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温度 天气温度
北京未来50天天气预报最新查询表格_北京未来50天天气预报
tamoadmin 2024-10-16 人已围观
简介1.上海天气预报12天2.天气预报内容3.天气预报是怎么形成的天气预报是这样做出来的:首先要收集各种气象资料。每日同一时间各地气象站的地面常规观测网、高空探测网气象信息集中起来作出天气图。其次分析天气图,预报员对天气图进行分析研究,再结合一些卫星云图资料、雷达回波资料等,可以初步了解天气的演变过程。第三是预报员运用气象学理论和在预报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分析天气图,再结合当地天气、气候特征对天气形势
1.上海天气预报12天
2.天气预报内容
3.天气预报是怎么形成的
天气预报是这样做出来的:首先要收集各种气象资料。每日同一时间各地气象站的地面常规观测网、高空探测网气象信息集中起来作出天气图。其次分析天气图,预报员对天气图进行分析研究,再结合一些卫星云图资料、雷达回波资料等,可以初步了解天气的演变过程。第三是预报员运用气象学理论和在预报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分析天气图,再结合当地天气、气候特征对天气形势进行分析。第四是用计算机进行数值天气预报。根据大气的实际情况,通过计算求解天气的演变情况,预报未来天气,这种方法被称为数值天气预报。第五是进行天气会商。天气预报的方法很多,用多种方法做出来的预报不可能完全一致,这就需要根据最新资料进行“会诊”。天气会商就是让各种意见充分发表,互相启发,达成一致,作出最终的天气预报结论。
上海天气预报12天
想要查询气象数据可以在这些地方找到哦:
1、://ncc.cma.gov.cn/cn/?国家气候中心
2、://.cdc.noaa.gov/public.data?中国气象局
3、://xihe-energy?羲和能源大数据平台
4、://.ecmwf.int?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
5、://.noaa.gov?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
6、://earthobservatory.nasa.gov?NASA地球观测中心
查询步骤也很简单:
步骤一:输入地理信息,既可以选择单点数据也可以选择区域平均数据
步骤二:选择数据源
步骤三:输入想查询下载的起止时间,可选历史40年和未来7日
步骤四:选择所需要的气象数据下载,导出小时级数据
步骤五:如需要查询更多数据,可在“更多属性”中进行“检索属性”
天气预报内容
只有10天的
3月5日
星期四
白天 雨 夜间 早有阵雨
最高温度:10℃
降水概率:80%
湿度:84%
西风
风速:13km/h
日出:上午6点16分 最低温度:7℃
降水概率:50%
湿度:85%
北偏西风
风速:14km/h
日落:下午5点55分
3月6日
星期五
白天 局部多云 夜间 多云
最高温度:11℃
降水概率:10%
湿度:62%
北偏东风
风速:19km/h
日出:上午6点15分 最低温度:6℃
降水概率:0%
湿度:67%
北偏东风
风速:13km/h
日落:下午5点56分
3月7日
星期六
白天 下午阵雨 夜间 阵雨
最高温度:8℃
降水概率:30%
湿度:65%
东偏北风
风速:14km/h
日出:上午6点14分 最低温度:6℃
降水概率:60%
湿度:77%
东北风 二级
风速:6km/h
日落:下午5点57分
3月8日
星期日
白天 局部多云 夜间 局部多云
最高温度:11℃
降水概率:10%
湿度:72%
东北风 二级
风速:11km/h
日出:上午6点13分 最低温度:6℃
降水概率:10%
湿度:78%
东偏南风 一级
风速:5km/h
日落:下午5点57分
3月9日
星期一
白天 局部多云 夜间 局部多云
最高温度:12℃
降水概率:10%
湿度:71%
东风
风速:13km/h
日出:上午6点12分 最低温度:7℃
降水概率:10%
湿度:81%
东偏北风 二级
风速:10km/h
日落:下午5点58分
3月10日
星期二
白天 局部多云 夜间 阵雨
最高温度:12℃
降水概率:10%
湿度:72%
东偏南风
风速:14km/h
日出:上午6点11分 最低温度:7℃
降水概率:60%
湿度:82%
东南风 二级
风速:11km/h
日落:下午5点59分
3月11日
星期三
白天 零星阵雨 夜间 阵雨
最高温度:12℃
降水概率:30%
湿度:75%
东偏北风
风速:14km/h
日出:上午6点9分 最低温度:8℃
降水概率:60%
湿度:80%
东偏南风
风速:13km/h
日落:下午5点59分
3月12日
星期四
白天 阵雨 夜间 零星阵雨
最高温度:12℃
降水概率:60%
湿度:76%
北偏西风
风速:18km/h
日出:上午6点8分 最低温度:8℃
降水概率:60%
湿度:77%
西偏北风
风速:16km/h
日落:下午6点0分
3月13日
星期五
白天 阳光 夜间 大部晴朗
最高温度:13℃
降水概率:10%
湿度:65%
西风
风速:18km/h
日出:上午6点7分 最低温度:6℃
降水概率:0%
湿度:66%
西偏南风
风速:13km/h
日落:下午6点1分
天气预报是怎么形成的
天气预报(测)或气象预报(测)是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未来某一地点地球大气层的状态进行预测。从史前人类就已经开始对天气进行预测来相应地安排其工作与生活(比如农业生产、军事行动等等)。
今天的天气预报主要是使用收集大量的数据(气温、湿度、风向和风速、气压等等),然后使用目前对大气过程的认识(气象学)来确定未来空气变化。由于大气过程的混乱以及今天科学并没有最终透彻地了解大气过程,因此天气预报总是有一定误差的。
我国中央气象台的卫星云图,就是从“风云一号”等气象卫星摄取的。利用卫星云图照片进行分析,能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天气预报就时效的长短通常分为三种:短期天气预报(2~3天)、中期天气预报(4~9天),长期天气预报(10~15天以上)。中央电视台每天播放的主要是短期天气预报。
扩展资料自古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关注着对天文、对地震和对气象的预测。古代思想家董仲舒提出了“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的口号。前句是要臣民服从皇帝。后句是要皇帝听信天意。天意给皇帝的行动有了制约。这些天意多来自对天(如日食)和对地(如地震)的不认识,对极端天气和异常气候,如雷电、旱灾、水灾、火灾、蝗虫灾害等的不可预测。
对自然灾害的上(皇帝)下(臣民)无知为臣民们发表意见大开了方便之门。早期,天文和气象是不分家的。天文和气象都要观测和预报。三千年前,我国甲骨文中就有了关于天气实况的记录,包括风、云、虹、雨、雪、霜、霞、龙卷和雷暴等。自从有了文字记载了大量的天气后,一些知识分子终于有了对气候的认识。
在我国古代,观测天文气象,制定历法,了解和预测气候,最明确的用途是为了安排农事生产、祭祀及其他活动。卜辞中还反映出入们已经有预知天气状况的要求,这些都是和当时农业生产的需要相适应的。如远在春秋时代,古人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己完全确立。
天气预报的定义
那么,什么叫天气预报呢?天气预报就是应用大气变化的规律,根据当前及近期的天气形势,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它是根据对卫星云图和天气图的分析,结合有关气象资料、地形和季节特点、群众经验等综合研究后作出的。如我国中央气象台的卫星云图,就是我国制造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摄取的。利用卫星云图照片进行分析,能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天气预报就时效的长短通常分为三种:短期天气预报(2~3天)、中期天气预报(4~9天),长期天气预报(10~15天以上)。中央电视台每天播放的主要是短期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地区或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阴晴雨雪、最高最低气温、风向和风力及特殊的灾害性天气。就我国而言,气象台准确预报寒潮、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出现的位置和强度,就可以直接为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服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活动范围空前扩大,对大自然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而天气预报就成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信息。
根据气象观测资料,应用天气学、动力气象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某区域或某地点未来一定时段的天气状况作出定性或定量的预测。它是大气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对人们生活有重要意义。
[编辑本段]
天气预报的发展
天气预报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①单站预报。17世纪以前人们通过观测天象、物象的变化,编成天气谚语,据以预测当地未来的天气。17世纪以后,温度表和气压表等气象观测仪器相继出现,地面气象站陆续建立,这时主要根据单站气压、气温、风、云等要素的变化来预报天气。②天气图预报。1851年,英国首先通过电报传送观测资料,绘制成地面天气图,并根据天气图制作天气预报。20世纪20年代开始,气团学说和极锋理论先后被应用在天气预报中。30年代,无线电探空仪的发明、高空天气图的出现、长波理论在天气预报上的广泛应用,使天气演变的分析,从二维发展到了三维。40年代后期,天气雷达的运用,为降水以及台风、暴雨、强风暴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提供了有效的工具。③数值天气预报。20世纪50年代以来,动力气象学原理、数学物理方法、统计学方法等,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用高速电子计算机求解简化了的大气流体力学和热力学方程组,可及时作出天气预报。尤其是60年代发射气象卫星以来,卫星的探测资料弥补了海洋、沙漠、极地和高原等地区气象资料不足的缺陷,使天气预报的水平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