂又麻醉,被同僚指责为"不拘礼法,恃酒颓放"。于是陆游索性自号"放翁",并在诗中这样解嘲道:"名姓已甘黄纸外,光阴全付绿樽中。门前剥啄谁相觅,贺我今年号放翁。"从此,"放翁"便和他的诗名同著于世。

陆游在川陕 9年,祖国的山川形势、风土民情丰富了他的生活体验。特别是在南郑前线,他接触到许多边防战士和"忍死望恢复"的"遗民",使他的精神境界不禁大开,并将许多富有生活实感的爱国激情倾注于诗。这是他创作上收获最多的时期。陆游对这一创作阶段很珍视,觉得"诗家三昧忽见前",于是将全部诗作题名为《剑南诗稿》。

淳熙五年(1178)春,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在江西任上,当地发生水灾,他"草行露宿",不辞辛苦,亲到灾区视察,并"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不料却因此触犯当道,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

陆游在家闲居 6年,已经62岁,才又被起用为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州。他赴京受命,写了有名的七律《临安春雨初霁》,其中"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两句,得到孝宗的激赏,但孝宗并不了解陆游的真正抱负,只叫他到严州后,"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新职虽然不合陆游素志,但他还是勤勉从事,正如诗中所说:"忧民怀懔懔,谋己耻营营。"他在任上,力求"宽期会,简追胥,戒兴作,节燕游",因此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为他立碑,并为他曾经作过严州太守的高祖陆轸立祠,以纪念他们祖孙二人。

在严州任职期间,陆游曾将历年所作诗,特别是早年的作品,严加删选,共得2500余首,刊刻为《剑南诗稿》20卷。此书行世后,深得当时文坛赞誉。

淳熙十五年(1188),陆游在严州任满,卸职还乡。不久,被召赴临安任军器少监。次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于是他又连上奏章,谏劝朝廷"力图大计,宵旰勿怠",并提出"救民之贫,莫先于轻赋"等政治主张。这时宋朝廷已耽于偏安享乐,无意进取,所以陆游的建议不仅不被采纳,反而遭到□佞之徒的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陆游对此非常愤慨,便索性将山阴镜湖故居命名为"风月轩",以示讥讽。

此后,陆游长期蛰居农村,计有12年之久,在幽静但却清贫的生活中度着晚年。他将书室命名为"老学庵",以坐拥书城为乐,正像诗中所说:"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另外,他还亲自参加一些农业劳动:"扶衰业耕桑","夜半起饭牛",甚至为了应付"吏征租",不得不典质衣服。由于他"身杂老农间",了解到下层人民的痛苦,而且感到"忠言乃在闾里间",所以想和他们倾吐满腔爱国热情:"耿耿一寸心,思与穷友论。"农民们也感到陆游可敬可亲,每当看到他走来,便取出酒菜招待。他们为了感谢陆游治病施药,更是"村巷欢欣夹道迎",而且生子多以"陆"字为名,以报"活我"之恩。

在陆游乡居时,宁宗于绍熙五年(1194)七月代光宗即位,次年改国号为庆元。外戚韩□胄当政。他斥理学为伪学,罢逐宗室大臣赵汝愚及理学家朱熹等,史称"庆元党禁"。在这一时期,陆游曾应韩□胄之请,为他撰写了《南园记》,希望他"勤劳王事"。嘉秦二年(1202),宋朝因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尚未完成,召陆游入朝修撰,次年修毕,即辞官还乡。开禧二年(1206),韩□胄对金宣战,因急于贪功,贸然出师,不久即以失败告终。

韩亦被杀取首送金议和。由于陆游和韩曾有上述关系,在当时和后来都曾受到一些责难,认为"晚节"不终。其实,陆游在韩当政时退而复出,主要是为抗敌复国的夙愿所驱使,并无趋炎附势之意。

陆游于嘉泰三年辞官还乡,已近80高龄。此后犹赋诗作文不辍,但身体却逐年衰弱,终于在嘉定二年(1209)十二月二十九日,85岁的老诗人抱着未见国土收复的遗恨,与世长辞。

诗歌创作 陆游是一位创作特别丰富的诗人,集中存诗共约9300余首。他的诗大致可以分为三期:第一期是从少年到中年(46岁)入蜀以前。这一时期最长(约30年),但集中现存诗却最少,约 200首左右,这是因为他将早年那些"但欲工藻绘"的作品尽行删去的结果。据其《跋诗稿》中所说,他曾将42岁以前的诗"又去十之九",估计删去总在万首以上。由此也可看出,他前期的诗作主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第二期是入蜀以后,到他54岁罢官东归,前后近20年,存诗2400余首。这一时期他从军南郑,深入国防前线,充满战斗气息的豪迈生活以及雄奇壮伟的山川形势,不仅加深了他对现实的体验和激发了他爱国的思想感情,同时诗风也随之一变,正像他在诗中所说的"地胜顿惊诗律壮"。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成熟和丰富,奠定了他作为一代文宗的崇高地位。第三期是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亦有20年,现存诗约近6500首。这一时期的诗作最多,当是由于晚年未暇删汰的缘故。这一时期他生活比较平静,与农民接触较多,再加他宦海沉浮,饱经忧患,且年事渐高,因此在诗中表现为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诗到无人爱处工",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时的某种心情和所向往的艺术境界。另外,在这一时期的诗中,也表现出趋向质朴而沉实的创作风格,如许多反映农村疾苦的诗即属此类。以上所分三期,仅是大致而言,并不能截然分割。其实每一时期都有出色的作品,即使是早期,在语言韵律等方面,也显示了诗人艺术上的功力,从而为后来达到更高的成就准备了基础。更重要的是,在陆游的诗中始终贯串着一个永不衰退的特色,这就是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一特色在他中年入蜀以后,表现尤为明显,不仅在同时代的诗人中显得很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无怪称之为"亘古男儿一放翁"。由于陆游所写的诗"言恢复者十之五六",故屡遭投降派的打击和排挤。但他"位卑未敢忘忧国",抗敌御侮一直是最能触发他创作激情的思想主题。在他早年的诗中曾这样写着:"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夜读兵书》);到了82岁的老年,还是"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行》)。正是这种永不衰竭的爱国热情,使陆游唱出了那一时代最高亢的歌声。他所写的许多感情激昂、气概宏肆的诗篇,像黄钟大吕一般地震荡人心。

陆游的"一片丹心"始终得不到报国的机会,不能不常常感到压抑和愤慨,在诗中也就表现为在激昂的基调中又鸣响着悲怆。正象他在有名的《书愤》诗中所歌咏的:"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又如:"白发萧萧卧泽中,□凭天地鉴孤忠。……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其他还有《金错刀行》、《送七兄赴扬州帅幕》、《胡无人》、《病起书怀》、《关山月》、《出塞曲》、《夜泊水村》、《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纵笔》、《陇头水》等等,都是气壮语豪而又托兴深微之作。特别感人的是,陆游在临终前夕,还不忘收复国土,在有名的《示儿》诗中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以上这类诗,堪称是最能体现陆游创作精神的代表作。

陆游不仅在诗中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同时还对腐朽无能、苟安求和的统治当局发出愤怒的谴责:"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感愤》);"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夜读范至能〈揽辔录〉》)。另外,陆游还在《追感往事》、《客从城中来》、《北岩》、《关山月》等诗中痛斥那些不恤国难、唯知奢靡享乐的官僚。面对着"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的腐败现象,他痛心疾首地大声疾呼:"於乎此何心,有酒吾忍酌?"(《醉歌》)

对处于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下的人民,陆游也在诗中表现着深切的关怀。在《三月二十五夜达旦不能寐》、《秋获歌》、《秋赛》、《农家叹》等诗中,他描述当时的现实是:"富豪役千奴,贫老无寸帛","常年征科烦□楚,县家血湿庭前土","一身入县庭,日夜穷笞榜。"由于陆游对人民的痛苦感受深刻,所以他对被迫反抗的人民怀着不寻常的同情,以至在《两獐》、《疾小愈纵笔作短章》等诗中出现了这样光辉的思想:"吏或无佳政,盗贼起齐民";"彼盗皆吾民,初非若胡羌。奈何一朝愤,直欲事殴攘?"这种对"盗贼"的看法已经冲破一般文士的观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

总之,忧国、爱民、誓死抗战,是陆诗的最大特色并能传诵千古的原因。除此以外,陆游还写了很多别具风采的诗。这些诗或抒发生活感情,或描写山川风物,呈现着自然流畅而又清新俊逸的风格;其中还有些作品将诗情和哲理艺术地交融在一起。如《春晓》:"花经风雨人方惜,士在江湖道益尊";又如《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剑门道中遇微雨》: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等等。

陆游的诗可谓各体兼备,无论是古体、律诗、绝句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写得又多又好。在这方面,陆游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同时又富有自己的创造,所以有人称他和杜甫、李商隐完成七律创作上的"三变"(舒位《瓶水斋诗话》);又称他的七律"当时无与比埒"(沈德潜《说诗□语》)。在陆游的七律中,确是名章俊旬层见叠出,每为人所传诵。如"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黄州》);"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夜泊水村》);"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枕上作》);"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度浮桥至南台》);"月色横分窗一半,秋声正在树中间"(《枕上》);"溪鸟低飞画桥外,路人相值绿阴中"(《衡门独立》)等等。这些名作名句,或壮阔雄浑,或清新如画,不仅对仗工稳,而且流走生动,不落纤巧。

除七律外,陆游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当推绝诗,前人曾称"可直追唐音"。这类诗除前面提到的《示儿》、《剑门道中遇微雨》等篇外,其他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楚城》"江上荒城猿鸟悲",《小雨极凉舟中熟睡至夕》"舟中一雨扫飞蝇"等等,都不愧是"视唐殆无愧色"的绝句。

陆游的诗虽然呈现着多彩多姿的风格,但从总的创作倾向来看,还是以现实主义为主,正如他自己所说:"道向虚中得,文从实处工。"他继承了屈原等前代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并立足于自己的时代而作了出色的发挥。所以有人将他和杜甫媲美,誉之为"可称诗史"(《后村先生大全集》)。不过,陆游也不时在诗中驰骋其丰富的艺术想象,如在《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诗中,绘声绘色地描写了抗战胜利的欢乐情景:"驾前六军错锦绣,秋风鼓角声满天。苜蓿峰前尽停障,平安火在交河上。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其他如在《醉歌》、《出塞曲》、《神君歌》等诗中,也表现着思飘云外的浪漫风韵,无怪他又有"小太白"之称。不过陆游的这类诗作仍然带着强烈的现实色彩;或者说是现实理想得不到满足的一种反激。

总之,陆诗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取得很高的成就,诚如前人所称:"无意不搜而不落纤巧,无语不新而不事涂泽,实古来诗家所未见。"(赵翼《瓯北诗话》) 陆诗也有不足之处。它虽然"清空一气,明白如话",但有时不免率尔成章,气势有余而含蕴不足。还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缺点,是词意和句法有互相重复蹈袭的现象,特别是在晚年。这是由于他创作甚丰,因而"不暇剪除荡涤"的原故。此外,由于陆游毕竟是一位生活在封建时代的诗人,思想上难免有许多局限,特别是当他受到黑暗势力打击的时候,更容易产生空虚、悲观的情绪,有时甚至在那些写得激昂慷慨的诗中也不能避免。如"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黄州》);"百年细数半行路,万事不如长醉眠"(《寓馆晚兴》)等等。但陆诗的这些消极因素,与他的整个创作比较起来,终是小疵,并不影响他作为一位大家屹立于宋代文坛。

词的创作 陆游不仅工诗,还兼长写词。由于他对这种诗体不甚注重,所以词作不多,现存词共有 130首。他的词也是风格多样并有自己的特色。有不少词写得清丽缠绵,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比较接近,如有名的〔钗头凤〕即属此类。在这首词中他对硬被封建势力拆散的前妻唐氏,倾吐了曲折而深挚的恋情:"红酥手,黄□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其他如〔鹧鸪天〕"南浦舟中两玉人",〔临江仙〕"鸠雨催成新绿",〔蝶恋花〕"陌上箫声寒食近",〔水龙吟〕"樽前花底寻春处"等,亦是情致深婉的作品。但是,陆游毕竟又和当时为他所推崇的婉约派词人秦观不同,他在词中并不是一味剪红刻翠,而是常常抒发着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着高超的襟怀,如〔南乡子〕:"早岁入皇州,樽酒相逢尽胜流。三十年来真一梦,堪愁。客路萧萧两鬓秋。"又如〔卜算子〕:"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其他如〔渔家傲〕"东望山阴何处是",〔双头莲〕"华鬓星星,惊壮志成虚,此身如寄"等等,或苍凉旷远,或寓意深刻,这类词又和苏轼比较接近。但是最能体现陆游的身世经历和个性特色的,还是他的那些写得慷慨雄浑、荡漾着爱国激情的词作,如〔汉宫春〕:"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又如〔谢池春〕:"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烽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来多误。"其他如〔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桃源忆故人〕"中原当日三川震",〔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等等,都是饱含着一片报国热忱的雄健之作。这类词又和辛弃疾比较接近。毋怪前人曾称陆游的词"纤绝处似淮海,雄快处似东波"(杨慎《词品》);又有人说"超爽处更似稼轩"(毛晋《宋六十家词·放翁词跋》),这个评语是有道理的,他和辛弃疾确是一扫当时纤丽的词风,虽然从总体来说稍逊于辛词的成就。

陆游在散文上也著述甚丰,而且颇有造诣。其中记铭序跋之类,或叙述生活经历,或抒发思想感情,或论文说诗,此类最能体现陆游散文的成就,同时也如在诗中一样,不时表现着爱国主义的情怀,如《静镇堂记》、《铜壶阁记》、《书渭桥事》、《傅给事外制集序》等皆是。其他如《澹斋居士诗序》等文,则表现了陆游对文学的卓越见解:"盖人之情,悲愤积于中而无言,始发为诗,不然,无诗矣。苏武、李陵、陶潜、谢灵运、杜甫、李白,激于不能自已,故其诗为百代法。"这种视创作重在内在修养而不在于外在形式的观点,对他所说的"工夫在诗外"可算是作了进一步的发挥。陆游还有一些别具风格的散文如《烟艇记》、《书巢记》、《居室记》等,写乡居生活之状,淡雅隽永,颇似富有情味的小品文。《入蜀记》6卷,笔致简洁而又宛然如绘,不仅是引人入胜的游记,同时对考订古迹和地理沿革也有资助。至于他的《老学庵笔记》则是随笔式的散文,笔墨虽简而内容甚丰,所记多系轶文故实,颇有史料价值。其中论诗诸条(如批评时人"解杜甫但寻出处"等),亦堪称卓见。

总之,陆游是一位创作丰富,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作家。特别是在诗歌创作上,成就尤其突出。人们公认他高于当时与他并称的尤袤、范成大、杨万里,清代人赵翼还认为他胜似苏轼。他说:"宋诗以苏、陆为两大家,后人震于东坡之名,往往谓苏胜于陆,而不知陆实胜苏也"(《瓯北诗话》)。从总体来看,特别是从反映时代的深度和广度来看,陆游确不愧是宋代最杰出的诗人。

作品集 陆游的著作,据汲古阁刻《陆放翁全集》,计有:《剑南诗稿》85卷,《渭南文集》50卷(其中包括词2卷,《入蜀记》6卷),《放翁逸稿》2卷,《南唐书》18卷,《老学庵笔记》10卷等。其他尚有《放翁家训》(见于《知不足斋丛书》)及《家世旧闻》等。中华书局于1976年排印《陆游集》5册,书后附今人孔凡礼《陆游佚著辑存》。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陆游自幼好学不倦,在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20岁时与唐琬结婚,后被其母强行拆散。这种感情伤痛终其一生,《钗头凤》、《沈园》等名作即是为此。29岁时,赴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应锁厅试,名列第一,因居秦桧孙子之前,又因他不忘国耻“喜论恢复”,竟在复试时被除名。后得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和蜀州、嘉州、荣州代理通判、知州等职。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淳熙五年,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在江西任上,当地发生水灾,他“草行露宿”,亲到灾区视察,并“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不料却固此触犯当道,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陆游在家闲居6年后,又被起用为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州。淳熙十五年,陆游在严州任满,卸职还乡。不久,被召赴临安任军器少监。次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于是他连上奏章,谏劝朝廷减轻赋税,结果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此后,陆游长期蛰居农村,于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与世长辞。

陆游是一位创作特别丰富的诗人,集中存诗共约9300余首。他的诗大致可以分为三期:第一期是从少年到中年(46岁)入蜀以前。这一时期存诗仅200首左右,作品主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第二期是入蜀以后,到他岁罢官东归,前后近20年,存诗2400余首。这一时期是他从军南郑,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的时期,也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第三期是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亦有20年,现存诗约近6500首。诗中表现了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诗到无人爱处工”,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时的某种心情和所向往的艺术境界。另外,在这一时期的诗中,也表现出趋向质朴而沉实的创作风格。在陆游三个时期的诗中,始终贯串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年入蜀以后表现尤为明显,不仅在同时代的诗人中显得很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陆游的诗可谓各体兼备,无论是古体、律诗、绝句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写得又多又好。在这方面,陆游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同时又富有自己的创作造,所以有人称他和杜甫、李商隐完成七律创作上的“三变”(舒位《瓶水斋诗活》),又称他的七律当时无与伦比。在陆游的七律中,确是名章俊句层见叠出,每为人所传诵,如“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黄州》);“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枕上作》)等。这些名作名句,或壮阔雄浑,或清新如画,不仅对仗工稳,而且流走生动,不落纤巧。除七律外,陆游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当推绝句。陆游的诗虽然呈现着多彩多姿的风格,但从总的创作倾向看,还是以现实主义为主。他继承了屈原等前代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并立足于自己的时代而作了出色的发挥。

词的创作 陆游不仅工诗,还兼长词。由于他对这种诗体不甚注重,所以词作不多,现存词共有130首。他的词也风格多样并有自己的特色。有不少词写得清丽缠绵,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比较接近,如有名的“钗头凤”即属此类。而有些词常常抒发着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着高超的襟怀,如“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双头莲”“华鬓星星”等,或苍远,或寓意深刻,这类词又和苏轼比较接近。但是最能体现陆游的身世经历和个性特色的,还是他的那些写得慷慨雄浑、荡漾着爱国激情的词作,如“汉宫春”“箭箭雕弓”、“春”“壮岁从戎”、“诉衷情”“当年万里侯”、“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等,都是着一片报国热忱的雄健之作。这类词与辛弃疾比较接近。陆游在散文上也著述甚丰,而且颇有造诣。其中记铭序跋之类,或叙述生活经历,或抒发思想感情,或论文说诗,最能体现陆游散文的成就。同时也如在诗中一样,不时表现着爱国主义的情怀,如《静镇堂记》、《铜壶阁记》、《书渭桥事》等。

回答者:伤心々落泪 - 试用期 一级 2-8 20:33

陆游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陆游自幼好学不倦,在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20岁时与唐琬结婚,后被其母强行拆散。这种感情伤痛终其一生,《钗头凤》、《沈园》等名作即是为此。29岁时,赴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应锁厅试,名列第一,因居秦桧孙子之前,又因他不忘国耻“喜论恢复”,竟在复试时被除名。后得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和蜀州、嘉州、荣州代理通判、知州等职。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淳熙五年,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在江西任上,当地发生水灾,他“草行露宿”,亲到灾区视察,并“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不料却固此触犯当道,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陆游在家闲居6年后,又被起用为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州。淳熙十五年,陆游在严州任满,卸职还乡。不久,被召赴临安任军器少监。次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于是他连上奏章,谏劝朝廷减轻赋税,结果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此后,陆游长期蛰居农村,于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与世长辞。

陆游是一位创作特别丰富的诗人,集中存诗共约9300余首

福建泉州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万紫千红总是春”的上一句是“等闲识得东风面”。

原文

《春日》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边,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无论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春风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色。

注释

胜日:天气晴朗的日子。寻芳:春游踏青的意思。泗水:水名,在今天的山东省泗水县。

等闲:随便,到处都可以。东风:春风。

作品赏析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作者简介

朱熹(xī )(1130-1200年)中国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徽州婺)人,汉族。其父朱松,宋宣和年间为福建政和县尉,后寓居福建。朱熹出生于福建尤溪,14岁丧父,随母定居崇安五里夫。19岁时,以建阳籍参加乡试、贡试。荣登进士榜。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狱公事、秘阁修撰等职。后由赵汝愚推荐升任焕章阁侍制、侍讲。庆元三年,韩侂胄擅权,排斥赵汝愚,朱熹也被革职回家,庆元六年病逝。嘉定二年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理宗宝庆三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是程朱学派的主要代表,诗作有《观书有感》《春日》《泛舟》等著名诗作。

资料 | 《邹县旧志》载邹城相关山岭

700多年前被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称为“光明之城”的泉州,在中世纪有着400多年的辉煌。“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行走在城市中间,千古遗风依然会在不经意间多次闪现,既古朴清雅又精致婉约,既内敛深沉又舒展奔放。泉州枕山面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短而无严寒,温暖湿润,四季如春,9月至11月泉州天气晴朗,是旅游的黄金季节。

涂门街位于泉州市区中心地带,东起温陵路,西至中山路,全长1005米,是集商贸、旅游、文化等为一体的繁荣地段。

在这条长仅1000余米的街道上,有着众多的“海丝”文物群,分布着13处宋元文化遗存———清净寺、孔子文庙、通淮关岳庙、东观西台、祖闾苏、世家大厝、棋盘园、东鲁巷、三十二间巷等。

涂门街的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泉州宋元时期的繁荣景象。改造后的涂门街秉承泉州闽南古建筑的风格,又与现代建筑有机结合。涂门街是泉州最有商机、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入选全国第一批“购物放心一条街”。

东湖公园

东湖公园

泉州东湖公园位于泉州城区东北隅,北望清源山, 东眺灵山圣墓,南邻城郊村舍,西联商业大街,是号称“鲤鱼城”之鲤珠所在地, 又是原泉州十大胜景之“星湖荷香”的遗址。

安平桥

安平桥

安平桥是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位于晋江安海镇,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平桥位于中国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和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桥长约5华里,俗称五里桥。安平桥属于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历时十四年告成。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该桥是中古时代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1961年安平桥成为国家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蔡氏古民居

蔡氏古民居

蔡氏古民居,位于福建省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主要由蔡启昌及其子蔡资深于清同治年间至宣统三年兴建。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6座,是第五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多为穿斗式木结构,主体建筑为硬山燕尾脊五开间大厝,左右为卷棚式厢屋,单体建筑多为三进或二进五开间的布局。前后座之间铺宽10多米的石埕,山墙之间有2米宽的防火通道。建筑物中多有晚清文人的各种题词。

府文庙

府文庙

府文庙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百源川池畔,又名府学,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开元末,北宋太平兴国初(公元976-981年)移建今址。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殿宇壮丽,是集宋、元、明、清四朝代的建筑形式的孔庙建筑群,为东南地区最大的文庙建筑群,建筑风格在全国现存孔庙中罕见。

开元寺

开元寺

开元寺位于泉州市鲤城区西街。该寺创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初名莲花道场,武周天授三年(692年)为兴教寺,唐神龙元年(705年)改额龙兴,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开元寺。宋代有支院百余所,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并为大开元万寿禅寺。

崇武古城

崇武古城(3张)

崇武古城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的突出部、泉州湾和湄州湾之间、惠安县境东南24公里的崇武半岛南端,濒临台湾海峡,亦称“莲岛”,始建于1387年,是一处集滨海风光、历史文物、民俗风情、雕刻艺术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天然影棚”、“南方北戴河”。崇武古城是中国仅存的一座比较完好的明代石头城,也是中国海防史上一个比较完整的史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阳桥

洛阳桥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中国四大古桥之一,在洛阳江口,距泉州城5公里,北宋皇祐五年至嘉祐四年(1053~1059年)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造。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长834米,宽7米。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石桥,其“筏型基础”、“种蛎固基法”,是中国乃至世界造桥技术创举,被称为:“北有赵州桥,南有洛阳桥。”

牛姆林

牛姆林

永春牛姆林,被誉为闽南西双版纳的生态旅游区,坐落在福建省泉州市西部永春县下洋镇境内,距县城70公里,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

安溪清水岩

安溪清水岩

清水岩位于安溪县城西北的蓬莱山,始建于北宋,至今已有950多年,内奉中国百仙之一清水祖师,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又是享誉海内外的朝圣旅游地。

清源山

清源山

清源山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北郊,俗称“北山”;又因峰峦之间常有云霞缭绕,亦称“齐云山”。面积62平方公里,主景区距泉州城市区3公里。

清源山是闽中戴云山余脉,峰峦起伏,岩石遍布,盎然成趣,是天然胜景。清源山海拔572米,山脉绵延20公里,象形岩石,千恣百态,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美誉,是泉州四大名山之一。

天后宫

天后宫

泉州天后宫位于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一号,始建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地处城南晋江之滨,“蕃舶客航聚集之地”。该宫是我国东南沿海莆田湄洲妈祖祖庙分灵庙宇中现存较早、规模较大的一座妈祖庙。泉州天后宫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天后路,素来被认为是海内外建筑规格较高、规模较大的祭祀妈祖的庙宇,也是大陆妈祖庙中少数几座被国务院审定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狮黄金海岸

石狮黄金海岸

黄金海岸度假村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石狮市永宁镇海滨,占地6000亩,海岸线12公里,与台湾隔海相望。 闽南黄金海岸度假区分为海面、岸线和陆上三大区域,包括海岛世界、民俗文化村、东南亚缩景公园、大观园度假酒店(三星级)、游乐园(占地240亩)、高尔夫俱乐部、游艇俱乐部、海滨浴场、实弹射击场、商业街、别墅区和直升机场等等。黄金海岸风光旖旎,四季如春,已成为集行、游、吃、住、购、娱于一体、旅游内涵十分丰富的滨海旅游度假区,是福建省十大重点旅游景区之一。

西湖公园

西湖公园

西湖公园位于泉州市区西北部,紧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清源山,总占地面积100公顷,水域面积82.28公顷,陆地面积17.72公顷。1999年以来,市政府先后投资2.3亿元人民币,建成市区西北片区滞洪排涝工程,

深沪湾

深沪湾

深沪湾,一座风光旖旎的晋江小镇,泉州十八景之一,素有“峙海金狮”之称。深沪湾全长6公里,位于晋江东南海滨,从石狮的永宁到晋江的衙口、深沪形成一个秀丽的海湾,犹如一条银色的项链镶嵌在蓝天碧海之间。滩前碧波万顷。滩面金黄开阔,景色蔚为壮观。沙滩清一色的细纯沙粒,如银屑布地,质细坡缓,沙软潮平。滩床宽阔,舒展广拓,潮漫滩上,涛声柔和。海水洁净,水温适中,是沙滩休闲、踏浪嬉水和开展各种海上沙滩活动的理想场所。

仙公山

仙公山

仙公山,又名“双髻山”、“丰山”,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马甲镇,距泉州中心市区约25公里。南北朝时期,因祀“何氏九仙”而得名“仙公山”。其主峰海拔758.5米,总面积25平方公里。是集宗教朝圣、游览观光、休闲、修学度假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福建省级风景名胜区,泉州十八景,泉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岱仙瀑布

岱仙瀑布

岱仙瀑布,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水口镇榜上村水尾的赤石口。溪水从山峰的缺口直下139米,站在瀑布下可以看到飞流直下,水雾形成的虹霓霞雾,使你感到山岚袭人。岱仙瀑布号称“华东第一瀑”,它发源于石牛山的赤石溪,经过山势雄伟的飞仙山峰,落差139 米,分两股飞泻而下,东为岱仙瀑布,西为油漏瀑布。两处交相辉映,格外壮观。岱仙瀑布为我省最大的瀑布之一,名列“泉州十八景”。

雪山岩

雪山岩

永春雪山岩始建于唐代启光年间(公元885年~888年),至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雪山岩坐落于永春群山之宗——雪山上,因山顶凹一湖宽舒平坦,古火山口凹地四周有五个由火山集块堆积而凸起的山包,外形似五瓣莲花座而得名,为闽南地区最高、建筑最具特色的佛教寺庙。

戴云山

戴云山,又名迎雪山,海拔1856米,雄奇险峻,气势磅礴,有“闽中屋脊”之称,是福建省境内的第二高峰,与台湾阿里山遥遥相望。也是戴云山脉的主峰,在福建泉州市德化县赤水镇戴云村。

《偶成》原文及翻译赏析

朱志在县东北六十里,即颜母所祷处也。其东有颜母山,其西有昌平山,山脉皆自泰山来。其外众山,连绛环拱,不可胜数,若尼山之翼云。颜氏祷于尼丘,升之谷,草木之叶皆上起降之谷,草木之叶皆下垂。其山五峰连崎,谓之五老峰。中峰即尼丘,遇出霄汉间,所谓坛其页者,此也。中峰之麓有先圣庙,庙北为中和塞,塞上有观川亭。子在川上处今存柱础。整下沂水出焉,《水经注》曰:“沂水出鲁城东南,尼丘山西北是也。流而为智源溪,溪流而南,其上为坤灵洞。洞有三门,中为一室,广可两楹。内有石床、石枕、石儿,皆天威也。元皇庆间,庙户管用、吉成入而见之邹尹司居敬因刻孔子石像于中。其后为兵所损。子孙奉之,葬于山巅。过溪雨东有文德林。宋仁宗皇佑三年,以孔子诞生之地,封山神为毓圣候。有御制碑记载祠庙志。宋真宗东封,王钦若言:"祭尼丘山,上有紫云气,长八、九丈。"诏遣入内殿头杨怀玉祭谢。金泰和八年二十七日,以先圣诞辰前期一日,宗子率合族诣尼山庙祭奠。日方午,俄闻空中有乐作,皆金石丝竹之声,凡在一舍者皆闻之。

朱志县东南,距城二十里。一名邹峄山,为别于邳之葛绎山也。孟子谓"孔子登东山",即此山。

晋郗鉴避雅其中,又日郗公峄山。周围二十余里,自麓至顶计八里许。高秀特出,尤土壤怪石方叠,络举如丝,故名绎焉。山多孔穴俗谓之峄孔。其最高中峰为五华峰,东峰为冠子石,西峰为大板石。上下石洞,多玲珑通达,如出一洞。又多泉水,每东北风起,同时涌涨,不知所自来。西南风如故。其中胜迹佳境,亭台庵观碑篆题咏,不可胜纪,真岱南奇观也。

前代封祭:秦皇东巡登峄山时,李斯颂功勒石其上,命曰"书门"。(详古迹)

宋延佑时,谴官致祭,封灵岩侯。建三清殿,修玉帝、三官、元帝、泰山行宫、灵官诸殿。

景泰四年,遣刑部尚书薛祭峄山神,立碑百步石上。

附,上下胜境

自西麓盘路口,上至五华峰顶(共盘路四十三盘到顶):

盘路口、荞麦石、虎皮石、左龟石、西簸箕石、南天门(门上四字"天成之险")

卧虎石(石上四字“凌虚直上")、试剑石(块石中分形如剑劈,相传祖师试剑迹)、八卦石(羲石八块俗传伏羲画八卦处)

玉帝洞(在山腰,雕玉石为像。帝座下有深孔,俗传与海相通,谓之海眼)、玉帝殿、万年松(殿左)、圣水井(殿右,千人饮之不竭)、四圣殿(殿右)、三官殿(殿左)、飞升台(远尘子飞升处)、姚真人墓(远尘子师)、北望思亲石(关殿后)、泰山行官(石殿)。

白云洞(洞前有白云宫)、道藏阁(洞前)、朝天泉(在阁下玉帝洞后,大石一块凌空旁挂,下可行人。上贮泉水,不涸不竭)

五华峰(山之绝顶有石矗天,上勒“五华峰”三字),居龙洞(甚低小,下一洞,形亦如之。石上勒四字:"不敢不鞠”,乃登峰路)、探海石(上丰下削如头探状最高险。天气晴时隐见东海)、车辋石(如车轮状)、仙人棋迹(五华峰顶也,石有棋迹)纪王东仓(宽十步许)、纪王墓(峰西)、纪王西仓(墓西,宽五十余步)。

自五华峰以东至炉丹峪:

万寿宫(山之东二里余,有记)、一线天、长廊壁、挂线石。

冠子石(系山之东峰,高次五华,俗传孔子登东山小鲁处。状如妇人冠,故名)、仙人棚(冠子石下一平石,状如棚,大三亩有余。下即仙人洞)、石鼓洞(状如鼓以石击之镗然有声)、莲花池(在洞下)、一鉴亭(王一桢建)、金鱼池(有金鱼在山腰,上立石碑,刻"玉井分香"四字)、隐仙洞(洞前天齐洞,往东花花桃园)、徐八寨洞(隐仙洞东一里)、炉丹峪(有老君殿,相传为老子炼丹处)

自炉丹峪下以西至梁祝洞:

大通岩(岩刻"大通"二字。因洞石通明中正,故名。下有颜子洞,内立"至圣先师"四字碑)、源头活水(有泉一穴,经年不枯,从一石龙中喷出,上有古碑六字:"天下第一名山"。)、孤桐观(《禹贡》峄阳孤桐处,详古迹)、逍遥亭(胡继先建,今废)、妙光洞(在观后。洞西有净室庵观音阁)、天水池(在阁后)、弥陀庵(始皇乘羊车登峄,刻石碑于左,名曰“书门”,恐剥落无考,故刻之以志古迹。万历已丑立、偃石亭(庵后)、观风亭(庵左,王自谨建,今废)、仰止亭(庵以西,胡继先建,今废)、凌高亭(观风亭东,胡继先建,今废)、盘龙洞(洞内有石钟)、峄山神庙(太平兴国寺左百步,石上有宋延估封候碑)、纪王棚(存真武像,以西即盘路口),梁祝读书洞(石勒此五字,俗传梁山伯、祝英台在此读书)

从盘路口上西峰:

门板石(本山西峰,俯于五华之右,如门板状。)二郎宫(在石下)、混元洞(在宫下)、大船石(上刻四字“如舟接渡")、金仙庵(混元洞北)、西华宫(在洞东,上有牛口石)、东华宫、牛角峪。

吴志县西南,距城五十里,其状如凫,与峄山对对峙。《鲁颂曰:"保有凫峄"、凫即此也。山分东、西,名日双凫。东凫西麓有人祖庙。庙内有吕公洞。洞有丹井,水仅盈掬,不竭不溢冬温夏凉,虽众饮之不尽。

清胡志东峰日东凫,西峰日西凫,此郭东社地也。自东凫而东,其南峰有三山、有染山、有大山、马头山;其北峰有王山、有苗山、珠山、有古墓山及九山,此石墙、羊绪、西曹三社之属地也。自西凫而西,其南峰名山亦不一,以属鱼台境,故不录;其北境有名镇头山者,有名薄梁山者,其支山又有铁角、卧虎、羊山等名,此郭东、薄梁两社之地所属也。由薄梁西南六里至鲁村山头,则入济宁、鱼台地矣。此山南北最窄处可一、二里,宽或五、六里。东西则不下六、七十里。极东抵南北京川道,极西山脚插入南阳、独山二湖。山内平旷处皆有村落、若大红套、羊次、羊栏等村是也。有水名黑龙潭,祷雨辙应。

张志亦名承雀山,东西两凫山周围一百六十余里……此山上古或作伏山,《鲁颂》始书作凫也。

娄志总叙:按邹山支分于岱岳。走宁阴,由曲阜而入邹。东南隅为巨越,西南十里为尼山,东一里为颜母,又十里日昌平,绵亘二十里。西南又十里曰蟠龙,又五里日九龙。九龙之东为卧虎,为云,为四基,又三十里为莲青。九龙之西南一里为珠,西为马鞍。南十里为峄山。尾曰岗,邹城负焉。绕城而东日阳,其前为接舆、为唐口、为小丘、为牙。又其前乃为峄。峄之东十里为连峰、南三里为戈,又二十里为圬。圬东为马头。峄之西南相对为凫。

娄志县东北,距城五十里,在尼山之东三里。两山相对,中隔沂水。上有颜母井及祠堂基址。

张志东麓有孔子外祖颜府君祠,明六年创建。

娄志县东北,距城四十里,在尼山之西南十里。绵亘二十余里。《史记》"孔子生昌平乡"即此。今名鲁原村。

娄志县东北,离城二十五里,在昌平山之东南十里。

清胡志山麓有馆陶宁思王墓。

娄志县东北,距城二十里。在蟠山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共数凡九。

娄志县东北,距城三十里,在九龙山之东。又东为云山。

娄志县东北,距城三十里,在云山东南。顶有石,其状如基,其数有四,故山之西麓,孟子墓在焉。

清胡志有宋景佑五年初建孟子庙碑。

娄志县东,距城三十里。在四基山之南。

清胡志二山纵横作丁字形,故又名横山。

娄志县东,距城六十里。其势连绵,峰锐插汉。东为巨山,又东为尖山。

清胡志南入滕……石壁有黄山谷诗。

娄志县东北,距城十五里,在九龙山西南十里。其形独立如珠,故名。即九龙山之前峰也。山之东有石经埠,石上有佛经数行,又有大石鼎足而立,俗谓之支锅石。

娄志县东北,且城二十五里。其北楚即孟母林,下有孟母泉。

清胡志有元元贞元年碑,题曰"邾国宣献夫人墓"。

娄志县北,距城二里,南北两岗,此即县之坐山也。南岗有石坪,阔数丈,上有大字数行,或以为占释文。北岗有石卓立如碑,数大字剥落不可读。昔有建亭名看花楼者,今石柱窟犹存。

清胡志大字数十行,周大象元年匡哲刻也。

张志前岗山刻大集经,系东岭僧安道一所书,及北周大象元年匡哲刻经颂,北魏李巨敖、北齐孙洽等题名。后岗山峰巅有北齐摩崖二十四处。东路有大象二年摩崖二段。涧中石上亦多残字。

清胡志在卧虎山之东元兴社,有鲁遗迹。

娄志县东,距城三里。山之侧有五龙潭焉。

清胡志一名护驾山,山麓有乐陵恭惠王墓、新蔡昭和王墓。

张志阳山东面石棚内有北周佛经残字。与大佛岭及峄山石经洞之经文字体大致相同。

娄志县东,距城五里。在阳山之东南,状如两车之相接,故名。其前为唐口山。

娄志县东南,距城十五里。俗谓之高皇埠,谓汉高祖尝潜居于此。

娄志县东南,在唐山之前,状如犬牙之相错,故名焉。又南为峄山,峄东十里为连峰山,山南三胆为戈山,又二十里为圬山,再东为马头山。

吴志在城东北三十八里土旺村北,俗名四山峪。山口北向,中广数十亩。有兰若,有学舍,系土旺村杜氏捐置。山形盘郁,林木深秀。四面围环,状若圆瓶。下有井日“圣泉”,有洞日"朝阳”。

清胡志山阴有林放墓。

吴志在城东北四十里夏宋村西,有碑志云颛孙子张设教于此,故名。

吴志在贵殊山之北,元皇庆元年,廉使杨奂渴尼山、四基山经此,见《曲阜县志》。

吴志在城东北三十五里小烟庄西,相传明时有巩道土者,自劳山徙此,后仙去。

吴志在绒东北三十五里夏侯村西,山平而小,上存石马二,盖数百年物。

吴志在城东北与泗水县交界处。山南里许有石坊,题曰"明鲁恭王之陵"。

吴志即葛娄山,或日柯娄山。南葛娄北葛娄二山相连,在城东二十五里。上有分书大字数十行,无年月可考。

张志西麓有大象二年摩崖两段,共十行,字方尺许,体极浓至。较之岗山忝诸山所刻尤胜。

吴志一名雨山。在城东北三十里。前为脉停山,石青色。

清胡志山麓有忠亲王祠。

吴志在城东北三十余里九龙山后,余山之右。上有苍松古松。孔子去鲁南行,作《龟山操》

吴志即凫山,见旧志。

清胡志即辛庄之北山,续志误为凫山。山阴石壁上镌"鲁府柴炭山"五大字。

娄志在城东三十里,与葛娄山相近。

吴志在城东南四十五。

张志此山讹作濮阳山,故山之东麓有吕布台。殊不知濮阳在今山东西南境之濮县,以此地为濮阳,殊属不合。

吴志在城东八十里。

吴志即昌平山,见旧志。

清胡志即白龙池南山,续志误为昌平山。上有忠亲王营垒、炮台遗址。

吴志在城东南五十五里,点登台在此山内。相连属者日二山、三山。

吴志在城东七十里,南至白莲池六里。自白莲池乱后,县丞及界河汛千总移驻分防于此。

吴志在城东七十五里,辛庄山之左。山外土而内石,圆顶修尾,左右作双翼状。

吴志在城东八十里。

清胡志即云濛寺山,《续志》分为二者,误也。属田黄社。

买志在城东七十里,凤皇山之西。

吴志在城东南九里。

吴志在城南四十二里。

吴志在城南四十五里。

清胡志凫山之支也。有元至正五年牵罗海墓,碑题曰"前杭州拔都万户奕达鲁花赤,授忠显校尉武烈将军牵罗海之墓"。

吴志在城东南四十五里。

吴志在城南三十二里。

吴志在城北四里,岗山之首。

吴志在城东北三十八里。

吴志即芦沟山,在城东北五十二甲。

清胡志属鲁元社。

吴志在城东南五十里。

清胡志一名灵山,在城东南四十五里,属香城社。

吴志在城南五十里。

清胡志矾山,《续志》作樊,误。

吴志一名屹山,又名锦堂山,在溪湖之西。每当日夕,山印湖中。曾有"湖光倒形碧山摇”诗句,盖纪实也。旧有寺,今废,而井尚存。山多五色石。

清胡志属元兴社。

吴志即珠山(见旧志)。

吴志一作大步顶,在朱雀山之左。内有石经峪,字迹多不可辨。

清胡志在城东北十五里元兴社,石壁隶书佛经三段,齐武平六年刻。

张志序崖十二处,刻经者韦子深,写经者安道壹。

吴忘在城东北卧虎山之前,有凰翥村,村中有天齐庙。有双柏,相传为唐代物。

戴志在城东北七十里,黄社大陆村。其高大过于群山,故云。山上有井,龙居其间,早祷辙应,至今犹然。井前有巨越庙,,山下有开元寺。

清胡志一名凤皇山,在城东北七十五里罗头社辛庄山之左。山外土而内石,圆顶修尾,左右作双翼状。东麓有明鲁王墓。山南有太王庙,壁有唐碑及金、辽重修碑。

张志上有孔子登临处。南麓...林壑幽绝,石壁刻有大佛像,高两丈许。

戴志在城东北六十里,在鲁元社寨里村。邑之东北若岗山之类不啻数十,大抵多向连络,皆为尼山外护。环峰内向,如有情云。

清胡志在城东北二十五里土旺社。山后有泉入辽河。

清胡志在峄山东南十余里,距城三十余里。石质色如矾石。

清胡志在白石山东,广袤皆四、五里,距城三十余里。属西曹社。

清胡志在城西南四十五里马山之西,内石外土。山寺有后唐长兴元年碑,有寿峰寺金大定三年碑,寿福寺元至正年建。

此外又有 尖山,栲栳山、官山、雷山、郎山、猪山、檀山、铃当山、糠山、于山、莠草山

初一作文300字

《偶成》原文及翻译赏析1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翻译

 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不能轻易放过。

 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注释

 学:学问,学业、事业。

 一寸光阴: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形容时间短暂。

 轻:轻视,轻松放过。

 池塘春草梦:这是一个典故,此处活用其典,意谓美好的青春年华将很快消逝,如同一场春梦。

 未觉:没有感觉、觉醒。

 阶:台阶。

 梧:梧桐,落叶乔木。

  赏析

 本诗中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解释为“勉励”的意思。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这是诗人用切身体会告戒年轻人的经验之谈,说明人生易老,学问难成,因而必须爱惜光阴。因其“易老”、故“不可轻”,可见惜时之重要。说明应该珍惜自己美好的年华,努力学习,切莫让可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溜走。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诗人以敏锐、细腻的笔触,借用前人诗句中的优美形象,结合自己对“少年易老学难成”的深切感受,把时间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梦未觉,梧叶秋声来比喻,十分贴切,备增劝勉的力量;从而使“一寸光阴不可轻”的题旨得以更鲜明的体现,给读者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全诗通过梦未醒、梧叶已落来比喻光阴转瞬即逝,告诫青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向学,用以劝人,亦用于自警。告诫人们要珍惜光阴,追求学业,感叹人生苦短,要抓紧时间学习,将来才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蹉跎人生。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还没从美丽的春色中一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偶成》南宋朱熹的一首七言绝句。告诉我们青春易逝,学问难成,且珍惜这年少光阴,莫轻易错过。

  创作背景

 公元1196年(庆元二年)为避权臣韩侂胄之祸,朱熹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来到新城福山(今黎川县社苹乡竹山村)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并写下此诗。

《偶成》原文及翻译赏析2

 癸巳除夕偶成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翻译

 时间慢慢地流逝,各家各户的欢声笑语从四面八方隐隐传来。

 在石桥上昂首而立的人却恍若置身世外,他凝望着天空,却把一颗明星当作月亮观看了多时。

  注释

 漏:漏壶,古代计时仪器。

 迟迟:指时间过得很慢。

 潜:暗中,悄悄地。

 物外知:从时间流逝、外物变迁中感觉出来。

 市桥:指作者家乡市镇中的桥。江南城镇多傍水为街,市中多桥。

 识:shí,在这里是认识的意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此时正处于乾隆中期,而乾隆中期以后的整个社会,到处是贫富对立,两极分化,流民遍野,人才遗弃,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时作者在安徽督学朱筠幕中,除夕归家过年,作者对社会即将发生的乱象已有预感,心中惆怅,有感而作。

  赏析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诗人思绪纷纷。上句尽情渲染了除夕夜千家万户的欢迎气氛。“千家笑语”四字紧扣题目“除夕”,描写了除夕之夜千家万户守岁迎春,欢歌笑语的气氛。人们感觉时间流逝得太快了,以至于不知不觉已到了深夜。诗人此时思绪连绵,独生忧患。“忧患”与“千家笑语”的气氛很不协调,而在这里却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封建社会里,由于贫富悬殊,除夕之夜,几家欢乐几家愁。诗人与家人团聚,本可以过愉快的除夕,但诗人却忧虑重重,这充分表现了诗人“众人皆醉吾独醒”的孤高情操和幽愤多思的性格。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这两句写诗人心中忧闷而产生的独特行为。上句的“悄立”二字,写诗人一人静悄悄地站在市桥上,用外形的静谧暗示内心的不平静。“人不识”三字,写出并不是人们不认识诗人,而是感叹那些欢歌笑语的人们不了解他心中的忧患。因而诗人感到更加孤独。下句是“悄立”的“延伸”,诗人心中的忧患无法排解,便独立一人到市桥上,长久伫立,凝视天上的一颗亮星。周围的一切仿佛都不存在,似乎已经超然物外,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看多时”含蓄地回答了诗人“忧患”的内容。诗人感到星移斗转,岁月如桥下的流水,一去不返,联想自己,少负盛名,却怀才不遇,即将而立之年,功不成,名不就,穷途潦倒,贫病交加,愤激悲伤之情,一齐涌上心头。

 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是:诗人没有正面着墨去写忧思,而只是描写诗人在除夕之夜家家团聚、笑语声声的时刻悄立市桥上的特殊行为,从气氛的渲染和诗人默然无声凝视长空的形象给人一种感染。这样写,看似平淡,但含蓄深厚,把诗人的忧愁郁闷的’心情表达得更为深沉,更加强烈,也更有艺术表现力。

 这首诗的特色是言近旨远,意象鲜明,贴近生活,而又诗意含蓄,寄情远大,诉说的是对整个现实、人生的忧虑与感愤。

《偶成》原文及翻译赏析3

 偶成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

 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往时。

  翻译

 十五年前的花前月下,我们相伴游园,并作赏花的诗。

 如今的花还是与往年的一样,怎么我的心情却与往年不一样了?

  注释

 花月底:花前月下。

 相从:相伴随。

 赋:作。

 浑:尽,简直,完全。

 安得:怎得。

 情怀:心情。

 往时:过去。

  创作背景

 《偶成》创作年代不明,但从诗意可以看出当作于李清照丈夫赵明诚死之后。而且此诗不甚有名,古人的典籍鲜有记载,当代黄盛璋先生从《永乐大典》卷八八九诗字韵整理而得。

  赏析

 《偶成》前两句“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其中“十五年前”是指夫妇俩在青州屏居的时候,还是赵明诚死之前,夫妻二人在江宁的时候,这恐无人能考证出来。“花月底”指花前月下,也是古代谈情说爱的场景,正是甜蜜的过去反衬出现在的心酸。“相从”,这时指夫妻二人相伴相随。“曾”字点出了那过去的好时光,夫妻二人情趣相投。这是充满了李清照、赵明诚夫妇二人夫唱妇随,花前、月下、赏花、赋诗的甜蜜日子的回忆。

 后两句“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旧时。”引用了唐代诗人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中的诗境。与其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写作手法相似。两个“似”字,前一个“似”是花和月似旧时,承接第一句的“花月底”。“安得”一词,是这两个“似”的转折。后一个“似”是心情再也不似旧时,让人感叹世间早已经是物是人非。

 这是一首睹物思人的抒情诗,道出了李清照丧夫后孤苦落寂的心怀。

《偶成》原文及翻译赏析4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古诗简介

 《偶成》是北宋诗人程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作者用诗歌的形式总结自己的治学心得,宣扬其理学思想的作品。诗的首联从日常起居入手,写贬官后闲适生活,其余三联均围绕说理展开,中间二联体现的是作者的自然观,尾联则是作者的人生观,这些都十分典型地体现了宋代理学知天命、乐大道的通达态度。这首诗注重归纳推理,缺乏形象,枯燥乏味,情理及艺术方面都不甚可取。

  翻译/译文

 闲暇之时事事皆能从容,睡觉醒来东窗日照霞红。

 冷静观察万物都有自得,四季兴致感受与人相同。

 道理通达天地形体以外,深思进入风云变化之中。

 富贵不惑贫贱亦是安乐,男人做到此境便是英雄。

  注释

 ⑴从容:不慌不忙。

 ⑵觉:醒。

 ⑶静观:仔细观察。自得:安逸舒适的样子。

 ⑷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佳兴:好兴致。

 ⑸道:引申为规律、原理、准则。通:通达。

 ⑹*:放纵。

 ⑺豪雄:英雄豪杰。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反对王安石变法后,被贬谪回到洛阳后所作的。作为一名道德修养已经达到很高境界的理学家,作者所思考的并不是个人的得失与荣辱。他的安闲来自于内心的强大以及对天道至理的准确把握。换言之,即安闲是果,得道是因。这首诗即是体现这一心态的作品。

  赏析/鉴赏

 《偶成》诗是作者用诗歌的形式总结自己的治学心得,宣扬其理学思想的作品。归纳推理,缺乏形象,枯燥乏味,情理及艺术方面都不甚可取。

 首联说自己心境清闲,事事从容,睡醒之时,红日高照。此处的“闲”,是佛、道两家宣扬的“心气和平”、“收心忍性”,从心灵中清除七情六欲,是谓“无生”。这均是修身养性的结果,是清静无为的化境。按照二程理学修养的程序:“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就是首句“闲”的内涵,只有如此,才能“无事不从容”,即事事从容。从容的表现就是第二句描绘的“睡觉东窗日已红”。一觉睡醒,红日高照,满窗红亮。一、二两句可看作因果关系。

 以下进一步申述事事从容的结果,宣讲理学哲理。颔联说世间万事万物,虽然纷纭变幻,千奇百态,但只要静静地观察,就能穷极物理、格物致知。程颢说的“格物”当然不是今人所说的科学研究自然和人类社会。程颢说“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所谓“格物”就是“理与心,而人不能会之于一”,因此要去“私意”(存天理,去人欲),从内心大作文章。他们认为万物都有一个绝对不变的理。只有这样,春夏秋冬,四季佳景,才能和别人一样地同享共待。颈联进一步解释“自得”之境界。程颢所谓的“道”是同“形”一起来讲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即抽象概括,概括出的抽象原则叫“道”。“形而下”,指具体的事物,即“器”,而道与器的关系是道藏于器,即具体的器离不开抽象的道。道体之大,天地万物,风云变态,自然社会,无所不重,莫有不通。“思”就是思考,抽象、概括,亦即颔联所谓的“静观”。“思鹜八极,心游万仞”的结果,就可以抽象出道。这种“格物致知”的功夫,指导人立身处世的最高准则,就是尾联讲的“富贵不*贫践乐”。按照二程的理学思想“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他们认为,天之生物有贵贱等级的区别,有大小,有长短,君子是大,小人是小,就是“天理”,因此程颢要求处富贵而不*,安贫贱而自乐。男子汉若能修养到这一步,就是英雄豪杰,就是伟丈夫。

 前人曾说,宋诗好发议论,味同嚼蜡。其实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哲理诗,是诗人对社会、对人生、宇宙自然的深刻观察,而且有鲜明的形象伴和,给人以启迪智慧的理趣。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等等,就能给人以启迪智慧的理趣。《偶成》诗,议论缺乏形象,加之其思想和今人相去较远,确给人有味同嚼蜡之感。至于今人说的“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和程诗中的“富贵不*贫贱乐”,虽有相通处,但其内涵和实质已有较大的不同,这是应当注意的。

《偶成》原文及翻译赏析5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春日偶成》韵译

 云儿淡,风儿轻,时近春日中午,傍着花,随着柳,我向河岸漫步。

 春游愉悦的心情呀,人们并不了解,于是说我忙里偷闲,强学少年童。

 《春日偶成》散译

 接近正午时分,天上飘着淡淡的云,偶尔刮起一阵微风。穿行于花柳之间不知不觉来到了前面的河边。

 旁人不知道此时此刻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在学少年模样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呢。

 《春日偶成》注释

 偶成:偶然写成。

 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

 午天:指中午的太阳。

 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傍,靠近,依靠。随,沿着。

 川:瀑布或河畔。

 时人:一作“旁人”。 余心:我的心。余:一作“予”,我。

 将谓:就以为。将:乃,于是,就。

 偷闲: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春日偶成》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开头两句写云淡风轻、繁花垂柳,一片大自然的郁勃生机;第三句是诗意的转折和推进,第四句更进一步说明自己并非学少年偷闲春游,它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哲理,以及对自然及宇宙的认识。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看似十分平淡,但如细细品味,却有几层意思在其中。其一,写自己春游所见、所感。云淡风轻,傍花随柳,寥寥数笔,不仅出色地勾画出了春景,而且强调了动感—和煦的春风吹拂大地,自己信步漫游,到处是艳美的鲜花,到处是袅娜多姿的绿柳,可谓“人在图画中”。其二,着重写自己留连忘返的心情。这种心情主要是通过‘近午天”、“过前川”六字自然而然地传达出来的。所谓“近午天”,并不是说自己时至中午才出来游春,而是用“近”来强调自己只顾春游忘了时间,用自已的突然发现来表现自己沉醉于大自然的心情。同样,“过前川”也并不仅仅是简单地描写自己向河岸漫步的情况,而是用“过”来强调自己在春花绿柳的伴随下“过”了前面的河流才发现自己只顾游春,不知不觉已经走了很远很远。这样,这两句诗尽管描写的只是云风花柳等自然景观和作者喜爱它们的心情,但其中更隐括着一种作者要忘世脱俗的高稚情调,正是这种情调,才使他几乎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疲劳,达到了如醉如痴的境界。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主要是诗人自己内心世界的直接抒发。本来,在云淡风轻的大好春色中漫游,在春花绿柳的簇拥中陶冶自己的情性,这应该是十分自然的事,但是,在扼们性灵的封建时代,这似乎只应该是有些“狂”劲儿的少年人才能千,而须眉长者只应该端然危坐,摆出一副冷冰冰的面孔才行。然而,尽管程颢是一位著名的理学家,尽管他写这首诗时很可能已经是一位蔼然长者,可他仍然无法抗拒大自然对他的吸引,做出一些为“时人”所不能理解的举动。这其中包括了他对自然真性的追求和理解,同时也包括了他对一般“时人”的嘲笑与讽刺,既表现了他对子人生价值的另一种认识,也表现出了他乐在其中,孤芳自赏的高雅。至此,一向被人们认为是道貌岸然的理学家也有意无意地披露了他性格的另一个侧面:他不仅生活在令人窒息的“理”的世界中,还是一个对大自然充满感情的活生生的人,只不过他的感情经常被“理”压抑和扭曲罢了。

 全诗色泽协调,情景交融,表现了作者追求平淡自然、不急不躁的修身养性的性格色彩和水到渠成的务实功夫,也表现了一种闲适恬静的意境。诗歌风格平易自然,语言浅近通俗。全诗写出了诗人怀念少年时在故乡时的事情,表达了诗人心中对少年时代以及对故乡黄陂的怀念。

 《春日偶成》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任陕西鄠县主簿时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所写。诗人是宋代有名的理学家,长期困在书斋里,少有闲暇宽怀的时候。一旦回到大自然中,欣赏美好景致,便觉得格外爽快,怡然自得。

种香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初一作文300字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作文300字 篇1

成长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在成长的路上总会留下你的足迹。有艰辛的,困难的,痛苦的,甜蜜的,开心的,不开心的许许多多............

或许你不以为然,或许你很珍惜,或许你不屑...........但这是必经之路,只要熬过去就行了。“风雨过后见彩虹”不错的,这是真理。只有细心品尝才能发现。

正如普希金所说的: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是呀!一切都会过去的!正如成长一样,总会过去的,当过去后,你回恋一下,或许会觉得有趣。成长就像一颗种子,总会开花的,也许也会长成参天的大树呢!成长还像一条船,风雨过后见彩虹。成长还像.................但成长之路总不会一帆风顺,也有失手的时候,可过后总会雨过天晴.............所以让我们坦诚面对吧!

初一作文300字 篇2

阳春三月,天气晴朗,天空万里无云,十分和谐温暖。为了体验春天带来的喜悦,我和爸爸驱车来到农村,想在这里面感受美丽的田园春景。

刚下车,迎面扑来一阵泥土的芳香,一阵阵春风吹过,轻拂着刚刚露出芽儿的小草,万物在春风的感召下苏醒了,我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舒畅。我的正前方是条弯弯的小路伸向远方,我顺着小路向前走,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大片油菜花,那花儿金灿灿的,如金子般闪亮,可真是:三月正阳召万物,油菜花开如灿金呀!这时,我发现远处山脚下好像绕着一朵朵白云,我走近一看,哦!原来是一户人家正在做饭呢!那缕缕炊烟好似一朵朵白云,慢慢地,渐渐地,腾空而上,营绕在山顶、山腰、树林……

此刻,我突然发现在山的东边流淌着一条弯弯的小溪,这溪水清澈见底,它把自已身旁的嫩草、小树都映在自已身上了!我望着这美景,心中想到:“春天可太美了!”

想着想着我便写下,这样一首诗:三月晴空万里青,山峰已披绿疏林。若是嫩草未出土,只需春风召它醒。春天,是一年之初,我们应向小草那样,在这个春天里茁壮成长!

初一作文300字 篇3

我的妈妈,我爱您。

我爱妈妈,就是她十月怀胎,冒着生命的危险,让我来到了这个世界上,然后看到了天空的美丽,大地的妖娆;就是她辛辛苦苦将我养大,让我从牙牙学语的懵懂小儿,到如今聪慧睿智的少女;就是她在我不懂事的时候不劳其烦教导我,告诉我什么就是爱,什么就是无私,什么就是对的,什么就是错的,什么就是能够做的,什么又就是不能够的。

我爱妈妈,我最伟大的,最可亲的妈妈,我的妈妈,我爱您,深深地,深深地爱着您。

我不太会表达,但就是,拥有您,我就觉得,我拥有了全世界,满心,满眼,都就是幸福和快乐。

妈妈,我就是您的女儿,就是您生命的延续,我爱您,就如同您爱我一样。

我爱妈妈,她就像阳光一样温暖,让我在这份温暖中茁壮成长,让我在这份温暖中学会了感恩,学会了怎样给予别人温暖。

妈妈,有了您,才有了这天的我,女儿爱您,直到生命的尽头。

初一作文300字 篇4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李白骑着白骏马,进了青莲山。青莲山间有大片大片的浓荫,还有小溪流淌,清凉极了。李白正想着,马儿忽然鸣了一声,把他甩下背来,然后向远方飞驰而去。

无奈的李白只能徒步上青莲山。到了青莲山上,李白匆匆忙忙地取下头巾。“我让你也避避暑。”说着,他就把头巾挂在了石壁上。“啊!多么惬意啊!有微风吹来,还有小溪伴奏,我还是在树荫下睡一会儿吧!”李白自言自语着,便躺在浓荫下睡着了。

突然,一阵脚步声传来,惊醒了梦中人。原来是这山间的一位樵夫。樵夫见这举止不凡的青年,便上去问他,道:“汝从何处来?”李白笑而不语,指着这片天地,道:“这地方很美,看!已落的桃花被风吹入水中,随着溪水缓缓而下,犹如仙境!”樵夫见李白这么说,道:“原来我一直在仙境中啊!”哈哈大笑而去。

李白见樵夫的背影消失不见,便诵起了诗: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初一作文300字 篇5

妈妈经常叨咕的两句话是:天上不能掉馅饼,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人家不是常说,妈妈说的话总是对的吗?可我却觉得妈妈说的话不全对,比方说我吧,不但天上经常会有馅饼掉到我的头上,我还常常能吃到免费的午餐呢。

每天掉到我头上的馅饼就是我爷爷给我的零花钱,哈,告诉你吧,每当过年或成绩考的好时,我爷爷就会给我钱,当做奖励,爷爷还经常告诉我:“要坚持经常啊!”就是这样,靠着爷爷这样的鼓励,我坚持着让自己的学习成绩永远优秀。这不,昨天我月考的成绩下来了,考了95分。于是我像往常一样,一路唱着歌回到爷爷家,我虽然没有考好,可我知道爷爷不会骂我的。果然,一回到家,爷爷就笑呵呵地问我:“考了多少分?”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只考了95分。”爷爷摸摸我的头对我说:“我大孙女考的不错,奖励100元。”你看,馅饼这不是又掉到我的头上了?可这次我有些不忍心了,因为我知道爷爷挣的钱也不容易,就摇头说:“这次没考好,我就不要您的奖励了。”爷爷把钱硬塞到我的手中,让我感动得要命,我心想:下次我一定好好考,不愧对爷爷的希望。

那天中午,我当然又吃了一顿免费的午餐,而且还是世界上最好的午餐,你说,我幸运不?

初一作文300字 篇6

我爱我的妈妈,自从一件事以后,我更爱我的妈妈了。

那是一个期末考试后,我一回家就玩电脑,看电视,逛商场。终于到了领成绩单的时候了,我和妈妈来到教室,我拿到成绩单,先看数学,98分,恩,不错不错,在看看语文,88.5,还可以啦,我的心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当我看到英语时,心中的小鸟被击落下来了,62分,这是我想要的成绩吗?想想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老和同桌说话,同桌不理了,就拍拍前面同学的肩,和左边的同学玩“踢脚大战”……哎。。。。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自己造成的,怨的了谁呢?

回到家里,我扑在桌上大哭,这时,妈妈走过来对我说:“一次失败并不代表终身失败,只要你努力,我相信,你能行!”听了妈妈的话,我振作起来。果然,皇天不负苦心人,在开学的考试了,我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班级前十名。现在我才知道妈妈的话是对的,如果没有她,我都不知道现在会怎么样呢?

我爱我的妈妈,是她在我缺乏自信的时候给了我自信,是她让我在班级中出类拔萃,妈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所以,我爱我的妈妈。

初一作文300字 篇7

我一直胆小,在学校上课从不敢举手发言,但这个学期让我改变了。

这个学期,第一天的第一节语文课,老师问哪个同学站起来,把杨万里的《小池》背一遍?老师话音刚落,我马上举手毛遂自荐:“老师,我来背。”当我把“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这首古诗一字不漏地背完后,老师亲切地走到我身边,夸奖我说:“背得很好,张洪鑫真棒,能积极举手了。这是好的表现啊。”

课后,有些同学好奇地问我,胆子怎么变大了?我说是在写作班里锻炼起来的。今年上半年,也就是二年级下学期,爸妈给我报了写作班,写作班的老师,不但教我怎样写好作文,而且还教我要学会自信和勇敢,他常常喊我起来朗读,喊我回答问题,开始我一直不敢站起来,甚至连头都不敢抬,老师就鼓励我,用温和的语气对我说:“张洪鑫同学,大胆回答,回答错了没关系。”一次、两次、三次……就这样,我胆子渐渐大了起来。

真高兴,我终于也成为一个胆大的孩子了。

初一作文300字 篇8

20xx年春节我和妈妈回新疆姥姥家,经过几千公里飞奔,我终于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冰雪世界——新疆。在姥姥家,一大早我就吃完了早餐,我闹着要表姐带我出去看雪、玩雪、打雪仗。出了家门,到处都是积雪,把我的靴子都快淹没了。树枝上挂满了长长的冰条子,我很激动,到处抓雪、捏雪团,我还和表姐打雪仗。我抓起许多长长的、硬梆梆的冰条,到处挥舞,我使劲一折,冰条“啪”的一声断了,我舔了舔,啊,冰死了!还有点粘我的舌头呢。太冷了,我把冰条全部插入雪堆里,乌啦啦!我的手脚都冰疼了,我和表姐赶紧跑回家暖和。第二天我全副武装,穿得更厚更多,我和家人们一起向红山公园进发,去玩咯。哈哈!在公园我看到了很多冰雕:有晶莹剔透的鱼儿、有雄壮威武的大狮子、有可爱的七个小矮人和善良的白雪公主、有纯真的小童子骑鱼等等,我好喜欢他们,我亲吻了他们,我和他们照了许多相片。我们还去滑雪了,表哥和我从滑道上直溜溜冲滑下去,我大叫着,超刺激!我还得到了一把铲子去铲雪,我铲呀铲,别提有多高兴!我爱新疆,我爱美丽的冰雪世界,我希望下次回到新疆还有更多的冰雪奇缘。

初一作文300字 篇9

秋天真正地来到了杭州,这个周末,紧跟着秋的`步伐,我们来到了将军山游玩

来到山脚下,一阵秋风扑面而来,这风是纯正的秋风,不带一点修饰,不带一丝香味,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你的脸颊,不留一丝痕迹,不留一丝眷恋。

踏上山路,在陡峭的山路上蜿蜒徘徊,两旁的高树挡住了我们的视线,透过熙熙攘攘的树叶往前看,只看见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淡淡然、悠悠然地飘着。不经意间,远处高山上酡红如醉的枫林跃入你的眼帘,是你不禁驻足远眺。

沿着台阶拾级而上,满眼的绿出现在眼前,那是秋天特有的绿,那绿仿佛即将逝去,却又总是淡淡的、淡淡地残留在你眼前。

登上山顶,极目远眺,一副山水卷出现在你眼前,淡绿的山是主调,山中有赫然出现一抹土黄或深红,那是银杏和枫树,她们摇曳着一树逐渐肃疏的叶子,显出了她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我满目眷恋地回望下山的路,闭目感受纯净的秋风,秋天请你放慢脚步……

初一作文300字 篇10

我的家乡——庆元,是一个旅游胜地。在这里,冬暖夏凉、山清水秀、物产丰富。而我最喜欢的,依旧是那座静静矗立在松源河畔的石龙山。

破晓时分,云雾迷蒙。远远望去,那若隐若现的半山腰,好似被轻轻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良久,阳光从树叶的缝隙中透了出来,地面上落下斑斑点点、细细碎碎的日影。

走进一条幽静的小路,两旁垂下的柳枝柔软地靠在我的肩上,树枝上那一排的小鸟正在放声歌唱,歌声清脆婉转,迎面洒下暖暖的阳光,它也似乎在倾吐着满心的愉悦。在一旁的花丛中,矮矮的灌木丛里,一群蝴蝶正在随着鸟鸣翩翩起舞……它们,都给这个石龙山增添了无限生机。

你从山顶往下看,整个庆元城将会尽收眼底:看,那是我们的学校!瞧,那是我们家乡的松源河!马路上缓缓驶过的一辆辆汽车又好像一只只小小的蚂蚁,在路上缓缓地爬行着;那一栋栋屋顶是红色的大房子也被偷偷地缩小了好几倍,只能隐隐约约地看见一个轮廓……

这就是我的家乡,没有大城市的纷纷攘攘、华灯璀璨,只有小乡镇的纯善质朴、安稳宁静。

这就是我家乡的石龙山,不及拔地而起的高山那般高耸入云,在我心里,永远都是一座最可爱,最美丽的小山。

关于宋代的

1.栽培方式和工艺

香菇有段木栽培、人造菇木栽培和地栽三大基本方式,随着代料栽培技术的不断完善和人们保护森林意识的增强,近几年段木栽培已经很少,我国香菇主要来自代料栽培,其基本工艺为配料一分袋一灭菌一接种一发菌一出菇。

2.栽培委节

主要有春栽和秋栽两大季节,有早春播种春末夏出,春播夏出,春播秋冬出,秋播冬春出这样几大生产运作方式。

3.品种类型

香菇品种繁多,可按需要划分品种类型,可按栽培基质划分、按出菇早晚划分、按销售型式划分、按大小划分、按出菇温度划分等。

①按栽培法划分。香菇可段木栽培,可代料栽培,代料又分为若干类型,为木屑、蔗渣、玉米芯、稻草等。因此,可划分为段木种、木屑种(代料种)草料种、菌草种、段木代料两用种等五大类型。

②按出菇早晚划分。按此划分可分为早生种(接种后70—80天出菇)、迟生种(接种后120天以上出菇)。 ③按适宜的产品型式。这主要分为干销种和鲜销种,干销种相对菇质紧密,含水量低,出干率高,适于干制;鲜销种则菇质较疏松,含水量较高。

④按大小划分。可分为大叶种、中大叶种、小叶种三大类。前者菌盖多在5-15厘米,后者4-6厘米,居二者大小之中的为中大叶种。

⑤按出菇温度划分。可分为低温种、中温种、高温种、广温种4类。

低温种:出菇的中心温度大致为5-15℃。

中温种:出菇的中心温度大致为10-20℃

高温种:出菇的中心温度大致为15-25℃。

广温种:出菇温度范围较广,在5-28℃,但以10-20℃出菇最高,品质最好。栽培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当品种。

三、代料栽培的主要品种

近年我国代料栽培香菇已占总产量的90%以上,段木栽培已是一种限制生产的栽培方式,因此,本文不再对段木种和栽培技术进行介绍,而只介绍代料栽培的品种。为了便于栽培者了解品种及其合理使用,本文以栽培季节介绍品种。

1.春栽迟生品种

目前,代料香菇应用的主要有241—4、庆元9015(花菇939)、花菇135三个菌株。

(1)名称、来源和基本性状

①241—4241—4香菇菌株是我国第一个大量应用于代料栽培香菇的春栽迟生型品种,从1988年始至今累计应用量约25

亿袋以上。该品种由浙江省庆元县食用菌研究所吴克甸主持选育成功。是浙江省法定推广品种。241—4菌株系从段直木 241菌株的子实体分离获得的自然变异新菌株。其子实体大叶型,朵型园整,肉厚,菌盖真径6—10厘米,肉厚1.8—2.2厘米,柄短而细,品质优,国外称为“仿生菇”,属中温偏低型,出菇温度范围6-20℃,以12—16℃为最适,接种到出菇(菌龄)180天,适宜的接种期为2—5月,出菇期10-翌年4月。该菌株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在全国香菇产地均有应用。出菇期以低棚保湿、脱袋出菇的方式为主,在一定的温差范围内利用干湿刺激催蕾效果最佳。是代料香菇感观和品质最优的品种,也是香菇出口量最大的品种。

(2)庆元9015(花菇939)该品种由浙江省庆元县食用菌研究所吴庆甸主持选育成功,并通过认定。是浙江省法定推广的三个香菇品种之一,属自然变异新菌株,是目前栽培花菇的当家品种。全国应用9015(花菇939)量占代料花菇总面积75%左右,其朵形圆整,盖大肉厚,产量高,菌盖直径4—14厘米,柄长3.5—5.5厘米,不易开膜,易形成花菇:属中温型,出菇温度为8- 22℃,以14—18℃最适,菌龄90天左右。该菌株最大优点是接种期间可在3—8月之间接种。不同接种期菇木的香菇产量一致,但5—7月接种的菇木香菇的朵形最均匀。该菌株抗逆性强,是所有代料香菇的菌株中耐高温能力最优的品种,出菇期9月—翌年5月。该菌株是花菇栽培的优良品种,也是采用低棚保湿、脱袋出菇方式的高产优质品种。

③135该品种系段木栽培香菇的品种,经代料栽培驯化成为栽培花菇的品种之一。

其菌盖大,肉厚,菇柄短,菇质优,菌盖直径5—13厘米,柄长3—4厘米,易形成花菇;属中低温型,出菇温度范围6—18、,以9-13℃为最适;菌龄200天以上,接种期2—4月,出菇期为10-翌年3月。该品种抗逆性较差,在菌丝生长发育阶段遇夏季高温会影响菇木质量,轻则局部霉烂,重则病虫滋生。接种的菇木培养环境光线要弱,以免菌膜色太深,菌膜太厚不易出菇。

(2)栽培关键技术

①科学安排栽培接种期,春栽秋生型品种从接种到出菇有一个较长的菌丝生长发育过程,接种期过早培养料的营养消耗多会影响香菇后期产量,接种期太迟香菇菌丝营养积累少,第一至二潮菇的畸形菇多。从我国南方的气候条件来看,春栽秋生型的接种期分别为:241—4为2-5月,庆元9015(花菇939)为4-7月,花菇135为2—4月。我国北方气温偏低,秋季出菇适温要比南方来得早,接种期可稍提前,但要注意,接种期必须安排在气温5℃始日之后。

②合理的培养料配比。以上菌株均适宜用杂木屑78%,麦麸20%,糖和石膏各1%,含水量60%左右的常规配方,花菇 135品种的培养料含水量略低些更好。

③适时刺孔通气。刺孔通气的工具常用1.5寸元钉制成,每段菇木刺孔的总量视菇木划分别进行。较紧实的菇木刺孔数要多些,含水量较大的菇木刺孔要深些。每段菇木一般掌握在100个左右,深度为1.5厘米。在菌丝生长过程中一般刺三次孔,第一次在接种孔香菇菌丝圈直径6—7厘米,第二次在香菇菌丝蔓延到培养料50%左右,第三次在香菇菌丝布满全袋。第 1-2次刺孔的位置选在香菇菌丝圈内1.5厘米,第三次刺孔则在接种孔的背面。第二及第三次时培养料袋壁必须出现玉米粒大小的白色瘤状物。

④调整菇木堆形,调节料温。接种的菇木一字形排列,堆高8-10层,第二次刺孔通气的菇木横二纵三排列,堆高8层,第:次刺孔之后的菇木六角形排列,堆高5-6层。堆与堆之间要有空隙,行与行之间须有40厘米通道。在室内培养的要加强通风换气。

⑤菇木适时转场。促使菇木转色形成均匀菌膜需要较强的散射光线。241-4、9015(花菇939)的菇木,香菇菌丝布满全袋后2个月左右开始转场,最迟为出菇前30天;135菇木不宜全面转色后再转场,因为转色太深菌膜太厚,菇蕾不易发生,应采取长期的较暗光线培菌,出菇季节转场,边转场边出菇。

⑥促使菇蕾发生均匀。香菇241-4和庆元9015(花菇939)菌株系菇蕾多发生型的品种,在香菇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和出菇适温季节来临时,采取温差刺激出菇较宜。若采取震动、击木(惊蕈)刺激,菇蕾就会大量发生影响香菇质量;花菇135菌株则必须有一定的震动或击木(惊蕈)刺激,否则出菇不均匀。

(3)杂菌和虫害的预防措施

对春栽迟生型品种,在杂菌和虫害预防上的重点是越夏管理阶段。主要技术措施有:精细管理,尽量疏散菇木,及时通风降温,菇棚保持良好的遮荫度以及搞好环境卫生等。发生局部污染的菇木可用清菌素、扑霉灵等涂刷,菇蚊可用专用蚊香、敌敌畏等防治。

2.春栽夏生品种

(1)名称、来源和基本性状

①武香1号,是目前应用的出菇温度最高的品种。该品种子实体大叶,菌肉肥厚,菌菌盖色较深,柄中粗,稍长,其最大的优点是出菇温度高,在28℃的高温条件下能大量出菇,最高至34℃,出菇温度范围10-34℃,最适20-26℃,菌龄60天,适易的接种期为3-4个月,出菇期5-11个月。其抗逆性强一般地区可作为夏季出菇的首选品种,主要适宜鲜销和保鲜销售。

②CR04,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法选育成功的中高温型品种。子实体大叶型,朵型圆整,菌肉肥厚,菌盖为茶褐色,有鳞片,有时盖顶有稍突起的尖顶,柄中粗,稍长,其出菇温度范围10-28℃,最适18-23℃,菌龄70天,适宜的接种期为 1-4月,出菇期4-11月。其抗逆性强,适应性较广,适宜在中高海拔地区使用,主要适于保鲜和脱水烘干销售。

③广香47,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选育的高温型品种,其子实体朵型圆整,盖大肉厚,菌盖黄褐色,柄中粗,稍长,出菇温度范围14-28℃,最适14-24℃,菌龄60天,适宜的接种期为2—5月,出菇期5—11月,出菇高峰期分别在5-6月以及9-10月,冬季出菇量极少。可在中高海拔地区使用,主要适于脱水烘干和保鲜销售。

④8001,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选育的中高温型品种,其子实体单生,朵型圆整,中大叶型,肉质肥厚,菌盖茶褐色或深褐色,柄粗,稍长,出菇温度14-26℃,最适为18-23℃,菌龄60天以上,适宜接种期2-4月,出菇期5—11月,冬季低温不宜出菇,适于鲜菇销售或脱水烘干销售。

(2)栽培关键技术

①选择合理的培养料配方,培养料要求有充足的营养,并且碳氮比合适。局部地区在配方中加15%-20%棉子壳,2%— 3%玉米粉。

②菌丝生长阶段进行刺孔通气,菇木接种口不用石腊或胶纸等材料封口时,刺孔通气2次,总刺孔量50—60个,先少后多。刺孔结合散堆,加强通风降温。

③出菇适温前10天左右,日最高温度25℃左右的天气转场,待菇木有部分转色,手握菇木有弹性,白色瘤状物软冗时脱袋。

④脱袋后保湿促转色,然后拉大温差催蕾。

(3)杂菌及虫害预防

夏季高温高湿,杂菌及虫害主要发生在脱袋后的出菇管理阶段,具体的措施有:搞好菇棚环境卫生及消毒杀虫工作,掌握适宜的排场脱袋时间,降低菇棚温度,加强通风散热,发现杂菌污染可在没长香菇时用清菌素、扑霉灵喷雾或涂刷,虫害可用菊酯类农药防治。

3.秋栽早生品种

(1)名称和来源、基本性状

目前,在生产上应用的品种主要有:L82-2、856、L9612、133、L62、L66、L26、Ct02、申香2号等。

①1.82-2,该品种系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与庆元县食用菌研究所合作选育的早生型高产品种,其子实体朵型圆整,中大叶型,单生或少有枞生,菌盖深褐色,柄较细,中等长,畸形菇少,菇质较好,出菇温度8—22℃,最适为14-19℃,菌龄60天,适宜接种期为7-9月,出菇期为10月~翌年5月,为秋春多生型。菌丝抗逆性强,宜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地区应用,适于鲜菇脱水烘干销售。

②865,该品种系福建三明食品工业研究所引进筛选的早熟高产品种,其朵型圆整,中叶,单生或少有枞生,菌盖茶褐色至黄褐色,肉质肥厚,柄稍长较细;出菇温度8-22℃,最适14-18℃,菌龄55天,适宜接种期为7月—9月,出菇期9月-翌年5月,以9月-11月和翌年3-5月出菇最集中。一般地区均可栽培使用,高海拔地区更理想,适于鲜菇和脱水加工干品。

③L9612,该品种由庆元县食用菌研究所引进筛选,其朵型圆整,大叶,菌肉肥厚,菌盖茶褐色至深褐色,菌褶较疏,柄短而细,菇质优,产量高而稳;出菇温度12-25℃,最适17-22℃,菌龄55天,但在菌丝不够成熟时脱袋畸形菇较多,适宜的接种期 6月-9月,出菇期9月—翌年5月,在秋春季出菇量最多。该品种抗逆性强,一般地区均可引用。适于鲜销和脱水烘干销售。

④133,系三明真菌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法选育成功的早生型高产品种,其子实体大叶,朵型圆整,菌肉肥厚,菌盖颜色较深,柄较短而细,产量高,菇质较优;出菇温度10-25℃,最适15-22℃,菌龄60天,适宜的接种期为6—9月,出菇期9月—翌年5月,在秋季和春季各有一个出菇高峰期,在一般地区均可栽培应用。主要适于普通鲜菇或脱水烘干销售。

⑤L62,系三明真菌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法选育的高产型早熟品种,其子实体中等大小,朵型圆整,菌盖平整,黄褐色或茶褐色,柄短而细;出菇温度9-23℃,以14-20℃为最适,菌龄65天,适宜接种期6-9月,出菇期9月—翌年4月,为秋春多生型,能适应一般的栽培环境,可适用于栽培普通菇,也是栽培花菇的理想品种,适于脱水烘干和保鲜销售。

⑥L66,该品种系三明真菌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法选育,为早熟型产稳定品种,其子实体中大叶,朵型圆整,肉质肥厚紧实,菌盖茶褐色至深褐色,柄中粗,稍长,菇质较优;出菇温度10-23℃,最适为14-20℃,菌龄65天,适宜接种期6-9月,出菇期 9-翌年4月,属秋春出菇型。该品种适应性较强,一般地区均可栽培应用,适于保鲜销售,也适合脱水烘干。

(2)栽培关键技术

①秋栽早生品种的菇木制作正处在高温的夏季,要时刻注意栽培环境的清洁卫生和按操作程序做好灭菌接种,提高接种成品率。

②在进行菇木的刺孔通气时,要注意培养场地的温度。温度最高在30℃的天气不进行刺孔通气。

③菇木转场安排在香菇菌丝布满全袋之后,日最高气温低于25℃的天气。菇木脱袋时需有部分转色,手握菇木有弹性,瘤状突起物软化,个别菇木出现菇蕾。

④脱袋的菇木覆盖薄膜保湿促其气生菌丝萌发,然后掀动薄膜降湿促其菌丝倒伏,喷洒清水促其转色,拉大温、湿差催蕾。冬季应尽可能提高棚内温度,每潮菇结束后,视菌棒情况合理养菌,及时补水。

(3)杂菌和虫害的预防

杂菌和虫害的预防重点是接种时杂菌污染(主要有链孢霉、木霉、毛霉)、培菌期的闷堆烧菌、脱袋后的木霉和青霉污染及翌年春季的菇蚊。预防的措施有:搞好环境卫生,应用“增温剂”新技术制作菇木,严格接种无菌操作,加套外袋,脱袋后加强通风,发现严重污染的及时处理。脱袋后木霉污染的可用清菌素或扑霉灵进行喷雾或涂刷,对菇蚊等可用专用蚊香进行熏蒸防治。

4.地栽品种

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品种主要有Cr04、L33、L26、CrO2。

(1)名称、来源和基本性状

①Cr04(见春栽夏生品种)。

②L33(见秋栽早生品种)。

③L26,该品种系福建省三明真菌研究所引进筛选,其子实体朵型圆整,中大叶型,菌肉肥厚,菌盖深褐色或棕褐色,少有鳞片或纤毛,菌柄短而细,产量高,菇质优;出菇温度10-25℃,最适18-22℃,菌龄70天,适宜接种期1-4月份,出菇期4-12月份。该品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适宜各菇区栽培应用,中高海拔地区更优,是覆土地栽的优良品种,也用于秋栽,主要适于鲜菇销售和脱水烘干。

CrO2系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法选育的早熟高产品种,其子实体中叶,朵型圆整,单生或少有枞生,菌肉厚度中等,菌盖黄褐色至茶褐色,柄短较细,后期菇朵型相对偏小,肉较薄,出菇温度10-28℃,最适14-20℃,菌龄60天,适宜的接种期1-4月份,出菇期4-12月,适宜地栽,也可作秋栽早生品种使用。其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可在各地栽培应用,适合鲜菇和脱水烘干销售,也适于制作罐头。

(2)栽培关键技术

①配制合理的培养料,一般在培养中加入3%-5%的玉米粉和适量的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等,并适当增加麦麸。

②选择好出菇场地,搭建遮荫度最好的菇棚。场地要求水源充足,日照少,水温低,排灌方便,没有白蚁,棚内不应有直射阳光。

③覆土前7-10天对畦面及覆盖用土进行消毒灭菌和杀虫工作,消毒的方法有撒石灰、喷福马林及气雾消毒盒熏蒸等,杀虫一般用敌敌畏喷雾和熏蒸。

④在培菌期视发菌情况需进行1-2次刺孔通孔,总刺孔量为50-60孔。

⑤适时脱袋覆土,脱袋覆土期为接种后50-100天(接种早的发菌较慢,发菌要适当长一些)。当菇已有部分转色,手握菌棒有弹性,瘤状突起物已变松软,即为脱袋覆土适期,绝对不可以在已经有大量菇蕾发生时再覆土。

⑥科学的出菇管理:关键是降温、通风、喷水保湿三项工作,覆土后2—3天盖膜保湿促转色,之后就一直不盖膜。但在整个出菇期都是禁止雨淋菇木,每潮菇结束后,停止喷水

一周,后提高畦沟内水位,及时给菇木补水。

(3)杂菌和虫害预防

香菇的原种和栽培可选用木屑原料制作,其配比可选用常规配方:木屑78%、麦麸20%、石膏1%,糖1%,容器采用标准菌种瓶、白酒瓶、罐头瓶、塑料袋均可,其作用方法均采用常规制种技术。

春栽香菇的原料与秋栽的原料一样,木屑以硬质阔叶树种为佳,木屑以专用粉碎机加工为好,最好木屑粒呈方块状,颗粒直径6mm以下,粗细搭配合理,辅助原料有麦麸、石膏、糖、磷酸二氢钾等,栽培香菇的原料配方并没有十分严格的标准,一般掌握的原则是木屑80%左右,麸皮10-20%,石膏或石灰1%,糖1%,也可不加糖。有的地方添加多菌灵防止杂菌,据试验多菌灵对香菇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和隐性减产作用,最好不用。配料时要按比例称量好原料,充分混拌均匀,加水量控制在混合料的含水量达到55%左右,生产中应宁干勿湿的原则,一般加水使料充分混合后用手握料能成团,松手后开裂,手掌心能见水印,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选用木屑的干湿程度决定科学的加水比例。

与母种相比较,原种需要较多的培养料,生产季节到来之前就要准备。凡可用来栽培食用菌的各种培养料都可用来生产原种,如棉籽壳、木屑、稻草等。为了提高菌种质量和使用率,则更常用多种禾谷类的种籽作原料,常用的有小麦粒、玉米粒、高粱、谷子等。以植物秸秆皮壳作主料时,需加入含氮量较高的麦麸、米糠等。

不论以什么为原料,都要求新鲜、无霉、无虫、洁净、干燥。另外,颗粒大小要适中。根据用料的不同,原种可分为谷粒种、草料木屑种、粪草种三大基本种型。不同种型的原种配料方法不同。

①谷粒种。选择洁净干燥的谷粒,如小麦、玉米、高梁、谷子等,筛选干净后,在清水中浸泡12小时,然后于沸水中煮10~30分钟(视籽粒大小而定),以籽粒充分吸水又不胀破为度。将谷粒捞出,散铺在可滤水的器具内,如竹席、苇席,晾干以表面不见水膜为宜,最后配入1%~2%的石膏或石灰等辅料,搅拌均匀。

②草料和木屑种。常用的草料种配方如下。

配方一:棉籽壳90%,麦麸或米糠9%,石膏1%。适于平菇、草菇、金针菇、木耳、毛木耳、姬菇、真姬菇、灵芝、鲍鱼菇、阿魏侧耳、灰树花、柱状田头菇、鸡腿菇等多数食用菌。

配方二:玉米芯粉30%,木屑30%,麦麸20%,稻草粉18%,石膏2%。适用于平菇、香菇、木耳、毛木耳、金针菇、鸡腿菇等食用菌。

配方三:大豆秸88%,麦麸或米糠10%,糖1%,石膏1%。适用于平菇、姬菇、金针菇等。

配方四:棉籽壳30%,木屑20%,玉米芯粉30%,麦麸或米糠18%,糖1%,石膏1%。适于平菇、金针菇、木耳、鸡腿菇等。

配方五:甘蔗渣77%。麦麸或米糠20%,糖1%,石膏2.0%,适于香菇、木耳、毛木耳。

配方六:甘蔗渣39%,木屑39%,麦麸或米糠20%,糖1%,石膏1%,适用于香菇、木耳和平菇。

配方七:棉籽壳98%,石灰2%,适用于草菇。

配方八:碎稻草77%,麦麸20%,糖1%,石灰2%,适用于草菇。

配方九:木屑78%,麦麸和米糖20%,糖1%,石膏1%。适用于香菇和黑木耳。

配方十:木屑70%,麦麸或米糠28%,糖1%,石膏1%,适用于柱状田头菇、多脂鳞伞等。

配方十一:甜菜渣30%,木屑30%,棉籽壳20%,麦麸或米糠18%,糖1%,石膏1%。适用于滑菇、平菇等。

配方十二:棉籽壳40%,碎稻草43%,麦麸或米糠15%,石灰2%,适用于草菇。

具体配制方法是:先用撞筛筛除掉过大的颗粒,并挑出较大的尖锐物,以使颗粒大小均匀,吸水充分。按配方要求称取各种配料成分,将植物性材料混合均匀,将石膏、石灰、糖、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硫酸铵等溶于水中。然后加水搅拌,多数食用菌加水至含水量55%~65%,喜湿种类如草菇加水至含水量70%~75%。搅拌均匀后,为使材料吸水充分,堆起半小时至1小时后再行分装。

③粪草种。在有制好的干堆肥的情况下,可加水至适宜含水量后直接使用。在没有腐熟的堆肥时,可自行堆制,常用配方是:干稻草45.5%,干牛粪45.5%,花生饼粉、豆饼粉或菜籽饼粉1.7%,石膏0.9%,硫酸铵0.5%,过磷酸钙4.5%,石灰0.9%,混合均匀后加水至含水量70%~75%,搅拌均匀后堆积发酵16天,此期间翻堆4次,发酵完成后即可使用。具体发酵方法可参考双孢蘑菇栽培中培养料发酵有关内容。

求采纳亲!

上海被称为什么城?

宋代风俗人情

一、行装的准备和旅费的筹集

(一)行装的准备

行装在宋代称行李或行囊,如苏轼《与程德孺运使书》之一写道:"约程四月末间到真州,当遣儿子迈往宜兴取行李……始就逮时,僮仆鸟散,行囊旁午道中。"周密《齐东野语》卷一《林复》:"搜其行李,得朱椅、黄帷等物,盖林好祠醮所用者。"又称为行橐或囊橐,如陆游《衢州早行》诗有"参差发行橐,迢递望前顿"之句。叶梦得《平泉草木记跋》也有"病卧舟中,行橐萧然"的文句。再如《夷坚乙志》卷十二《章惠仲告虎》:"及登岸,马犹立不动,遂乘以行,告敕皆在身,但囊橐为兵携去。"

行李中的物品以出行时换洗的衣服为主,如《邵氏闻见录》卷十载:"司马温公依《礼记》作深衣、冠簪、幅巾、?带。每出,朝服乘马,用皮匣贮深衣随其后,入独乐园则衣之。"

除路上换洗的衣服外,伞和药品也是必不可少的。行人带伞,或防雨,或阻止日光暴晒。如洪迈《夷坚乙志》卷十二《大散关老人》载:"政和末,张魏公自汉州与乡人吴鼎同入京省试。徒步出大散关,遇暴雨,而伞为仆先持去,无以障,共趋入粉壁屋内避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下《湖翻》:"净慈、灵隐皆停堂,客僧数百皆渡江还浙东。内四僧偶别门徒,至中途忘携雨具,还取之,至江干则渡舟解维矣。"雨伞在宋代又称为雨盖。如岳珂《木呈史》卷十一《番禺海獠》载:"予之登也,挟二雨盖,去其柄。既得之,伺天大风,鼓以为翼,乃在平地,无伤也。"用伞防日晒的,《默记》卷中有载:"元丰末,王荆公在蒋山野次,跨驴出入。时正盛暑,而提刑李茂直往候见,即于道左遇之。……语甚久,日转西矣,茂直令张伞,而日光正漏在荆公身上,茂直语左右,令称伞就相公。公曰:'不须。若使后世做牛,须着与他日里耕田。'"此外,药品同样是人们外出时必备的。这可从周密《齐东野语》卷一《林复》所载中可知:"林复……及其潮阳,遇诸道间。搜其行李,得朱椅、黄帷等物,盖林好祠醮所用者,乃就鞫于僧寺中。林知必不免,愿一见家人诀别。既入室,亟探橐中药,投酒中饮之……"时人董汲还著有《旅舍备要方》,作者在序中说:"汲少小多病,因习医药,常思世人荣辱汨驰,喜怒妄作,饮食不节,兴居无常,倏忽之间,疾起不测,迫于仓卒,不暇药饵,以斯致困,可不惜哉。况宦游南北,客涉道途,冒触居多,邪气易入,方药备急,尤当究心,且如触寒心痛,冒热中喝,厥风涎潮,伏暑霍乱,急病急治,方可安全。推类求之,不能悉数,汲自业医以来,收经效奇方,计百余道,证治而法略,使览之者晓然可用,目之曰《旅舍备要方》,为一卷。庶几道途疾病,治疗有归。不敢私隐,具录如左。董汲序。"其药有治疗斑疹的神仙紫雪,有治疗痰证的小半夏汤、枳实丸,有治疗霍乱的丸方及厚朴汤、龙骨汤、大豉汤,有治疗腰痛的药棋子、神功丸,治疗妇人疾病的万安丸,小儿科的麝香膏,以及治疗耳、口、牙齿等病的赴筵散、细辛散,等等。

(二)旅费的筹集

旅费在宋代又称为路费、盘缠、盘费、裹足、行费、裹费等,如《夷坚乙志》卷七《布张家》:"邢州富人张翁,本以接小商布货为业。……张与路费,天未晓,亲送之出城。"《清平山堂话本》卷三《杨温拦路虎传》:"要归京去,又无盘缠。"《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吴秀才闷闷不已,又没甚么盘缠,也自羞归故里。"又,《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望家乡又在数千里之外,身下没些个盘缠。"《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唐)垌初欲言时,就曾鲁公借钱三百千。以言荆公了,必见逐。贫,用以作裹足。"《张协状元》一出:"些少裹足,路途里欲得支费,望周全不须劫去。"九出:"张协有些子,盘费钱,怕一路欲支遣。"又十九出:"程途怕远,只要钱支遣。"《宋会要辑稿》刑法二:"官员使命往来差防,送人常一二百人,止在道路。兵士虽给口食二升,裹费不足。"盘费在宋代也有旅费的意思,如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百六十《兵十二》载,南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为完善每年"取押纲马"的制度,责令军政部门要分工协作,并明确"从各司量给盘费",以保证军马的安全运送。裹费之名在南宋罗大经所著的《鹤林玉露》乙编卷一《住山僧》中有载:"杨诚斋立朝时,计料自京还家之裹费,贮以一箧,钥而置之卧所。"

由于长途旅行,故此所需的路费数目也较大,需要经过一番筹备。或经过长期筹备,或典卖田地房产,或向亲友求助,或向富人借高利贷。其中借贷在当时颇为常见,如"缙云何丞相(执中)在布衣时贫甚,预乡贡,将入京师,无以为资,往谒大姓假贷。"(5)又如《张协状元》二十出:"你出路日子在眼前,我一夜思之怕没盘缠,往大公家急忙去借典。"《夷坚支志丁》卷七《丁?科名》载:"?假贷族党,得旅费,径入京师,补试太学,预贡籍。"《夷坚三志己》卷二《程喜真非人》:"吾欲权寄汝在守坟仆家数日,却营办道路盘费,相携去外方稳便团聚,汝意如何?"

二、行神祭祀

宋人有行前祭神的习俗,如苏轼《泗州僧伽塔》诗云:"我昔南行舟系汴,逆风三日沙吹面。舟人共劝祷灵塔,香火未收旗脚转。回头顷刻失长桥,却到龟山未朝饭。至人无心何厚薄,我自怀私欣所便。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若使人人祷辄遂,造物应须日千变。"这种行前祭神的习俗,在古代称为祖道,它在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有生动的描绘:在《清明上河图》中部的平桥与高大的咚咚鼓楼之间,有一辆两个人前拉后推的重载独轮车,车前还有一头瘦驴使劲地蹬地牵引着它。在车上满载的物品上边有一条宽边的布幅遮盖着。这块布幅上面布满了文字花纹。另外还有一把大伞挂在这辆车上。这种车就是宋代都市中常见的串车。这辆串车的后面紧随着一行人,一人牵着一头蹇驴;他的后面跟随着一个仆从,仆人挑着行装,为防止阴雨天气,挑担一头也挂着一把伞,这伞的形状与串车所挂的那把伞略同。骑驴人的侧后方有三个衣着皂袍的人,两人恭立,摊手作送别状;另一个人单膝跪地,他的前面侧倒着一只黄羊。跪地之人仰面望着骑驴之人,口中好像还念念有词,而骑驴之人则回首顾盼,眼中流露出依依惜别之情。他们的行动、言语引起了周围人的关注。在他们的侧后方,有两个挑担的人回首张望着他们,另有两个人面向他们有议论,还有两个人侧视着他们在小声嘀咕些什么。据孔庆赞先生研究,这是典型的"祖道"祭祀场景。首先,祖的地点正在大门之外,这正如今天送客送出大门外一样;其次,所用祭品正是古代祖道时常用的黄羊或黄狗;再者,跪地之人正在祝告,而骑驴之人正在回首倾听,面露依依惜别之情;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乘驴者正是宋人所说的"策蹇重戴"的远游士人的典型形象。(6)

从文献记载来看,宋人的行神主要可以分为陆地行神和水上行神两种,其中陆地行神有梓潼君、五通神、紫姑神等,水上行神有天妃等。

梓潼君为蜀道行神,据北宋《太平寰宇记》等书记载:此神姓张,名恶之(一作亚之),晋人,居蜀之七曲山,后"战死而庙存"。传说唐玄宗、唐僖宗奔蜀时曾得其护佑,故封其为"济顺王"。宋代又因其传说帮助宋军平定王均、李顺之乱,故在咸平年间被宋真宗封为"英显武烈王"。同时,道教将其视为文昌司禄帝君,奉为主宰功名、禄位的神。因此,文人士大夫多将其供奉于家。如《铁围山丛谈》卷四载:"长安西去蜀道有梓潼神祠者,素号异甚。士大夫过之,得风雨送,必至宰相;进士过之,得风雨则必殿魁。自古传无一失者。"

五通神同样被一些宋人奉为行神,如《夷坚三志辛》卷五《吴长者》载:"乐平故老吴曾,字孝先,洁处重义,里社称为长者。尝有异乡客泊旅邸,置伞于房外,遂失之,来见吴曰:'微物不足惜,但贮五通神像,奉事多年,一旦属他人,道途无所依倚。知公长者,能为我访索乎?'"

关于江湖上行神之俗,在陆游《入蜀记》中多有记载,如"十三日,至富池昭勇庙,以壶酒特豕谒昭毅武惠爱灵显王神。……祭享之盛,以夜继日,庙祝岁输官钱千二百缗,则神之灵可知也。舟人云:'若精虔致祷,则神能分风以应往来之舟。'""四日,平旦,始解舟。舟人云:'自此坡泽深阻,虎狼出没,未明而行,则挽卒多为所害。'是日早,见舟人焚香祈神,云:'告红头须小使头长年三老,莫令错呼错唤。'问何谓长年三老?云梢工是也,长读长幼之长。乃知老杜'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高浪中'之语,盖如此。""二十二日,……中夜后,舟人祀峡神,屠一?。""二十六日,……祭江渎庙,用壶酒特豕。庙在沙市之东三四里,神曰昭灵孚应威惠广源王,盖四渎之一,最为典祀之正者。"此外,龙王神也是宋人经常祭祀的行神。方勺《泊宅编》记鄱阳湖畔的"龙王本庙"云:"士大夫及商旅过者,无不杀牲以祭,大者羊豕,小者鸡鹅,殆无虚日。"又,周辉《清波杂志》卷二《小孤祠》:"辉平生四泛大江,备尝艰险,共载生死,系于沉浮之间。每过龙祠,薰炉沥觞唯谨。"范成大《骖鸾录》:"闰月一日,宿邬子口。邬子者,鄱阳湖尾了,名为盗区,非便风张帆,及有船伴不可过。大雪,泊舟龙王庙。二日,雪甚风横,祷于龙神。午霁,发船邬子。"洪迈《夷坚支志丁》卷七《芜湖龙祠》载:"绍熙五年春,江西安抚司将官林应趾部豫章米纲往金陵。抵芜湖,内一舟最大,所载千斛,中夜忽漏作,水入如涌,舟中之人惶窘无计。林具衣冠向龙祠拜祷……"又,卷八《潭州都监》载:"潭州兵马都监某,出于天马禁卫,离兵籍得官。既满秩,府帅使押米万石至鄂渚,因挈家行。道过青草洞庭湖,泊舟龙王庙下,当具牲牢礼谒。"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神灵被人们视为江湖上的行神。如方勺《泊宅编》卷三载道:"赣石数百里之险,天下所共闻。若雨少溪浅,则舟舫皆木义以待,有留数月者。虔州水东有显庆庙甚灵,或至诚祷之,则一夕长水数尺,送舟出石。故无雨而涨,士人谓之清涨。前此,士大夫有祷辄应,刻石以识于庙庭甚多。"赵蕃《舟行》诗也反映了宋人舟行祭江神时的情景:"夜来投宿定花浦,迄晓占风更前迈。波涛汹涌势莫遏,顾视吾舟真若芥。是时霜威甚可怖,篙师战缩不可耐。急温浊酒浇肺肝,向者肌寒人安在。自怜不比娄师德,未可轻犯垂堂戒。径搜苦语谢江神,恐惧偷生勿吾怪。"(7)?

宋代海上航行的保护神众多,如"台州临海县上亭保,有小刹曰真如院。东庑置轮藏,其神一躯,素著灵验。海商去来,祈祷供施无虚日"。(8)而沿海的福建地区就更多了,有仙游的东瓯神女、涵江的灵显侯、郡北的大官神、福州屿神、泉州"通远王神"等数位海神,他们均在各地有较大的影响,如兴化军城北的祥应庙神,也为海商所皈依,"商人远行,莫不来祈"。(9)又如泉州延福寺的"通远王神"在当地就广有影响。据文献记载,"每岁之春冬,商贾市于南海暨番夷者,必祈谢于此"。 (10)当地市舶司都要在九日山上举行盛大的祈风仪式,届时所有文武官员都要出席,并勒石纪胜。曾任泉州知府的真德秀在他所撰的《祈风文》中说道:"惟泉为州,所恃以足公私之用者,蕃舶也。……是以国有典礼……一岁而再祷焉。"又曰:"凡家无贫富贵贱,争像而祀之,惟恐其后。"但后来随着天妃(即后人所说的妈祖)信仰的崛起,这一仪式也被其代替了。

据文献记载及民间传说,天妃原为五代时闽王统军兵马使、莆田湄州人林愿第六女,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出生。少能言人祸福,且能乘席渡海,云游岛屿,人称龙女。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升化后,常穿朱衣飞翻海上,故民间设庙祀之,号通贤神女。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泉州首建天妃宫(即妈祖庙)。北宋宣和年间,路允迪奉命出使高丽,中途遭遇大风,八只船中有七只沉溺,独路允迪一舟因有"湄州神女"保佑完好无损。于是,路允迪出使回来后,上奏于朝,朝廷赐庙额为"顺济",正式列入国家祀典。至南宋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统治者又封其为"灵惠夫人";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改封为灵惠妃。(11)于是天妃信仰在民间迅速盛行起来,官员奉命出使海外,商人出洋经商,渔民出海捕鱼,在船舶启锚之前,总是要到天妃庙祭祀,祈求天妃保佑顺风和安全。"千里危樯一信风"。(12)时人刘克庄说"妃庙遍于莆(田),凡大墟市、小聚落皆有之"。(13)此外,其他沿海地区也相继建立了天祀庙。(14)

崇福夫人在福建、岭南也被人们视为海神。如《湖海新闻夷坚续志》后集卷二《崇福夫人神兵》载道:"广州城南五里,有崇福无极夫人庙,碧瓦朱甍,庙貌雄壮,南船往来,无不乞灵于此。庙之后宫绘画夫人梳装之像,如鸾镜、凤钗、龙巾、象栉、床帐、衣服、金银器皿、珠玉异宝,堆积满前,皆海商所献,各有库藏收掌。凡贩海之人,能就庙祈?,许以钱本借贷者,纵遇风涛而不害,获利亦不赀。庙有出纳二库掌之。船有遇风险者,遥呼告神,若有火轮到船旋绕,纵险亦不必忧。凡过庙祷祈者,无不各生敬心。"又,《夷坚支志戊》卷一《浮曦妃祠》载:"绍熙三年,福州人郑立之,自番禺泛海还乡。舟次莆田境浮曦湾,未及出港,或人来告:'有贼船六只在近洋,盍谋脱计?'于是舟师诣崇福夫人庙求救护。"此外,还有祭拜广利王的,如《夷坚乙志》卷四《赵士藻》载:"赵士藻,绍兴中权广东东南道税官。既罢,与同官刘令、孙尉共买舟泛海如临安。士藻挈妻子已下凡六人俱,初抵广利王庙下。舟人言:'法当具牲酒奠谒。'藻欲往,而令、尉者持不可。是夕,藻梦与二人入庙中,王震怒责之曰:'汝曹为士大夫,当知去就。大凡过一郡一邑,犹有地主之敬,今欲航巨浸而傲我不谒,岂礼也哉!'……"

行神和道神除要保佑人们交通安全外,还往往兼有其他职能。如宋人蔡 《铁围山丛谈》卷四载:"长安西去蜀道有梓潼神神祠,素号异甚。士大夫过之,得风雨送,必至宰相;进士过之,得风雨则必殿魁。自古传无一失者。"又,宋人刘昌诗《芦浦笔记》卷四也有一则题为"草鞋大王事"的故事,传说蜀道上有一千年古木,树叶繁茂,荫可庇一亩,因此往来的行者常常要到这株树下歇息。歇息时,一些行人在这里要换上新草鞋,而将走破的旧草鞋遗弃在此,或将旧草鞋挂在树枝上以为戏,久而久之,这株树上挂满了千百双旧草鞋。后来有人在这株树下卜问心事,并常常应验,遂敬以为神。有一天,一位士人上城应举时路过这里,他在树上用佩刀刻写了"草鞋大王,某年月日降"几个字。等他参加应举回来时,发现这里已经立起了四柱小庙堂。士人看后笑而不言,走开了。三年后,当他再次经过这里时,小庙堂已经变成了规模宏大壮丽的祠宇,并且有不少人家居住在这里。他看后大为惊讶,忙问周围百姓是什么原因,大家都说是草鞋大王灵验无比。于是,这一天士人留宿于此,夜里他托梦问此神:"神之名号不过是我一时戏书,为什么今天奉祠竟然如此之盛?你究竟是谁呢?"此神告诉他:"我本是附近驿传系统的老铺兵,平生不敢欺心,被裁汰之后,经常在这里帮助负重而行走困难的路人。不料天帝竟然记得我这一劳绩,但始终未能安排居处,承你书此'草鞋大王'之号,于是才受封并享用奉祀。"士人又问道:"那么,为什么卜问总是很灵验呢?"神答道:"这并不是我的神能,不过是及时上奏天帝,帝感其诚,于是才给予答复。"最后,士人请神能够预告自己的前程。第二夜,士人在梦中见神告道:"你一定会在某年登第,将来官职会达到某某品级。"果然后来一一应验。从这一故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宋代行神崇拜的情况。(15)

此外,商人乘大船出海贸易时还有祈舶 风的风俗。舶 风为信风之一种,有了这种风,可使船乘风破浪,快速地到达目的地。陈岩肖《庚溪诗话》载道:"每暑月,则有东南风数日,甚者至逾旬而止,吴人名之曰'舶 风',云:海外舶船祷于神而得之,乘此风到江浙间也。"(16)苏轼《船 风》诗曰:"三旬已过黄梅雨,万里初来船 风;几处萦回度山曲,一时清驶满江东;惊飘簌簌先秋叶,唤醒昏昏嗜睡翁;欲作兰台快哉赋,却嫌分别问雌雄。"作者在诗序中还说:"吴中梅雨既过,飒然清风弥月,岁岁如此,吴人谓之舶 风,是时海舶初回,云此风与舶俱至云尔。"

三、卜行择吉

宋人出行有择日的习俗,这可从当时的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如陆泳《吴下田家志》载:"出入忌月忌。"又,敦煌出土的伯三四○三《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历书》也载:"正月……二十日己丑火开,岁对九焦九坎疗病、嫁娶、出行吉。"《马可波罗行纪》在记载南宋都城临安风俗时说:"此地之人有下述之风习,……如有一人欲旅行时,则往询星者,告以生辰,卜其是否利于出行,星者偶若答以不宜,则罢其行,待至适宜之日。人信星者之说甚笃,缘星者精于其术,常作实言也。"(17)但也有不信于此的,如"(邵)康节先公出行不择日,或告之以不利则不行。盖曰:'人未言则不知,既言则有知,知而必行,则与鬼神敌也'……"(18)

四、分离习俗

宋代的分离习俗,据学者研究,有饯别送行、持金赠行和送别三种礼俗。

(一)饯别

饯别又称饯行、送行,其俗在宋代颇为盛行。据文献记载,中外商船出海时,市舶司机构照例要"支送酒食";有时还要设宴饯行,届时大小商人和水手、杂工均可参加。(19)

时人送亲朋友好远行时,往往要在城门外或郊外设送行酒宴。如《涑水记闻辑佚》载:"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无敢往别。王待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五总志》曰:"蔡元长自成都召还过洛,时陈和叔为留守,文潞公以太师就第,饯行于白马寺。"陆游《入蜀记》载:"(乾道)六年闰五月十八日,晚行,夜至法云寺,兄弟饯别,五鼓始决去。"周密《齐东野语》卷八《曹西士上竿诗》:"赵南仲……赴镇之日,朝绅置酒以饯。"又同书卷二十《刘长卿诗》:"刘后以召还,吴饯于郊外。"《醉翁谈录》佚文《苏小卿》:"美任归京,官吏送至邮亭饯别。"《清平山堂话本》卷一《柳耆卿诗酒江楼记》:"这柳耆卿诗词文采,压于才士。因此近侍官僚喜敬者,多举孝廉,保奏耆卿为江浙路管下余杭县宰。柳耆卿乃辞谢官僚,别了三个行首,各各饯别而不忍舍,遂别亲朋,将带仆人,携琴、剑、书箱,迤逦在路。"《青琐高议》前集卷十《王幼玉传》还记载了一对恋人分别时的饯别情景。故事载东都士人柳富与名妓王幼玉相恋,"富因久游,亲促其归。幼玉潜往别,共饮野店中。玉曰:'子有清才,我有丽质,才色相得,誓不相舍,自然之理。我之心,子之意,质诸神明,结之松筠久矣。子必异日有有潇湘之游,我亦待君之来。'于是二人共盟,焚香,致其灰于酒中共饮之。是夕,同宿于江上。翌日,富作词别幼玉,名《醉高楼》。词曰:'人间最苦,最苦是分离。伊爱我,我怜伊。青草岸头人独立,画船东去橹声迟。楚天低,回望处,两依依。后会也知俱有愿,未知何日是佳期?心下事,乱如丝。好天良夜还虚过,辜负我,两心知。愿伊家,衷肠在,一双飞。'富唱其曲以沽酒,音调辞意悲惋,不能终曲,乃饮酒相与大恸。富乃登舟"。《青琐高议》别集卷二《谭意歌传》也记载了这样的故事:故事载名妓谭意歌与潭茶官张正字相恋,后张调任他处,谭意歌"乃治行,饯之郊外。张登途,意把臂嘱曰:'子本名家,我乃娼类,以贱偶贵,诚非佳婚。况室无主祭之妇,堂有垂白之亲。今之分袂,决无后期。'张曰:'盟誓之言,皎如日月,苟或背此,神明非欺。'意曰:'我腹有君之息数月矣;此君之体也,君宜念之。'相与极恸,乃舍去"。筵酒之后,正式出行了!

宋代饯别之俗为古代祖帐之遗风,时人又称为祖席。(20)如《醉翁谈录》辛集卷二载:"魁行,桂为祖席郊外,仍赠以诗……"梅尧臣有诗曰:"古人相送赠以言,今人相送举以酒,酒行殷勤意岂 ,酒罢踌躇悲更有……"(21)?

(二) 持金赠行与送行诗

持金赠行是指亲朋好友送别时,赠以路费。如高登《辞馈金》诗序曰:"顷罢官临庆,士民 留不果,乃相与持金赠行,勤勤之意,既不可却,复不当受,因请买书郡庠,以遗学者,作诗谢之。"

宋代重文,故以诗词送行之俗也颇为盛行。这种诗词,时人称之为送行诗、送行词。如《鹤林玉露》乙编卷二《迁谪量移》载:"吕子约谪庐陵,量移高安,杨诚斋送行诗云:'不愁不上青霄去,上了青霄莫爱身。'盖祖杜少陵送严郑公云:'公若居台辅,临危莫爱身。'然以之送迁谪流徙之士,则意味尤深长也。"又,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一《蜀娼词》载:"传一蜀妓送行词云:'欲寄意,浑无所有,折尽市桥官柳。看君著上征衫,又相将放船楚江口。

后会不知何日又,是男儿,休要镇长相守。苟富贵无相忘,若相忘有如此酒。'亦可喜也。"

(三) 送别

宋人送别,当以男女情人之间的别离最为难舍难离。北宋词人柳永的《雨霖铃》一词就对此作了极其生动的描述:"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从这首词中还可知,宋人送行的时间一般在拂晓。自然亲人之间的生死离别,也是凄惨苦痛的。吕惠卿《建宁军节度使谢表》中所说的"衰疲远谪,人皆知其难堪;亲爱生离,闻者为之太息",就表达了当时官员远谪偏僻地区、与家人作生死告别时的心情。

而朋友之间的送别同样令人感动,范成大《吴郡志》中就记载了友人千里送人的动人故事。故事载南宋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范成大在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任上,奉旨召对,离成都回故乡苏州时,其友人闻悉后,纷纷与他送别:"四十里宿新津县。成都及此郡送客毕会邑中,借居僦舍皆满,县人以为盛。戊寅。为送客住一日,饭罢发遣令各归,留者尚十五六。新津县廨上雨傍风,无一宽洁处,送客贪于相送,欢然竟日,忘其居之陋也。""辛巳。招送客燕于眉山馆,与叙别。""蜀中送客至嘉川归尽,独杨商卿父子、谭季壬德称三人送至此,逾千里矣,乃为留一宿以话别。"

(四) 壮行

宋代出行时还有壮行之俗,届时亲人或朋友往往要为出行之人设酒壮行,如《湖海新闻夷坚续志》后集卷二《送夫入学》载:"宋嘉熙戊戌,兴化陈彦章混补试中。次年正月往参大学,时方新娶,其妻作《沁园春》以壮其行,词曰:'记得爷爷,说与奴奴,陈郎俊哉。笑世人无眼,老夫得法,官人易聘,国士难媒。印信乘龙,夤缘叶凤,还与扬鞭还得来。果然是,西雍人物,京样官坯。送郎上马三杯,莫把离愁恼别怀。那孤灯只砚,郎君珍重,离愁别恨,奴自推排。白发夫妻,青衫事业,两句微吟当折梅。彦章去,早归则个,免待相催。'一时传播,以为佳话。"有的还要赠以一些路费,如辛弃疾帅浙东时,曾为刘过壮行色,而且还送上一千缗钱作为其路费。

问题一:上海被称为什么城 上海历史悠久,系1986年国务院颁布的第二批38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上海西部在6000年前就已成陆。市区成陆约在10世纪前叶才全部形成。

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后设会稽郡,治所在苏州。会稽郡辖缪县、由拳县和海盐县。缪县包括今嘉定、上海两县及青浦、松江两县大部和市区部分地区。今嘉定县境内还有一个以缪命名的缪城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筑了一条由咸阳经湖北、湖南而抵江苏、上海一带的宽阔驰道。据史载,驰道宽50步,每隔3丈植树一株。驰道通过今松江西北,“经青浦古塘桥,西通吴城”。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率丞相李斯、少子胡亥等一批文臣武将南下巡游,曾通过松江西境和青浦南境的横山、小昆山、三泖地带,看到当地物产丰富,人众熙攘,人们划船在水上交易。这说明上海那时还没有形成城市。

公元前207年的汉代,缪县政为娄县。今金山县境内的海盐县,汉时为刘濞的封国,此地煮海水以制盐。这种盐称散盐,质量好而量多,都被运往吴都(苏州)集散。和海盐县发展同时,由拳县也在发展之中。由于局部地体下沉现象存在,海盐部分沦为拓湖,由拳也陷入了谷水。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前后海盐县被迫向南迁移。

到了晋代上海地区主要依靠渔、盐之利,经济已相当发达。南朝梁大同元年(585年),分割原海盐县地域置青浦县和前京县。唐时将昆山南境、嘉兴东境、海盐北境建华亭县,县治设在今松江县境内,天宝五年(746年),在今青浦东北的吴淞江南岸设置了青龙镇,直属华亭县。青龙镇原是三国时吴孙权建造和停泊战舰的场所。青龙港是吴淞江下游的起点,是唐代对外贸易的新兴港口,航运船只不仅可抵沿海和内河重镇,而且可直达日本、朝鲜。

宋初,华亭县改属两浙路秀州(州治在今嘉兴)。这时华亭县以东的海滩,已经成为重要盐场,“人烟浩穰,海舶辐揍”,商业日益发达。宋宣和元年(1119年),随着松江航道重新疏浚,青龙镇更见发展。据宋诗人梅尧臣在《青龙杂志》中记载,青龙镇有二十二桥、三十六坊,还有“三亭、七塔、十三寺,烟火万家”,时人誉称“小杭州”。青龙镇虽如此繁华,但当年作为华亭一个海口的上海,仍然是个荒凉的渔村。后来因为吴淞江下游的淤浅,曾经繁华一时的青龙镇,就逐渐丧失了作为长江口良港的地位,而日趋萧条冷落。

宋熙宁年间(l068一l077年),贸易中心转移到华亭东北地区,这里形成居民点,由渔村变成初具规模的小镇。南宋咸淳三年(1267),在此正式设立镇治,并派镇将驻守。因地处上海浦西侧,便称“上海镇”。元朝至元十四年(l277年),在上海镇设立市舶司,与广州、泉州、温州、杭州、庆元、澉浦合称全国七大市舶司。本埠市舶司的衙门设在后来的上海县署内,即今小东门方浜南路的光启路上。

元朝至元二十八年(l291年),正式建“上海县”,这是上海建城的开始。到了明代,上海地区商肆酒楼林立,这时,上海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东南名邑”。明末清初,上海的行政区又进行了沿革,逐步形成了今天上海的规模。

到l840年鸦片战争前夕,上海县东界川沙,南邻南汇,西接青浦,北连宝山。县城内有街巷63条,商店林立,鲜萃羽集,地大物博,被称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鸦片战争失败后, 1842年8月29日,清 *** 指令投降派蓍英和伊里布同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签订了《南京条约》。“条约”第三款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清道光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接着,英国又以“理定善后事宜”为借口,于l843年l0月8日又同清 *** 签订了《虎门条约》。......>>

问题二:许多城市被称为什么城 蓉城,是四川省会成都的别称芙蓉城的简称。相传五代后蜀孟昶于宫苑城上遍植木芙蓉,因名成都为芙蓉城,后简称蓉城或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

羊城,广州的别称

昆明,享“春城”之美誉,云南省会,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泉城,是济南市的别称,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因“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有著名的天下第一泉5A级风景区,内含趵突泉、大明湖、黑虎泉、珍珠泉、白石泉等七十二泉,一派江南风光而得名。

京城,江苏省镇江市古称,孙权在迁都建业以前,于209年(建安十四年)先在京口临江的北固山居高临下建造一座坚固的军事堡垒“京城”,俗称铁瓮城

不夜城,美国纽约市的别称

问题三:上海被称为什么? 上海简称是“沪”,与城相连一起说就是“申城”

上海被誉为“东方的巴黎

上海又叫魔都、不夜城等。

问题四:上海叫什么城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大约在六千年前,现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陆,东部地区成陆也有两千年之久。相珐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 申城

故上海别称为“申”。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现名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他们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又因为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故上海又称申城。

问题五:上海市是什么城之称 上海可以称为不夜城,魔都之类的。

问题六:北京叫帝都,上海叫魔都,还有哪些城市被称为什么都的吗? 南京 旧都 东莞 性都 重庆 陪都 广州 妖都 武汉 伪读 成都就叫成都

问题七:上海这个城市在近代被称为什么 吴淞,淞沪

问题八:上海比北京小为什么还被称为中国最大城市 中国最大城市说的是人口,不是土地面积。

上海常住人口超过2400万,北京常住人口超过2100万。

表面看,北京土地面积比上海大很多,实际大多是山地,论宜居土地,北京不比上海大多少。

北京因为是首都,是中国的权力中心,其拥有的教育医疗等资源比上海强得多,论城市影响力,北京确实是中国第一,而且人口和GDP也都有希望超过上海。

另外,直辖后的重庆市人口近3000万,经济发展也很快,不过因为历史习惯和城市影响力,一般还是把上海视为中国第一大城市。

问题九:上海为什么称为申城? 上海是我国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也是闻名世界的大城市。可在远古时期,这里却是一片汪洋大海。后由于泥沙沉积逐渐变成了沙滩,最后成了一块新生陆地。春秋时期,吴王曾在此建了一个馆舍,取名“华亭”。战国时,这里是楚国贵族黄歇的封地。三国时,东吴孙权在这里建起了水师基地,那时这里还是一个无名的小村落。到了唐朝,当时的吴郡(今苏州)太守赵居贞上奏,割昆山南境、嘉兴东境和海盐北境设置华亭县(即今上海松江区)。那个无名小村落也有了华亭海的名称。这应是上海最早的名称。到了宋朝,这里的经济得到发展,成了国内外贸易的集散地。南宋咸淳元年即公元1265年,开始在这里建镇。那时,吴淞江,即今苏州河,南岸有两条支流,一条称上海浦,一条称下海浦。建镇的治所在上海浦附近,故取镇名为上海镇。这就是上海地名的来历。元朝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即1292年,设上海县。1927年改为上海特别市。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耽立后改为中央直辖市。

上海的简称“沪”和“申”的来历

先说“沪”。“沪”原是一种捕鱼工具,是用竹子编成的。当地人民将此工具插入江海中,潮来沉没,潮退露出。鱼随潮而来,退潮时便被沪拦住。古时称呈喇叭形向外扩张的水道为“渎”。而当时上海所在淞江口处正是喇叭形的海湾。所以,人们便将到处插有“沪”的、又被称作“渎”的淞江口一带称为“沪渎”,这一带正是上海所在地。所以,“沪”也成了上海的代称。

说起上海“申”的简称,它与战国时期受封于这里的楚国贵族黄歇有关。黄歇是战国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号春申君。他与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齐名。当时的黄浦江还是一条无名之河,河中由于泥沙淤积,河床过高,常常泛滥。黄歇带领百姓进行开浚,疏通了河道,筑起了堤坝,使这条河造福于百姓。人们为了怀念他,不仅为他建了庙宇,还将这条河改称为春申江,简称申江。后来,人们便以“申”代称上海。所以,上海“申”之简称,是对黄歇造福上海百姓的纪念。

问题十:那四座城市被称为火城? 四大火炉(武汉、南京、重庆、南昌)的由来   民间多将武汉、南京、重庆及南昌并称为中国“四大火炉”。从历史气象资料分析,这4座城市夏季高温天气多,夜间气温高,空气湿度大。 据南京灾难性天气气候研究所专家介绍,科学上用出现35℃以上高温日的多少来衡量一个城市的炎热程度。南京、重庆、武汉、南昌等城市每年的高温日的确居于榜前。按照资料统计,四大城市夏季35℃以上高温天气,平均每年19.3天,37℃以上高温天气平均每年4.5天;夜间28℃以上的最低气温,平均每年13.2天,30℃以上的最低气温平均每年1.9天。再加上“满城无风”的闷热,难怪拥有了“火炉”之名。 重庆之热源于地形,“渝炉”堪称老山炼丹,是全国有名的盛夏高温区。今年重庆相比北方高温稍显温柔,6月初的强降雨过程为初夏渝城消去几分暑气,不过重庆人却不为此感到庆幸。家住重庆永川的韩先生说:“重庆的招牌菜是7-8月份的伏夏天,压轴戏是9月的秋老虎,今年的高温还未开始。”而专家解释山城夏季龚雨是工业化的结果:“工业排放物(二氧化硫、微小粉尘等)的增加影响到太阳辐射,导致了降水量提升,高温日相对减少。”这样的“人工降雨”一定程度上是环境污染的“意外收获”。 江城武汉可称“一代炉魁”。此地江河湖泊众多,水汽大量蒸发,团团热气将整个城市罩住,一方面减慢了地面热量向空中辐射的速度,另一方面使人体表面不易散热,宛如桑拿,汗出如浆,闷热难耐。1934年某日武汉41.3℃的纪录为江城夺得“炉魁”之称。 南京深得江南“夏九九”的精髓:扇子勿离手,出汗如出浴。宁沪两地高温堪称伯仲,不过上海临海地形让南京自叹不如,“因为海陆间气压差,上海的晚上比南京凉爽很多,虽然两地日最高温差不多,但是日平均温度上海就比较低。”南京大学大气系钱教授解释说。 在历史上,重庆、武汉、南京的前三把“火炉”交椅坐得稳当,“第四火炉”归属则一直存在争议,南昌、济南、上海、广州等地都曾榜上有名,最终南昌终于胜出。2003年夏,南昌有22天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9.7℃,地面最高气温超过60℃。市民们纷纷跳进赣江消暑,江上每天呈现千人共泳的壮观场面。同年11月已是深秋时分,南昌某日最高气温竟达31.2℃。眼下“火炉城市”纷纷要求摘帽,只有南昌至今尚未提出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