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温度 天气温度
两个台风会不会合二为一_两个台风相撞会更强吗
tamoadmin 2024-06-26 人已围观
简介1.台风百合的发展过程2.龙卷风碰到台风会怎样?3.历史出现过哪些大台风吞掉小台风的情况4.双台风合并会对中国东部18省区造成什么影响?5.双台风将形成“双双登陆”是怎么回事?6.双台风即将登陆福建后会发生什么?7.三台风莲花灿鸿浪卡会合并吗近日,气象发布称,在南海上徘徊的热带低压终于成长为今年第10号台风。它将与今年第9号台风“纳沙”互旋共舞,在舞曲接近终了时——7月30日,前后脚登陆福建中南部
1.台风百合的发展过程
2.龙卷风碰到台风会怎样?
3.历史出现过哪些大台风吞掉小台风的情况
4.双台风合并会对中国东部18省区造成什么影响?
5.双台风将形成“双双登陆”是怎么回事?
6.双台风即将登陆福建后会发生什么?
7.三台风莲花灿鸿浪卡会合并吗
近日,气象发布称,在南海上徘徊的热带低压终于成长为今年第10号台风。它将与今年第9号台风“纳沙”互旋共舞,在舞曲接近终了时——7月30日,前后脚登陆福建中南部沿海,并在陆地合并。
为此,市气象台已经发布了台风蓝色预警信号。气象专家提醒,此次双台风“”,会导致我市风力大、雨势强,强降雨时间长,市民务必要提前做好应对。
两个甚至多个气旋共同出现在海面的情况并不鲜见,但一般两个气旋要达到热带风暴级别及以上,相距20个经度距离(2000公里)内,可能会相互作用时,才能称作双台风。
别看两个台风相距1000公里,可它们的风场已经相交,就好像两个人有了肌肤之亲,必然要相互影响、纠缠。在“纳沙”登陆之前,由于两者强度相差悬殊,所以基本上是“纳沙”带着“海棠”跑;但当“纳沙”靠近陆地开始明显减弱之后,“海棠”快速增强,有了和“纳沙”平起平坐的资本。两个台风将会形成明显的互旋作用——手拉手跳起圆圈舞。
两个台风分别从太平洋、南海方向登陆福建,并且在福建境内合并,近60年来只有1997年出现过一次。当年8月29日至30日,台风Amber和Cass在24小时内连续登陆福建并合并,造成福建全省性的大到暴雨,几百万人受灾。这一次的形势更加严峻,因为在它们的东面,还有一个今年第5号台风“奥鹿”在牵制影响。一方面,“奥鹿”会击溃强势已久的副热带高压,号令“纳沙”、“海棠”北上,另一方面它又和合体后的“纳沙”、“海棠”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台风走得慢,雨也就下得更大。
双台风的先后登陆,也会带来不同的风雨影响。以本次双台风为例,单气旋速度快,“纳沙”登陆后本会快速西移减弱,但“海棠”的出现拖慢了“纳沙”的行进速度。“海棠”紧随“纳沙”登陆,使得我国东南沿海的降雨时间增长、降雨量更大,而且会出现风的双峰值。
台风百合的发展过程
一般是不能单单说那种台风比较强,那种比较弱。要比较是要有两个实例来比较才行的。
到底是单眼强还是双眼强这个决定于中心气压的大小问题。如果中心气压比较强烈的话,单眼的也很强烈的。如果小的话,那就没得说了。
想下面说的,如果双眼台风合并的话,后果很严重,一般都是超强形的。如果是互相削弱的话,可能会把台风变成不可能。。
双眼台风也有几种情况的。
1. 主导体牵引较弱者移动
如果两个台风一个较强而另一个较弱的情况下,两个台风中比较强的一个会影响另一个较弱台风的运动方向,而使较弱的台风绕着较强台风的外围环流作逆时针旋转移动,(这是以北半球而言。如果是在南半球则是以顺时针方向旋转)直到影响力减小为止。
2. 两者合并
如果两个台风的距离够接近,并且较弱的台风没有受到其他的天气系统影响的话,那麽比较强的台风可能会把较弱的台风吸收或合并。
3.两者互旋
如果两个台风的强弱差不多,则以两者连线的中心为圆心,共同绕着这个圆心旋转,直到有其他的天气系统影响,或其中之一减弱为止。
但也有可能出现互相排斥、并列而行等等罕见的情况产生。
龙卷风碰到台风会怎样?
2001年8月底开始,一广袤低压带开始于南海北部蕴酿,其发展出一微弱锋面系统并缓慢往东北偏东方向移动。9月2日,菲律宾东南海面亦出现微弱的热带云簇开始消长,其中一股云团逐渐发展为一热带扰动,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英语:NRL)给予其扰动临时编号“95W”。隔日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英语:JTWC)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弱”的评级。在这期间,该系统持续向西北移动,并逐渐接近台湾本岛东南方海面,不久即转东北方向移动。
9月5日上午8时,抵达日本石垣岛南方海面时被日本气象厅(英语:JMA)升格为一热带低压。受其北方的微弱锋面影响,该热带低压持续往西北偏北方向缓慢移动,并于当晚行经西表岛东方海面。当晚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评级提升为“普通”。
9月6日,进入西表岛西北方近海后,受到微弱锋面影响,开始转向东北缓慢移动。由于当时该热带低压结构逐渐转好且威力渐增,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凌晨3时30分将该系统之热带气旋形成机会评级为“优”,并同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英语:TCFA)。当日上午8时,其于西表岛北方海面被日本气象厅升格为一热带风暴,给予其编号“0116”,并命名为“百合”(英语:Nari,日语:ナーリー)。在此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亦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给予编号“20W”,开始对其发布热带气旋警报。不过当时百合的七级风暴风半径仅仅80千米左右,对其周围海域的岛屿天气影响并不大。
在被日本气象厅升格为热带风暴之后,百合仍是受到其北方锋面系统导引,缓慢向偏东北偏东方向移动,于9月6日下午至傍晚间通过宫古岛北方海面。
而在9月7日午夜1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亦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之后,百合又于当日凌晨行经久米岛南方海面,并于清晨5时被日本气象厅升格为一强热带风暴。当日清晨约6时至7时间,百合又行经冲绳本岛南端,即丰见城市南方近处。上午7时半,百合于冲绳县糸满市登陆。不过在当日上午,北边锋面已经逐渐往东北远离并持续减弱,百合的导引力量顿时减弱,因此当时并未持续朝东北偏东方向远离冲绳岛,反而在那霸以东开始出现停滞状态。当晚,华北的大陆性反气旋逐渐往台湾、琉球群岛一带接近,成了百合另一个路径主导力量,因此百合突然调头,开始向西转西北移动,并于9月8日凌晨3时半于冲绳县中头郡北中城村登陆。另一方面,由于百合威力亦开始逐渐增强,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于是将其升格为台风,一分钟平均风速则上评至70节,相当于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之下的一级台风。 由于上午进入琉球西北方海面后,受到北方中层大陆反气旋的微弱引导,于是开始往西北方向缓慢移动。在此同时,于日本东南偏南方海面上的台风丹娜丝继续向西北偏西移动,由于其外围气流场相当辽阔,间接导致大陆反气旋南压的幅度稍微增强,因此自当日下午2时,百合开始更偏向西北偏西移动,且速度有稍微加快的趋势。当时台湾中央气象局(英语:CWB)研判,百合将有可能对台湾北部海面构成威胁,因此于当日深夜11时50分北部、东北部海面发布海上台风警报。
9月9日,由于丹娜丝威力更为强大,风场范围更扩大的结果开始逐渐对百合构成牵制作用,不过由于丹娜丝本身陷入中层大陆高压及副热带高压之间的鞍形场当中,只能缓慢往西移动,因此百合只有受到牵制作用,而路径仍是往西北偏西方向缓慢移动。当晚,受到丹娜丝大范围风场的影响,北方高压范围开始向南压,对百合造成的压力愈趋明显,且又因导引气流不强的缘故,百合在当晚8时的方向又突然改变,开始向偏南方向移动。
9月10日上午8时,由于东北风伴随着北方少许冷平流的缘故,百合的威力开始已出现减弱的迹象。当日,原本陷入鞍形场而移动缓慢的丹娜丝因高纬度有高空槽东移接近而逐渐摆脱鞍形场,开始向西北偏北转北的方向接近日本关东地方。而被丹娜丝所牵制的百合,于是被其辽阔的外围气流场所影响,中午起缓慢往东南偏东方向移动。在种种因素之下,台湾中央气象局在当日上午9时解除海上台风警报。此后,百合继续往东南偏东方向缓慢移动,并开始第三度往冲绳本岛及久米岛一带逼近当中。就在当晚8时起,方向更转为偏东移动,持续朝久米岛逼近。
9月11日凌晨2时,百合当时就在久米岛以西近海,而对百合方向构成影响的丹娜丝已经随着槽线导引,开始迅速往北转东北偏北方向吹袭关东地方,对百合的导引力在当日清晨过后即开始逐渐消失,因此导致当时并无任何力量导引百合。上午8时,百合威力不断增强当中,并被日本气象厅升格为台风等级,中心风速增强至65节,最低气压则是970百帕。
自9月11日上午起直至9月12日清晨期间,百合一直都在久米岛东方近海持续徘徊,本身威力亦持续增强,并在9月11日下午2时达到第一度巅峰,中心风速达到75节,最低气压则降至960百帕。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强度上评至相当于二级台风上限,甚至在晚间6时上评至相当于三级台风,一分钟平均风速达100节。不过后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9月12日午夜12时就将其下评为相当于二级台风,甚至在9月13日午夜12时又进一步将其下评为相当于一级台风,而日本气象厅亦在当日上午11时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 9月13日凌晨,中国大陆东北方有一高空槽逐渐建立当中,百合在无主状态之下疑似受到此槽的影响。凌晨3时半,百合于冲绳县岛尻郡久米岛登陆。9月13日清晨至9月14日上午期间,开始缓慢往西北方向移动。不过此时丹娜丝早已消散,副热带高压因此得以西伸并在日本南方海面建立起中心,但由于与中国大陆华东的高压势力相当,导致百合等同陷入一新鞍形场中,虽然受到高空槽影响而缓慢往西北方向移动,但由于槽底仍偏高导引力量不强。此时百合的移速仍然非常缓慢,同时由于气流的拉扯,导致百合结构无法维持良好状态,其威力又再度减弱当中。也由于百合的再度回头,台湾中央气象局于当日下午3时,再度发布北部海面的海上台风警报。此后,百合继续往西北方向缓慢移动,且与槽底距离愈趋接近。此时也有部分预报模式开始出现百合可能顺利搭上槽线牵引往北而去的预测,不过令人始料未及的是,情况却从9月13日晚间出现变化。
由于鞍形场西面的大陆高压开始逐渐增强,高度加高,同时在日本南方出现一高空冷心低压,导致副热带高压势力被迫往东退,而北方槽线位置不变,不过深度并未加深。种种因素之下,西面高压的东北风导引力量开始逐渐占上风,此种现象直至9月14日更为明显。在当日上午8时,台风百合的中心爬升到最北端的北纬27.6度、东经125.3度处时,路径方向开始出现剧变,已往西南偏西转西南方向移动,准备朝台湾北部、东北部一带逼近。根据中高层驶流场图显示,位于华北的导引中心正为百合带来东北来向的驶流,意味着百合吹袭台湾将成定局。而台湾中央气象局亦于9月15日凌晨2时45分,北部、东北部一带发布陆上台风警报。不过就在强度调整方面,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于当日午夜12时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但又于上午8时将其升格为台风,强度则上评为相当于一级台风。
在导致百合结构变差的气流拉扯作用已经消失的情况之下,百合的强度又开始逐渐增强。虽然此时百合已经离台湾陆地并不远,不过由于范围不大,强风圈半径仅仅150千米,移动速度也只维持在时速10千米左右,故百合直至9月15日下午之后,对台湾的影响才逐渐显现。9月15日深夜,华南高压开始向东延伸,同时华北附近亦开始出现地面高压中心开始东移至山东半岛一带,导致百合在当晚7时出现了西南偏西偏西角度的移动,这大幅加重了百合对台湾北部的威胁性。百合随后在15日下午2时再度被日本气象厅升格为台风等级,中心风速达65节,最低气压970百帕,且威力仍持续增强当中。根据当时气象卫星云图显示,其结构发展相当结实,足见水汽供应之足,风眼也较先前更为清晰。在此同时,台湾北部的雨势也逐渐出现。
9月16日,百合继续以西南偏西偏西的角度,持续逼近台湾东北角陆地,强度亦持续增强当中,就在当日上午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上评为相当于二级台风,而其暴风半径边缘亦触及台湾东北角陆地。下午2时,百合达到第二度巅峰,中心风速达到75节,最低气压则降至960百帕。在此同时,百合的行进方向再度出现变化,疑似是受到地形作用的缘故,路线角度再度出现显著南折,以西南至西南偏南的角度直逼台湾东北角而来,甚至在晚间6时至7时之间,一度在三貂角外海停滞达二小时。另外,在台东县外海由于气流绕山作用,自入夜起开始出现一显著的副低压中心,与原主中心之间产生互动而沿东岸缓慢北上。晚间9时40分,百合在台湾台北县贡寮乡三貂角,至宜兰县头城镇一带登陆。
受雪山山脉地形作用,而百合一路往西南沿兰阳溪谷移动,其结构迅速被破坏而减弱,于9月17日午夜12时锐减为热带风暴,甚至于下午2时进一步减弱为热带低压。在此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亦因其威力逐渐减弱,将其下评为相当于一级台风,甚至于上午8时进一步降格为热带风暴。而当日凌晨2时,由于百合进入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英语:PAGASA)之热带气旋负责范围,故将其命名为“Kiko”,并评级为热带风暴。当时,百合因地形影响导致其移动速度显著减慢,而在台湾东岸近处的副中心则逐渐北走。而在百合北方的高压已东移出海,因此导引力量即开始出现减弱的现象,这造成了百合的移动速度在过山之后更为缓慢。而在台湾东岸的副中心此时的势力几乎与主中心不相上下,二者互动的状况之下,百合的主中心只能沿着中央山脉西侧缓慢南下。
9月18日,受到东方势力相当之副低压中心牵制影响,自当日凌晨2时至8时间,百合台风主中心持续停滞在云林县斗六市附近,几乎未曾移动。当晚,该副低压中心已在花莲附近逐渐消失,百合因此摆脱其牵制,故其于在晚间7时过后再度南下,终于在当日深夜11时自台南市安平区附近出海,进入台湾海峡南部,随即进入南海以北海域一带。百合在台湾的停滞时间总共长达49小时又20分钟。 百合出海后,自9月19日午夜12时至下午1时间,往西南偏南方向缓慢南下。当日午夜1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为热带低压。下午2时,由于北方再度有反气旋导引南压,副热带高压亦开始逐渐西伸,于是百合开始逐渐向西移动,而速度亦开始逐渐加快,于是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对其发布最后警报(第11报),这意味着百合正逐渐远离菲律宾当中。之后,香港天文台(英语:HKO)于当日下午4时15分悬挂一号戒备信号。
至于台湾中央气象局方面则随着百合的远离,分别于当日下午5时10分及深夜11时5分解除陆上台风警报以及海上台风警报。当晚10时,地球物理暨气象局(葡萄牙语:SMG)开始悬挂一号风球。
9月20日午夜12时,由于台风中心进入海面的缘故,故百合的强度又开始增强,于是日本气象厅及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同时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此次是百合生命史中第三度增强。当日上午8时,百合继续快速往西北偏西移动,逼近中国广东省东部沿海一带,不过又于下午2时被日本气象厅降格为一热带低压。而香港天文台以及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亦随着百合的逐渐逼近,分别于当日下午2时45分以及晚间6时悬挂三号强风信号以及三号风球。不过百合的路线比原先预期稍偏西北,于当日下午4时左右在中国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甲东镇一带登陆,之后继续往西北偏西方向移动。随着百合的远离,香港天文台于当晚22时40分除下所有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登陆之后,强度亦随之迅速减弱,就在当晚11时左右减弱至热带风暴下限,且其风圈逐渐缩小当中。
最终,百合于9月21日午夜12时被联合台风警报中心降格为热带低压之后,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于凌晨2时30分除下所有热带气旋信号。当日上午8时,百合进入广西东部。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出最后警报(第61报)。之后,其环流随后于当日下午2时开始逐渐消散,宣告其长达17天又6小时的生命史正式结束。
历史出现过哪些大台风吞掉小台风的情况
我来回
第一,如果台风要碰到龙卷风,必须在水面上,海上.首先台风是一个海洋系统,龙卷风可以在陆地上或海上,所以陆地上两者相遇可能性不高.
第二:龙卷风在海上叫龙吸水,也有等级,按近中心风力比较,龙卷风可以高达16-18级,台风最高达到14级.近中心风力可以等同于气旋系统的威力.不过台风系统半径可以达到500公里以上,而龙卷风系统最大不过100公里
所以我推出以下结论
1:龙卷风被台风吞并,发生概率65%.
在同样近中心风力等级下,由于台风的云系半径能超过龙卷风的云系半径,相遇时候,龙卷风云系会被台风云系掩盖,并且把龙卷风云系抽走吞并入台风云系,最后龙卷风消失了.
2:龙卷风和台风合并成为一个更厉害的台风,发生概率50%
同风力下,龙卷风和台风系统两云系统会形成一个连贯海平面和对流层顶部的台风系统,使近中心风力加大.
3:龙卷风与台风形成双台风,发生概率20%
在两风力系统的中心气压相差不多时,台风云系顶部的卷积云会从龙卷风顶部的积雨云获取风力和云系,同时龙卷风底部会丛台风近海面的积雨云获取大量水汽,所以到最后两风力系统的中心气压趋于相等
4:龙卷风和台风都消亡,发生概率5%以下,这是很罕见的,它有可能是双台风的发展形式,根据第三种情况发展,当两者气压相等时,形成双台风时候
没有继续进行水汽相互交换,而是两者中心逐渐靠近,就会打破双台风边界,变成在相互摧残---相互消耗水汽和风力,最后因为消耗完水汽和风力就消失了
5:龙卷风把台风瓦解,发生概率1%以下,这是很极端的现象,因为要使台风的半径和风力小于龙卷风,那时候的台风应该是初级形成期,那时侯在大洋中心呢,而龙卷风一般发生在近大陆架.所以是极少见.
双台风合并会对中国东部18省区造成什么影响?
1980年之后的台风数据,好不容易扒出了两个台风合体的案例。
一个是“大台吃小台”。如果两个台风的大小和强度都相差很多,距离接近之后,相对大而强的台风可能会把小而弱的台风环流吞并掉,令他成为自己环流的一部分。如1106号台风“马鞍”吞并1107号“蝎虎”。
1106号台风“马鞍”于2011年7月11日在西北太平洋生成,体型大,强度强;三天后,1107号“蝎虎”生成,生成地点距离当时“马鞍”的位置比较近,存活仅2天之后,就被“马鞍”的环流所吞并。
还有一个是合体后减弱。1994年9月,9428号台风Pat和9429号台风Ruth同时活动,两个台风互旋之后继续靠近,然后环流合并为一体,“相爱相杀”,强度减弱。其实当时也是三台并存,但9427号台风“Orchid”距离较远,独善其身。
有一些台风合并后还会保持两个台风眼。陈联寿回忆,1970年9号台风Ellen和10号台风Fran发生“合体”后,雷达仍然观测到两个台风眼,而且出现了两个登陆点之说。
双台风将形成“双双登陆”是怎么回事?
在7月底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生成的6个台风中,有3个会登陆中国,其中第9号台风“纳沙”和10号台风“海棠”接连登陆福建福清,合并后一路北上影响中国东部18个省(区、市),直至8月4日结束,影响范围之大历史罕见。
台风“纳沙”和“海棠”先后登陆福建福清、台湾宜兰和屏东。
风雨影响到中国东部18省(区、市),为历史罕见。“海棠”登陆福建后,与“纳沙”残余环流合并北上,并与北方冷空气结合,自南向北先后影响台湾、福建、浙江、广东、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河南、江苏、山东、京津冀及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18个省(区、市),累计降雨50毫米、100毫米以上的覆盖面积分别达到102万平方公里、39万平方公里。
台风还造成了中国东部18省(区、市)多地日雨量破历史极值。从7月28日开始影响台湾,到8月4日影响结束,共历时8天。期间,福建福州和宁德、浙江温州、河南信阳、河北沧州、辽宁鞍山等局地累计降雨量300毫米至500毫米,福州沿海点雨量达552毫米。河北、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共有16个气象观测站日降水量突破8月历史极值,其中6个站突破历史极值。浙江东部、福建东北部、江西中部、安徽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8级至9级瞬时大风,福建东部沿海达10级至11级。
双台风造成了福建、浙江等地受灾,由于各地及时采取紧急措施,共转移危险地带人员约19.1万人,截至目前无人员伤亡。
双台风即将登陆福建后会发生什么?
西北太平洋地区10月下旬首个(第一个)双台风共舞正式形成,2017号“”,2018号“莫拉菲”都在逐步偏西移动,2017号“”,这个台风在如今已经降低到了10级状态,对我国的影响也在逐步减弱,初步预计它即将减弱为热带低压消失,所以双台风共舞在如今看来也是一个短暂的模式。
18号台风“莫拉菲”是刚生成的台风,如今它正在菲律宾东部地区持续增强,以每小时2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偏西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加强。
根据路径来看,确实它也即将登陆菲律宾地区,强度预计在9级左右,然后持续增强进入到我国南海区域,这个台风的强度稍微较大一点,预计会比17号台风“”要强。
所以今年的越南是捅了“台风窝”,10月几乎所有的台风或者热带扰动都影响到了,只要在菲律宾东部形成,基本全部过去。如今它改变的可能性也不大了。所以越南的台风是“跟风”模式,一个接一个地跟随在后面,偏西走,综合情况也是“双台风”将形成“双双登陆”,一个将登陆越南,一个是菲律宾。
扩展资料
如今的台风发展“密集度”这么高的原因:
按照正常的情况来说,每年的6月到10月都是台风的活跃期时段,所以如今出现这么多台风也是正常的,只不过今年7月出现了一个“无台风月”,大家觉得今年的台风可能是偏少的情况,所以觉得不太可能有过多的台风,这完全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并且如今海洋区域的波动非常大,还有一个“拉尼娜现象”发展。
在拉尼娜现象出现之后,会加大对我国气候变化的影响,那海洋区域的台风也是影响之中的一部分。一般情况而言,拉尼娜现象可能会导致海洋区域的源源不断的台风出现,就如今这种情况,可能就有拉尼娜现象的影响,所以出现台风的发展就更加正常了。
三台风莲花灿鸿浪卡会合并吗
从国家防总、水利部获悉,今年第9号台风“纳沙” 预计将于7月29日傍晚在台湾花莲到宜兰一带沿海登陆,7月30日凌晨到上午在福建中部沿海再次登陆。
第10号台风预计将于30日夜间到31日早晨在福建中部沿海登陆,登陆后强度逐渐减弱,并将与“纳沙”减弱后的残余环流合并。“纳沙”鼎盛时期风力将达15级,成为今年以来对我国有影响的最强台风。第10号台风将紧随其后,24小时内相继登陆福建,历史少有。
今年7月下旬以来连续生成6个台风,打破了同期历史记录(5个,1967年),第5、6、7、8号台风34小时内相继生成,十分罕见。
为此,国家防总召开异地视频会议,启动防汛防台风Ⅲ级应急响应 全力防御第9号和第10号台风。
今年第9号台风“纳沙”于7月26日11时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28日8时加强为台风,29日8时中心位于台湾宜兰南偏东约315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中心最大风力13级(40米/秒),气压960百帕。
预计“纳沙”将于29日傍晚在台湾花莲到宜兰一带沿海登陆(强台风级,14~15级),30日凌晨到上午在福建中部沿海再次登陆(台风或强热带风暴级,10~12级)。
7月28日20时,南海北部热带低压发展成为今年第10号台风(热带风暴级,未命名),7月29日8时中心位于闽粤交界南偏西方向约615公里的南海海面上,中心最大风力8级(18米/秒),气压995百帕,预计将于30日夜间到31日早晨在福建中部沿海登陆(8~9级,18-23米/秒),登陆后强度逐渐减弱,并将与“纳沙”减弱后的残余环流合并。
说的貌似2015年西北太平洋出现三个台风共存,台风莲花、灿鸿、浪卡"三连发":
台风“莲花”(2015年10号台风):2015年7月2日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7月5日4时在吕宋岛沿海登陆,7月9日12时15分在广东陆丰甲东镇沿海登陆,7月10日减弱消失。
台风“灿鸿”(2015年9号台风):2015年6月30日20时在西北太平洋生成,7月11日16时40分在浙江舟山朱家尖登陆,7月13日在朝鲜西南部减弱。
台风“浪卡”(2015年11号强台风):2015年7月4日2时在马绍尔群岛东南方海面生成,7月16日22时在日本高知室户附近沿海登陆,7月17日2时在冈山县仓敷附近登陆,7月19日2时消散。